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强震六大解密 科学家早有惊人预见
发布时间:2006-10-14 8:49:36   收集提供:gaoqian

  28日晚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震,是最近一个世纪来最强的5次地震之一。关于这次地震科学家也存在着激烈争论,一些预警、救援等内幕也一一曝光。

  一、是否余震仍争论不休

  28日晚的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其他地质研究机构的专家都认为这次地震是去年12月26日引发大海啸的强烈地震的余震。

  去年12月26日后,苏门答腊地区已经发生多次余震,其中5次余震的震级在里氏5.5级至6.7级之间。“从技术上来说,这是一次余震,”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地震专家凯特·赫顿说。

  不过,也有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次地震并非余震,尤其是它的震级如此之高。“震级越高,是余震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国西北大学地质学专家塞思·施泰因说。

  二、科学家早有惊人预见

  美联社科技记者约瑟夫·韦伦贾说,28日的大地震绝非偶然。

  今年3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北爱尔兰科尔雷因大学教授约翰·麦克洛斯基和他的同事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在去年大地震附近海域的地层中正聚积着大量能量,很可能会再次爆发大地震,而且时间也许就在几周内。

  麦克洛斯基在文章中指出,去年的大地震导致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地层出现了所谓潜没现象,也就是一个地层板块受力后下降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潜没地区经常会发生地震,”麦克洛斯基说,“震级在里氏7级到7.5级的地震将是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一预言不幸成为现实。

  三、强震为何没引起大海啸

  部分科学家认为,两个不同的特性可能是28日的大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的原因。

  首先是这次地震发生的深度不同。发生在较浅海水下的大地震更可能引起海水的“搅动效应”,如果地震发生在深海下,就有更多的海水可以“缓冲”,相对危险性也小一些。去年引发大海啸的地震的震中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可能在海面下30公里左右,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明显。

  其次这次地震海底和海水的运动不同。在某些海底地震中,海底形成巨大的凹陷或裂缝,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并形成漩涡,就会引发海啸。去年引发大海啸的那次地震属于这种类型。而此次地震的震中尽管离上次大地震不远,但科学家已监测到海水是向外涌出的,这就使海啸的风险减少了许多。

  四、3个月内还可能有强震

  据德国《明镜》周刊和路透社3月29日报道,在苏门答腊岛再发大地震之后,澳大利亚科学家们担心,在这一个地区还会出现第三次大地震,而且可能在今后3个月内就出现。这是因为,从去年12月26日地震以来,这一地区的地球板块的压力在增高。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认为,这次大地震是去年12月26日强震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大所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库明斯告诉路透社说:看起来地震发生在同一板块的边界,澳大利亚板块正向苏门答腊板块的下方滑落。由于28日晚的强震使得地质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一地区预计将发生第三次大地震。库明斯说,时间不会是一百年,但它可能是20年或者50年,它也可能在未来3个月内发生。

  五、临时预警系统提前立功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机构负责人约翰·哈丁29日说,正在建设中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在前日发生地震后成功地向印度洋沿岸国家发布海啸警报,并在发现没有海啸形成后及时撤消了警报,消除了人们的担忧。印度洋沿岸国家于3月8日宣布,各国已就在明年底之前建立一个完备的海啸预警系统达成协议,并于25日启动了一个临时系统。

  六、印尼为什么伤亡惨重印尼班达亚齐在此次地震中再受重创。在印尼首先发出海啸警告后,人们陷入一片混乱。专家认为,造成伤亡惨重的原因在于缺乏精确预警。

  目前只有极少数地区安装了海啸预测仪器。一些国家试图建立手机短信预警网络,但迄今没有落实。泰国沿安达曼海岸线建立起保护撤离机制和地质测量仪器,但是该系统要到4月份才能完全建成。印尼气象与地质局的布迪·瓦洛约说,地震发生时,他们向国内媒体发送传真,但由于缺乏其他预警方式,很多人感受到大地震动后,还以为又要发生海啸,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哈丁说,关于这次地震的信息通过一些特别的渠道传送。例如,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美国国务院报告了地震的消息,美国国务院随即将消息通知这一地区的所有使馆,这些使馆又分别告知了所在国政府。

  哈丁说,精确预报对于保护生命非常关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