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说信息增值服务是一种创新型业务? 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开展增值服务是一种创新行为,这是因为将一种潜在的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本身是十分困难的,需要许多的创新。例如海水中含有巨大的金属宝藏,难道就值得提炼吗?即使是提炼淡水不也是由于发明了廉价的淡水提炼工艺后才成为可能的吗?同样,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到可以找出能够持续经营的增值服务业务之间也是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们的数据资料增加很快,但是有价值、能持续的增值应用业务却非常稀疏,要能将这样的值得开发的业务识别出来,本身就需要有极大的创新能力。 今天,由于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带来了社会信息资料的无限膨胀,单纯地提供信息资料已经很难有什么收益了,凡是人们能够看得清效益的应用机会都被人用得差不多了,很多这类的信息服务由于从业者过多,已经降到平均利润率之下。这使得有收益的增值服务主要来自企业家们的创造,它们需要看到别人看不到潜力而又能创造出新的模式将这种潜力挖掘出来。一般人也许会看到有用的个案,有创造力的的人才能看到潜在的业务。企业家能够更好地沟通信息资源与用户潜在需求间的联系,并知道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组织、加工并创造最终能使用户受益的业务。没有企业家创新精神,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业务是很难做好的。 增值服务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仅仅表现在需要他们来发掘潜在的用户,发扬潜在的需求并发明创造新颖有效的业务模式,还表现需要企业家的成功意志与风险承担能力。信息增值服务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企业家的果敢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能力,政府是做不好的。政府需要与企业来合作,发挥企业家的创新作用,将政府信息资源利用好。 3、政府机制为什么不适宜创新型业务? 任何组织机制都有其特定的适应领域,政府和企业都一样。政府主要的作用是向社会提供公用品的服务。政府机制的特点是稳定与规范,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稳定,经费固定,任何新的经费使用都需申请、逐层审批,需要走一定规范流程,政府工作人员收入与具体业务脱钩。这种机制的优点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但并不支持工作人员创造职责规定外的新业务。这种机制是不适合创新业务的开发的。同样,仿照政府管理模式建立的事业单位,如各级政府的信息中心也存在着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信息中心的编制、经费使用同样缺乏灵活性,同样不利于机构的创新活动。由于工资分配也是仿照政府模式,缺乏不断改进的激励,因而信息中心机构也难以抓住机会迅速扩大再生产。影响机构创新能力的另一因素是人事管理制度,是干部的提升文化,这类机构推崇的是稳定、规范与平衡,而这些性格恰恰是创新型人才所不易具备的,因而政府机制、事业单位的机制创新力薄弱是很自然的。 作为这种机制的对比是企业机制,企业机制更为适应信息增值服务类的增值服务业务。企业可因机会而生,因机会而长,也会因失去机会而停止业务。只要有好机会它就能迅速集资膨胀,迅速扩大再生产。企业机制将能更有效地支持企业家行为,支持企业家承担风险与创造利润。政府机制与企业机制的合作才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业务的发展。 4.信息增值服务产业链的分工 从信息资料的收集到最终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一个机构能否一包到底呢?从经济学上讲,这样做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在这个产业链的两端,面对着完全不同的对象和相差极大的工作,它们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而任何机构要能同时适应这两种反差极大的管理文化都是极为困难的。在信息资料的收集端,我们强调的是规范化的管理,要将数据原始资料可靠、稳定地收集上来,认真检查、核对,保证数据质量。这是一种非常规范、稳定、按部就班的工作,它非常适合于用政府的规范化机制来运作,以确保年复一年的数据质量的稳定。 但是在产业链的另一头应用端,我们将要面对千奇百怪的用户的千奇百怪的需求,需要我们来适应多样性。这是一个应用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来应对这种多样性。我们需要学习用户的业务知识,需要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环境进而创造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新型服务,这是一种发散型的思考,没有创新精神是做不好应用端的工作的。因此产业链的应用端是创新型企业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由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的两端业务性质不同,所需要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的不同,政府与企业的机制将可以在产业链不同的部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适于政府与企业联合完成。政府不要试图一包到底完成向最终用户的服务,而应当将数据资源公平地向几家社会企业提供,让这些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完成向用户提供完善服务的任务。 