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阚再辩:3G背后有无利益集团阴谋?
发布时间:2006-10-14 8:08:26   收集提供:gaoqian

  在外界暴风疾雨般的批判下,沉默半月的胡鞍钢第一次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白”。不过,电信界的“大炮”阚凯力显然并不“买账”,争论的矛头指向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国家究竟有没有被俘获”。

  这场“胡阚之争”源自于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为首编写的《中国3G世纪报告》,这份力主中国尽早上马3G的报告发表后,立即遭到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的全面驳斥。
  随后,一批电信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争论旋即升温。不过,处于漩涡中心的胡鞍钢始终保持缄默。本周三,他首度做出回应。

  这一激辩主题折射出学术界对于中国3G时间表后究竟有无利益阴谋?

  在这篇《我为何主张尽早开放3G市场》的文章中,胡鞍钢坚持自己的“国家俘获论”观点。

  “客观地分析,3G市场迟迟不能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被俘获',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被俘获,而是多个部门被俘获。”胡鞍钢指出,在经济转轨期间,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国家被俘获”,指国家当了某些利益集团的俘虏,使其公共政策、公共投资、公共资源分配明显有利于这些利益集团,而以牺牲全社会利益和整体福利为代价。胡鞍钢称该观点并非捕风捉影,“这是在经济转型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经济现象”。

  对此,阚凯力一针见血地指出,胡鞍钢并没说出国家究竟是被哪些利益集团所俘获,是运营商、本土设备商还是洋设备商?“正相反,中国政府不急着发牌照恰恰说明没有被利益集团俘获。”阚凯力坚持自己的观点,“国家是不能'被劫持的',既不能被某些企业'劫持',也不能被'某些专家'的言论'劫持'。”

  胡鞍钢表示,自己的报告不是一个关于3G技术的报告,而是关于公共政策的探索。阚凯力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研究,都要符合实事求是这个原则。显然,阚凯力抓住胡鞍钢3G报告中一些不严谨数据的“把柄”不放。

  胡鞍钢表示,国情研究中心作研究有三个原则——独立选题、独立研究、独立发表,以示研究动机真诚、观点公正。对此,阚凯力并不“买账”,“研究立场是否独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得实事求是地看待3G牌照发放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