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景
下一代电信网络(NGN)一直是业内人士的热点话题,有些人士是从技术方面探讨下一代网络;也有很多人从性能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型网络,由于基于IP的基础设施支持业务与网络承载的分离,作为在IP基础设施上提供电信业务的关键,软交换技术将在下一代网络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网络与应用紧密结合
首先,作为电信用户,更重要的是关心运营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其次,作为商业化网络电信运营商,必须要考虑在有限的资源内满足大量用户对通信的不同需求,如何对电信市场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特征就是运用有限的网络资源和管理资源,为大量的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电信业务。
传统的电信网是一个业务与承载紧密结合的网络,例如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交换机,既提供对话音媒体的交换功能,又提供对电话业务的处理功能。运营商则依托从交换机供应商处采购的交换机,组成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一方面这样可以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局限性,业务种类单一;而且当一项新的业务需要提供时,就需要对全网的交换机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所以传统的电信网更多地是担任一个零售商的角色。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单一网络提供单一服务的局面,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应用环境。以开放的市场、开放的应用为特点的IP业务应运而生,但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开放的平台,提供的服务质量无法控制,而且很难收回投资。
现在在竞争的电信市场环境下,运营商要生存,要收回投资,就要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吸引用户的竞争手段,只有凭借价格优势和独特的业务。但是在传统的电信网络上提供与众不同、同时又受用户青睐的业务很难,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更难。所以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只有通过降低价格,谋求生存,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运营商和服务商陷入了单纯的价格竞争。
我们看到了网络发展的轨迹:即从单一网络提供单一业务开始,走向开放平台上的开放的应用,再走向开放网络平台上网络与应用密切结合的开放业务。这是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在基于IP的宽带基础设施上,软交换和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业务集成,是下一代网络的两个基本要素,而软交换更是基本的技术保障。软交换的定位是电信业务的开发和执行平台,是实现业务驱动的下一代网络的基础。
软交换技术自诞生以来,主要应用于长途电话网。由于受到接入的限制,用户在传统本地电话接入网的末端难以得到许多新的业务特性。目前国际上和中国电信运营商的IP电话大都是在汇接局一级实现的,即Class 4的软交换,因此大部分的软交换标准也是根据这个应用来制定的。这导致很多人理解的软交换就是Class 4的软交换。UT斯达康认为,目前应用在Class 4的软交换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软交换应用在Class 5的接入网是软交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下一代网络上必须具有开放的电信业务平台。开放性体现在两点,一是业务可扩充性。传统的电信网络上,接入控制、媒体传输控制、呼叫处理、智能业务、应用业务和业务运营是靠不同的业务平台和协议完成的。下一代网络,它们将在同一平台上垂直地集成。这样,电信业务就可以灵活地加以扩充;二是业务的交换性,电信业务是由模块组成,用户可以自由定义,任何业务可以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实现新的业务。这样可以产生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业务。将来的电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运营商通过增加新业务来吸引客户,软交换的两个特点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软交换技术有大量发展空间。
细分业务市场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和运营商开始关注软交换,软交换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但是究竟软交换能做什么?能否为运营商带来利润?这一直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UT斯达康认为,下一代电信网络应该是电信运营商组织业务并出售业务,这就需要他们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市场细分,了解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如企业用户,家庭用户、老人用户、儿童用户、每个受众群的要求互不相同,他们对服务的需求也不相同。而且每个用户所具有的经济能力也是不同的,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不同类型的、不同级别的服务;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推出不同质量级别的服务。
运营商要提供以上的服务,必须依靠新的网络业务来支持。显然,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是无法支持的,唯有软交换技术具有这种基于对市场的细分,并提供个性化业务的能力。
而且除市场细分,运营商还应该做到功能细分。功能集于一身的想法是不可行的,每一种终端有最适合的用途,终端是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和接入网络同样是多样化的,只有软交换才可以在一个网络中实现对不同接入方式的控制(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
目前,业界正在依照对业务驱动的下一代网络的认识,大力开发下一代的用户终端,接入网络和软交换产品,在软交换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的下一代网络,将使得用户具有一个统一的业务入口,在一个号码下,通过一个借口获得个性化的服务。这个服务包括自己需要的带宽、可靠性、智能业务以及自己需要的各种应用。电信运营商将运用有限的资源、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各自需要的从传输直至内容的具有预定质量保证的业务。
本文选自:中国计算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