5.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公平提供的重要性 政府的信息资源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地向若干家信息机构提供,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只向一家企业提供信息资源是不行的,这样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企业会借助于对信息资源的垄断而获取不正常的利益,而使用户利益受损,并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应当将信息资源提供给几家企业。同时政府必须与这些企业在经济上脱钩,以防止信息资源的不公平交易。政府的信息资源可以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提供给企业,可以规范地收回部分资金。 政府信息资源除了向企业提供外,还可以向中介机构等非赢利组织提供。企业愿意承接利用政府信息资源能够获得高利的增值服务,而很多为公众服务的获利机会并不高,则经常由非赢利组织来承担。非赢利组织并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们经常从事获利机会不高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其他多种方式来支持非赢利组织的信息增值业务发展,以便于让更多的公众通过这种服务获益。 不论是企业还是非赢利组织,在接受政府信息资源开展向公众服务的业务时,都需要签署必要的协议,例如信息资源中涉及的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个人稳私权的保护,维护知识产权与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对于违反有关协议的企业,政府应当取缔其经营的资格,以维护信息服务市场的规范。 六、信息共享系统的应用成本 1.为什么许多领导不用信息资源系统: 在政府内部资源系统建设中,一个极常见的现象是:尽管我们设计了许多应用功能,但是相当多的领导几乎不用这些系统。为什么精心设计的信息系统经常会受到一些领导与工作人员的冷落呢? 我们不能用信息意识不强来解释,因为这些领导也在阅读大量资料。我们更不能用经费来解释,因为在政府内部,系统的使用是免费的。工作人员使用不使用信息系统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殊的选择,但是,如果很多的人都不热心使用,那就有经济学的规律,即人们从使用中得到的收益,不抵为此应用而付出的成本。我们称这种成本为应用成本。 尽管内部网络与信息的使用公务员,并不要付账,但是使用者还是要付出极大的时间代价。系统的使用要耗费很多时间,事后对这些资料的理解、消化也需要时间。用户付出的代价还不止这些,还要有学习成本,用户必须要学会怎样使用,还要包括了解某些资料的含义。有时系统的使用方法还会忘记,还要再学习,而这些都是用户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的代价。当用户的时间机会成本很高时,应用这一系统就很容易成为经济上不划算的事情。用户宁可去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由于政府信息共享系统经常定位于为领导服务,为政策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服务,而这些人恰恰是时间极为宝贵的人,这就使得应用成本因对象的特殊性而节节上升,应用成本过高已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政府重要机构中推广的主要障碍,这便是我们要研究应用成本的主要原因。 2.资源稀缺重点的转移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的,一种资源越稀缺就越宝贵,我们的工作流程设计经常是以最稀缺的资源为中心,因为这样系统的经济性会更好。在三十年前,计算机是非常缺乏的,整个计算中心的工作就是围绕着几台计算机转,而在今天,计算机已不再那么稀缺了,微机已是人手一台,甚至多台了。资源稀缺状况的变化,将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工作系统设计的重点。 多年来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提升与普及,信息资料的爆炸已使得在信息应用时领域中资源稀缺的重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我们认为非常稀缺的资源,如计算机,如信息资料在今天已不那么稀缺了,而相对的是人们的时间、精力的稀缺性却在大大地上升。人均GDP的翻两翻则说明人们平均的时间价值上升了四倍。而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讲,其时间的价值就会更高。社会的组织越完善,越有效,处于组织顶端的决策人物的时间与精力的机会成本越是高得不得了。这告诉我们,领导者、专家们的时间与精力将是更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资源稀缺的重点已经转移到重点人物的身上,这种转移应当极大地影响我们系统设计的方向。 资源稀缺重点向人的方向转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我们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一定要以节约人的时间与精力为中心,特别是要以节约领导者的时间与精力为中心。尽管信息资料是有价值的,但是要记住领导取得这种资料已经是越来越不困难,领导人的时间却是越来越精贵。信息系统应做成是帮助领导节约时间的系统,而不是无端地增长领导阅读量的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必须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信息资料为本。这应当是信息资源系统设计思想的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