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撕了洋认证?
发布时间:2006-10-14 8:14:57   收集提供:gaoqian

 

    先得声明,我可没撕过证书,倒不是因为无证可撕,MCSE、CCNA、CCNP咱一个都不少,如果说缺了一个,那就是CCIE——考不起,太贵了!
    洋认证是撕不得的,MCSE刚进中国IT培训市场时,特牛!“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听听,多威风!那可是工程师啊!当时这职称要是折合成人民币怎么着也得月薪八千以上吧?记得小时候,一位同学的父亲是“高工”,这件事他就足足跟我们炫耀了6年,直到我也拥有了比尔·盖茨签署的工程师证书,心里还有一重阴影——怎么就不能给我加“高级”俩字,那咱不也成了“高工”么?
    CCNA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是高举高打,前有MCSE铺路,后有思科撑腰。等身边的弟兄们也一拥而上弄了一堆纸片儿回来,发现思科确实比微软牛——考一回CCNA的价钱比MCSE也不低,但可别忘了,MCSE在微软那儿就是最高的认证了,可CCNA在思科这里却只是三级跳的第一步,垫一下脚,谁都能过去。要继续?后面的两步可是一个比一个贵,CCIE号称业界第一牛证儿,比“高工”还高,简直就是“特工”,考下来得花上万,据说还是美刀!
    还好,我是在走出CCNP最后一科的考场时“顿悟”的——那证书不就是一张纸么?
    今天,我仍相信当时的判断。当培训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产业,作为纯消费者的学员,其命运就掌握在产业上游的厂商手里,尽管学到的东西可能也不少,但是投入产出比总要好好算一算。那个证书之所以值钱,当然首先是因为考证的人有一定的实力,但最重要的还是看发证的是谁。
    一张证书能从多大意义上来评定一个人的能力与学识?这问题多半无解。但是一个策划严密的来自权威机构的认证却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专业人士构成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产生显然来自于认证体系,这样的阶层一经产生,又会对该认证的权威性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保护——不过也别太滥,MCSE这几年就有点儿烦。
    现在的微软认证一族自然成为Windows的铁杆儿,思科认证打造的也多半是思科的隐身Sales——难道不是?每人都交几千大洋来考试,几乎每个人都打心眼儿里崇拜思科,到处宣扬思科的技术,怪不得人家的路由器好卖,满世界都是不花钱的托儿!
    看来这认证真是个好东西,一个认证就能打造一个市场,创造一个阶层,甚至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可惜,这样的权威认证又有几个来自国内?市场化的认证一定要被人力资源市场所承认,华为就推了自己的认证,那还是因为人家有底气。
    我们那个村里养牛的就不敢随便发证儿,虽然人家都“牛到家”了,顶多拿一合格证给我们看看。等啥时候牛家村也组织一个认证,让那些洋人都过来考,考不过的就别在中国那么牛,考试费只要一块钱人民币——那时候一人民币怎么着也得换一千美刀!
    真要有那一天,我就把手里的洋证儿都撕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