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自认已具几年施工经验的工程商在初次安装6类铜缆系统时,会惊讶地发现工程的验收竟如此不容易通过。第一遍自测不合格、需要整改的比例有时会高达百分之几十,而不是安装超5类铜缆系统时惯常的百分之几。并且整改到合格也很难,要经过多次。
现场安装布线系统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和该项目工程商的工艺水准。事实上,任何在市场上销售的6类产品,一定具有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来支持,工程商们应该从自我身上找原因。
6类铜缆系统的安装,需要把安装超5类时就在执行的施工规范更严格地落实,这恰恰击中了不容易通过6类验收的工程商之软肋。对布线系统采取所谓的“开通验收”是有漏洞的,它只要在布线系统上能开通某一种或几种应用协议,如电话可以通话,或百兆以太网可以运行,就表示布线系统合格通过,关键是不必经过测试仪的现场测试。事实上,结构化布线系统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最终用户眼下的某几项应用需求,它能完成的更多。结构化布线系统被安装在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群之间,其有效的服务年限,是要与建筑物的有效年限相提并论的。由此布线系统应该为所有符合其类别的应用协议提供物理层的有线传输平台。由此来看,所谓的“开通验收”只涵盖了眼下最终用户选择了的某几项应用协议,而没有理会眼下存在、最终用户没有选择的其他应用协议,也没有理会目前还没有产生、但是在该布线系统有效服务年限内出现的应用协议。从而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有效服务年限被大大缩水,最终用户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标准制定者规范了其类别,我们熟悉的5类、超5类,到最近的6类,应用协议的标准制定者们会以此为物理层传输基础,规范未来的应用协议,未来的应用协议一定会符合某一布线系统的类别。反过来,应用协议的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基础的要求,会全部反映在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向前的推进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向最终用户推荐当前结构化布线系统最新的定稿标准6类系统的惟一原因,因为它应该比低类别的标准,如5类和超5类,覆盖更长年限内产生的应用协议。
那么,怎样保证现场安装的某个特定结构化布线系统可以覆盖其有效服务年限内出现的应用协议?很简单,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布线测试仪对这个特定结构化布线系统进行现场测试,整改直至全部100%通过符合其设计的类别标准为止,我们称之为“测试验收”。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在测试中按比例抽检的全合格就验收通过、或全检但容忍有小比率不合格就验收通过的做法,都是对最终用户利益的损害,是不可取的。布线工程商更应自我约束,把由于测试仪器精度引起的临界通过数据也通过整改全部消除。现场整改中的错误定位和故障分析,是积累工程商现场丰富经验和日臻优异施工工艺的惟一途径,是不能通过受培训教育替代得到的。容易通过超5类验收、不容易通过6类验收的工程商几乎可以肯定没有经过测试验收的长期严格约束形成良好的施工水准。
摘自 网络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