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18日,已经是春节长假之后的第三个工作日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长远天地A1座20层的北京亚迅创联科技有限公司却大门紧闭不见有人出入。
“春节后就没见过有人来上班,春节前出入的人也不多,是不是搬走了?”隔壁公司的一位先生告诉我们。
亚迅公司的办公电话也一直没有人接,公司的官方主页也仅存一个首页页面,所有联系电话,地址,产品信息都已经不翼而飞,似乎整个公司一夜间“蒸发”了。
与此同时,据我们调查,在中关村的各大电子卖场中,亚迅的产品,亚迅的代理商基本绝迹,向柜台询问亚迅的产品,经销商大都回答说已经很久没做过了,称亚迅公司出了问题,产品售后很麻烦,并推荐我们选用其他产品。
如此来看,亚迅难道会成为2005年中国大陆数码通路中第一个消失的品牌!?
人因思而变,亚迅又因何而变?
“亚迅还没有倒,只是资本层面出现了一些变动。”2005年2月19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亚迅员工在中关村附近一家餐馆的饭桌上告诉我们。
亚迅公司虽然只有四年的历史,但其60%的员工出自四通集团,拥有非常强大的渠道背景,曾是东芝和IBM笔记本硬盘华北地区总代理,鼎盛时期员工超过50人,单月销售额接近100万元。
据经销商提供的消息,亚迅公司的官方主页在春节前两周就已经“改头换面”了,所有公司信息和产品信息都已经不翼而飞,这些变故又怎么能让渠道和消费者快乐起来呢?
我们赶到亚迅位于长远天地A座2005室的办公室,已是大门紧闭,拒人于千里之外!
提到亚迅的成功,就不能不说起亚迅的现任总经理陈川云,出自四通的陈川云是亚迅的创业元老,一直任公司的副总,2003年开始担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亚迅一家由MP3/闪盘厂商成功的转型为数码伴侣供应商,并成为这一市场的领导者。
不过,据说2004年底陈川云大病了一场,也据说,这场病改变了整个亚迅的命运。
“事实上从2004年10月份开始,亚迅的销售情况就不太好,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如此,2004年仍是亚迅丰收的一年,恐怕陈大病一场后看破了红尘,要急流勇退吧。”
另一位亚迅的老员工如此看待亚迅目前的状况。陈川云在退出亚迅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渠道部门、技术部门首当其冲,占公司绝大部分的老员工基本上都没能幸免,裁员变成遣散,严重失血的亚迅还将如何生存,又为何不直接将公司解散?
一位了解亚迅的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事实上裁员对亚迅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陈决心撤出IT业后,并没有在2月初向其总代四x科技支付2004年的返点,这群人也很难去面对以前的渠道了,散也就散了。况且亚迅在管理上出现失误,目前占亚迅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是从四通出来的老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30岁,没有健全的新陈代谢体制,公司人员老化严重,你能指望一个暮气沉沉的公司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产业里跑多久呢?”
同时他也透露了另一个消息,“亚迅背后的股东之一台湾首岳很快将接盘亚迅,亚迅肯定不会倒,但是具体时间还不清楚。”
一切,似乎还需要都向亚迅高层求证,但是陈川云的手机一直关机,而公司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正在束手无策之际,一位中关村数码渠道业者向我们提供了亚迅另外一位股东沈(也有人称姓申)先生的电话,2月19日晚,我们拨通了这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沈本人,说明来意,对方表示时间太晚了,隔日再谈。
2月20日下午,我们再次拨打沈先生的电话却已经关机,截至发稿前,我们仍未能与沈先生取得联系。
难道真的只是大病之后看破红尘那么简单?
2004年是中国数码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播放器,销售量呈几何数字增长,有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数码产品市场整体销售额接近250亿元人民币,目前几乎每一家IT公司都在为数码产品疯狂,试图从广大的市场中分到一块肉,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数码产品品牌也在不断增多,每天都有倒下的品牌,但是站起来的有更多,仿佛重演2000年网络泡沫席卷全中国的盛况。
如此看来亚迅也算得上是一家老牌的数码产品供应商了,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数码相机伴侣的品牌不足30个,有实力的更是寥寥无几,亚迅在这一领域可以算得上是一家领导厂商了,市场前景如此之好,别家都是拼命投入之时,身为亚迅创始人的陈川云为何却抽身而退?
难道真的只是大病之后看破红尘那么简单?
还是在日渐微薄的“数码通路时代”,为了省下返点干脆解散?
在整个IT产业皆“数码”化的今天,很多厂商全然不顾产品价格却不断下降,利润严重缩水的形势,盲目进入数码产品市场,我们不禁要说,2005还会出现有几个亚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