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交换一个平台多种应用
发布时间:2006-10-14 7:10:50   收集提供:gaoqian
陈代寿
  Cisco于最近推出了具备多业务交换能力的Cisco Catalyst 8500系列路由交换机,

  使得业界的目光聚焦于多业务交换这个新技术,究竟它能带来什么变化?

  众所周知,当今的客户应用与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还处理于“分离状态”,无法达到无缝集成,这就需要多业务交换网和灵活服务架构的支撑,于是,多业务交换平台应运而生。多业务交换平台为客户访问提供了一种直接链接通道,使网络硬件能够充分发挥功能。

  多业务交换的特点

  在多业务交换技术发展以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服务区分机制的重要性,认为它将为实现无缝连接铺平道路。如何实现业务区分?一种方式便是通过多业务交换平台进行通信分级。在这种方式下,交换机将检测用户发送的所有信息包,并基于源和目标地址以及其他标题字段,把通信划分为基于多条虚拟电路的数据流。多业务交换有利于划分通信优先级(如语音一般应优于FTP通信);还可据分类通信进行付费,就如同为不同虚拟电路支付不同的费用。

  信息包分类是多业务交换的最重要特征,它最初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如北电和朗讯科技分别采用的Shasta和SpringTide系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包分类技术。

  多业务交换系统的容量从1G到几百G不等。大容量交换设备通常配置有大量以太接口,以适应城域LAN通信业务的需要。小容量交换设备则专注于其他接入技术,如DSL/ATM和TDM,主要应用于小城镇,如服务点比较分散的传统通信服务商。

  这类系统基于纯交换体系结构设计,通常是基于信元交换,以提供快速和稳定的数据传输。大多数系统支持ATM和MPLS集群通信(trunking),也有一些开发商采用MPLS和IP,如Celox、Ellacoya、Gotham及Laurel网络公司的产品。在端口配置方面,一般都支持通道TDM输入,大多数具备TDM或虚拟电路输入功能。因而,这类交换机能够与现行租线接入系统相兼容,并支持帧(FR)及信元(ATM)接入。端口连接方面,一般产品都支持帧中继接口。

  多业务交换包容了第2和第3层服务特性,但第2层特性不完全一样,因而规范第2层协议栈相当重要。几乎所有系统都支持IP VPN和信息包分类机制,多数开发商的产品不支持IPSec,也不支持高层IP服务特性。

  Cisco出新品

  为满足这类市场需求,Cisco的 Catalyst 8500系列路由交换机是集软硬件功能于一身的多业务交换平台,具备全线速第3层交换和ATM交换功能,能够高效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网的融合,具有广泛适用性。Catalyst 8500系列路由交换机升级方便,成本低,支持众多企业内部网应用,因而特别适合于校园网和城域网解决方案。

  “交换平台支持ATM和混合的ATM/第3层交换环境,有助于客户高效实现集成的语音/数据/视频网,从而有助于各类商务应用的实现。”Cisco 的市场营销主管Carl Engineer表示,“通过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增强的端口密度和带宽利用,以及高效的视频管理功能,我们将最大可能地优化Catalyst 8500系列路由交换平台,以适应各类客户需求。”

  应用领域

  推动多业务交换发展的一个驱动因素是城域LAN(以太)业务的扩展,如90年代中期兴起的透明LAN(TLAN)技术,如今已成为一类新型局域网接入和服务模式。以太接入已经成为一些大型客户开展分组数据业务的理想方式,包括IP业务。为迎合这类市场应用,一些LAN交换机生产商,如Foundry也投入这一领域的开发。

  其次,随着高速Internet接入方式的不断发展,相关业务处理将变得更为繁重,从而对交换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网来说,由于通信业务激增,迫切需要大容量多功能路由交换设备来支撑。

  最后,MPLS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已能支持帧中继和ATM业务。如今,大部分IP路由器都支持MPLS,一些开发商还在采用一种新型标准,它能实现MPLS与帧中继或ATM方式间的直接定向连接,只是目前还无法实现与MPLS核心兼容。

  多业务交换产品在国内应用正呈迅猛发展之势。如湖北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即采用北电的多业务交换机,网络租用电信2M光纤信道,实现省地县三级互联,省地(市州)级节点采用Passport 6400系列多业务交换机,县级节点采用4400系列,整个网络实现了语音、传真、数据和视频通信的融合。随着通信业务的增加,该项目将来还可将Passport 6400系列升级为直接支持ATM交换(增加ATM板卡),这样省地级可实现OC-3级别通信,辅以VPN设备后,可全面开通视频会议。

  发展前景

  从传统上讲,多业务交换平台发展中的真正竞争不是来自本身,而是一些传统边缘产品,如帧中继及ATM接入设备、接入路由器以及远程接入服务器。传统的通信服务商更多地是将多业务交换平台视为一类多任务接入产品或边缘产品;而新兴通信服务商则主要看重它的数据处理功能。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如通信分级标准的制定,市场开发各自为政引发产品应用中的兼容性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多业务交换技术的发展。

  在多业务交换领域,第2层功能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甚至会超过信息包分类功能。而第2层实现方式又具有多样性,可以是以太接入、传统的通信服务商采用的DSL配置或采用分离的Internet辅助设备,基于MPLS的帧中继业务将来也可能融入IP。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多业务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不明朗。

  多业务交换的中心思想是,基于多个OSI层、以单一设备实现多服务业务,可见其应用成本相当高昂。资本市场目前倾向的是灵活的边缘技术,而多业务交换只有在资本充足、网络扩展时才能派上用场。多业务交换平台在企业网中将发挥巨大效用,传统通信服务商对多业务交换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即将到来,终端用户也将很快体验到多业务交换带来的便捷。虽然多业务交换技术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变数,但这一领域的商业角逐已经展开,除Cisco和北电外,还有很多厂商参与这一领域的技术开发,如Foundry、朗讯、马可尼以及 Juniper/Unisphere。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