AIS技术:向智能光网络演进
发布时间:2006-10-14 4:03:26   收集提供:gaoqian
AIS技术:向智能光网络演进
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对传输网络的带宽资源形成巨大压力。如何提高传输带宽的利用率,是电信运营商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从目前数据业务的传送技术来看,问题的焦点集中在网络的边缘层。传统方式是边缘层SDH设备仅仅为ATM交换机之间、IP路由器之间提供一条诸如34/45Mbps、155Mbps速率的“透明”传输通道,ATM/IP层与SDH层是相互独立的。由于接入层ATM/IP业务所占用的传输通道的颗粒较小,往往是几个VC12或不满一个VC3,而SDH设备提供的VC颗粒相对较大(一个VC3甚至VC4),此时传输带宽的利用率往往较低。

从传送网技术体制演进的角度来看,智能光网络将传统网络中ATM交换机和路由器的2、3层的包交换功能,与DXC、OXC的电路、光路交叉连接功能有机地融合起来,将成为下一代光传送网的技术基础。AIS技术将2、3层交换能力引入SDH传输设备,则是智能光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鉴于此,上海贝尔提出全新的AIS解决方案,在其多业务SDH传输系统中,引入 “AIS——integrated ATM/IP/SDH”技术,即在SDH传输设备中集成ATM/IP的交换功能,实现了2、3层交换与SDH层电路交换的有效融合。

AIS解决方案的实现非常简单,只要在现有传输设备中增加一块ATM/IP矩阵盘即可。下面以ATM交换矩阵盘的工作为例,介绍AIS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边缘层传输节点,ATM业务通过2M、34M、155M等支路间接接入ATM矩阵,并由后者对其进行整形、收敛,然后将整合后的ATM信元流映射到一个共享的VC通道,经SDH交叉连接矩阵,连接到对应的下落节点,经过一个逆向的过程,再从对应的支路输出,从而完成ATM信元流的端对端传送。整个过程中, SDH交叉连接矩阵的作用是:为整合后的ATM流建立一个匹配的VC通道(如几个VC12级联、VC3、VC4、VC4级联等),并实现点对点、直通(在不需要下落ATM业务的节点)等连接。

ATM矩阵相当于一个内置的小型ATM交换机,能够实现标准ATM交换机的绝大部分功能,如支持多种类型的连接、流量控制、QoS等,其作用是在同一边缘节点,将来自不同用户占用不同带宽的ATM业务流进行收敛、整合,然后映射到一个大小匹配的VC虚容器中。

IP路由盘的工作原理与上述ATM矩阵盘很相似,相当于一个内置的小型IP路由器,即遵循IETF RFC 1619标准。IP包将由PPP协议进行封装,按HDLC 协议成帧,然后映射到SDH VC中。

以ATM信元的传送为例,要实现接入层A、B、C三点(每点均占用10Mbps带宽)的ATM业务向骨干层的汇聚,传统的实现方式是边缘层传输设备必须分别为这三点提供一个VC3的传输通道连接到骨干层,于是边缘层网元D就必须提供一个VC4的通道连到骨干层,这样传输带宽的利用率就只有21%,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意味着:一方面,业务的传输成本较高,这使诸如专线租赁业务的费用大大增加,运营商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另一方面,ATM业务的增长,要求提供更多的传输通道,使得运营商要面对传输带宽资源耗尽的压力而不得不提前进行传输网络的升级和扩容,从而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当采用上海贝尔提供的AIS解决方案时,来自A、B、C三点 的ATM流经边缘层节点D的ATM矩阵进行收敛后,可以映射到一个PDH 的E3通道,也可以映射到一个STM-1环的一个VC3虚容器中,这样传输通道的利用率分别达到了87%和67%,是前述传统方式的3倍,保证了传输网络的高效使用,也使前述传统方式中存在的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安 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