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翌
通过公网实现企业视频会议的好处显而易见:方便、成本低、适用于远程办公环境。公网上最常见的信息沟通工具是IM软件,如何在公众IM中加入对多路视频传送的支持?而基于P2P的IM技术在视频会议应用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瓶颈?本文将从实现机理上为读者阐释基于公网的IM视频会议系统的一种设计思路。
随着宽带网络在国内的普及,视频聊天正在成为IM工具的必备功能。腾讯这样的IM巨头早已在公众版的QQ和企业版的RTX中加入了对视频传输的支持。但以往IM的视频传输多局限于“一对一”的两人对话,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群体聊天功能仍限于文本方式,比如QQ的“群”功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多对多”文本聊天室,虽然“群”成员上限已经达到100人,但“群”仍未支持多用户间的即时视频传输。
今年9月被263收归旗下的ET66,是最早在公网上提供的多人视频聊天服务之一,其“E话通”服务目前可支持最多100人的视频聊天,根据不同的会话群体规模,其采用的传输模式也不同。
P2P分发与服务器转发
若参与视频聊天的用户不到5人,“E话通”提供最多可供4人加入的免费视频聊天室,这可以对应于QQ群功能中的“临时群”,这种方式下,视频信息是用P2P方式传递,但这种多人会话必须由某一对正在聊天的用户中的一位以邀请其他用户加入的方式来实现,这种邀请方式在MSN和QQ中都已采用,虽然比较灵活,但最多4位用户的上限以及临时性、随机性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免费服务无法胜任企业视频会议的需求。
若参与视频聊天的用户多于4人,就必须向263申请专用的“E话通”聊天室号码,这一码号资源是按年度付费使用的,与QQ中的“固定群”不同的是,这种付费聊天室还分成了更多的规格,分为10人、30人、60人、100人几个等级,而不同规格的聊天室不光是价格不同,甚至还可能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
对于10人以下(包括10人)的聊天室,“E话通”仍采用P2P方式传递视频信息,每个用户都能在屏幕上看到所有其他用户的视频图像;而对多于10人的聊天室,“E话通”则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传送视频,每次视频会议只能由聊天室管理员指定最多两个发言人向所有参与者发送视频图像,与P2P模式不同,发言人的视频是通过263的服务器向参会者转发的。在后一种方式下,会议的每位参与者还可以在接收指定发言人视频的同时开启最多6个“私聊”频道,与其他参会者进行视频聊天,而这种“私聊”又是采用了P2P的方式。
以带宽选择传输方式
多人视频与双人视频聊天在数据处理技术上的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前者需要在音频处理上加入混音处理以及在视频上要完成多路解码和多路编码,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数据传输的实现上。
“E话通”可以根据用户网络情况设置不同的帧速和分辨率,在系统默认的情况下,每一路视频所占带宽大约为60Kbps,这是由一般用户所能接受的图像质量决定的。这种带宽需求恰恰是导致多人视频与双人视频传输方式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目前最普遍的宽带接入方式是ADSL,尤其在城市家庭用户和中小企业用户中,ADSL已经相当普及,而城市里主推的ADSL上传带宽的下限是512Kbps。不难算出,在10人聊天室中,每位用户采用P2P方式上传“E话通”默认的视频流所需要的带宽约为(10-1)×60Kbps=540Kbps(下载也需要同样的带宽)。也就是说,一般ADSL线路的上传峰值可以勉强满足10人视频聊天的P2P传输,但要支持更多人的视频聊天室,就必须靠服务器转发模式。
采用服务器转发的方式,只有两位指定的发言人需要上传自己的视频信息,而其他所有用户都可以将上传带宽用于“私聊”或进行其他网络应用,这节省了大量带宽资源,而且更符合企业视频会议的特点——每次只需要一两个人发言,而不是七嘴八舌的群聊。
“E话通”的最新版本已经可以较好地承载主流ADSL接入带宽下的百人视频传输,这种技术实现并不难,关键是根据我国宽带环境的特点所设计的这种传输方式,很好地将P2P分发与服务器转发模式结合起来,为同类软件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当然,推向企业应用的公众IM软件所需要的功能还应更全面。比如,“E话通”目前的版本尚未提供音/视频的本地保存功能,这种录像式的“会议记录”功能应该更能赢得企业用户的青睐。诸如此类的功能应该还有很多,同类的“软视频”系统可以更多地参考QQ等成熟IM产品的特色功能来设计。
摘自 计算机世界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