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建苗
软交换技术可望为用户提供类似Web一样灵活的服务,但性能与安全上的一些障碍依然存在。
全球各地的运营商用于传统交换机上的费用每年高达400亿美元,它们的客户又获得了哪些服务呢?性能可靠的电话电路和少量价格过高的“增值”服务,如拔叫方身份验证、回叫服务、语音邮件、呼叫转移及免费800电话号码等等。
如果电话系统像Internet那样运作,客户可以随意使用各种创新服务,这一天也许不会太遥远。利用通过标准化协议彼此相连的分布式服务器的一项交换技术正越来越受到欢迎,即软交换技术,最早可望在2003年把Internet的灵活性带入到公共电话网络。
软交换技术可望提供的服务包括:语音拨号、同时呼叫多个电话号码(办公室、家庭与移动电话)、用户可编程语音邮件处理以及呼叫转移。它还可望带来目前只有通过PBX提供的一些服务,以及目前还无法想象的其他各种服务。这类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建立和改动。
对于有机会享用这类服务的企业而言,运营商就要在网络中安装软交换设备。但这种大转变不会轻而易举实现,老牌运营商已在传统交换机上投入了巨资,它们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投资。因而,通过较小的新型运营商,软交换技术才可能开始应用。
目前的PBX系统既笨重又不灵活,这是因为它们依靠庞大的伪主机(mainframes-in-disguise),也称5类交换机(class 5 switch)。这种设备每台售价达数百万美元,就像成排的大功率冰箱那样大量占用空间,消耗电力。
标准出台
软交换机的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电话服务,并让客户改变自己的服务如同建立网络应用一样方便。为此,软交换机的工作方式是让几种设备分担老式电话交换机的功能。不同的设备利用标准化的开放协议如IP进行通信,而每个设备都可以利用标准语言和技术进行编程。
在基于软交换机的网络中,电话呼叫进入媒体网关,而不是5类交换机。网关把普通的电话通信转变成IP数据包或是类似的数据形式,然后这些数据通过IP或类似的主干电路传输至目的地附近的另一个网关,该网关又把数据重新转变成电话通信。
软交换技术有着巨大优势,只要用Java和C++语言编过应用软件的程序员就能为软交换机编写应用软件。标准化接口还意味着运营商可以从不同硬件供应商当中进行选择。如果语音通信以IP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与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进行集成,通过基于Web的应用软件增加控制功能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但在软交换机开始取代5类交换机前有些重大问题尚有待解决。运营商要求自己的网络提供“五个9”,即99.999%的可用性。但软交换技术与今天的Internet基础设施有着更多的共同之处,无法获得这种可用性。这就引发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紧急电话打进来,能确保会有可靠的服务吗,这是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难题。
安全是另一个叫人担心的问题,所有设备都在IP网络上,并有IP地址。这种环境的安全性远远不如传统的交换机。另外,虽然软交换机在灵活性方面有着极大优势,但价格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把软交换机与运营商使用的传统交换机和计费系统集成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其中最大的障碍也许纯粹是经济因素,传统交换机的价格过于昂贵,不会心甘情愿地让一项新技术取而代之,哪怕这项技术有着巨大优势。
摘自《网络世界》2001.3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