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全面挑战蓝牙
发布时间:2006-10-14 7:59:10   收集提供:gaoqian
王益华 郑晓军


  导读--随着各种近距离无线技术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一些应用领域内存在重叠和竞争。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出现了许多的无线通信协议。在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RFID、蓝牙、WiFi、UWB和 Zigbee等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各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都极力争取更多厂商的青睐而互相角逐。而RFID和蓝牙,则被更多的拿来相提并论。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以获取大量的实时数据。与RFID的相关技术现在主要有NFC、EPC和UID等。比如NFC技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技术的融合演变而来。NFC在识别和连通性市场开辟了全新的和独特的领域。蓝牙为短距离无线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开放标准,最初的发展是为了替换在全球运行的个人区域互连网络中的电缆。该技术诞生于1994年,爱立信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1998年,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Intel成立特殊兴趣组(SIG)来进一步扩展蓝牙的应用,并在IEEE802.15WPAN的基础上制定标准。

  不同的技术性能参数

  RFID和蓝牙在使用频段、传输速率和标准化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1)使用频段不同,标准化进程不一样

  RFID技术所使用的频段为50KHz-5.8GHz,没有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各系列标准的应用范围也有较大差异。

  蓝牙设备的工作频段选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自由使用的2.4GHz的ISM频段。1999年7月,蓝牙正式公布了蓝牙技术规范BluetoothVer-sion1.0。2004年11月8日批准最新规格“BluetoothCoreSpecificationVersion2.0+EnhancedDataRate(EDR)”。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到以往的3倍,并减小了耗电量。

  (2)传输速率和通信距离不同

  RFID技术的传输速率一般较低,且通信距离短,一般小于5m。比如NFC在15cm距离内工作于13.56MHz频率范围。NFC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仅为212Kbps。

  蓝牙第一版本有效距离达10米,传输速度每秒达720K。新标准出来后,可使传输范围达到100米,最高速度达到10Mbps。

  (3)设备兼容性和价格等方面

  NFC可以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简单而便利的互动,只要把它们彼此靠近就可以,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菜单,可以和其他的连接技术比如蓝牙和无线局域网建立起安全链接,并且可以用来访问内容和服务。

  蓝牙技术兼容性不好,造成销售形势不容乐观。比如不少蓝牙耳机与部分电话之间无法实现正常通讯。另外连接两台蓝牙设备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用于物流管理等的RFID标签成本约为20美分,价格偏高,目前限制了其推广。但是NFC通信成本低廉,费用仅为2-3欧元。蓝牙芯片的费用大约在5美元,所以主要是面向追赶时尚的用户群。

  差异的市场和应用范围

  RFID和蓝牙的技术特点不同,使得其市场和应用范围也有较大区别。

  RFID易于操控,简单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它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支持读写工作模式,且无需接触或瞄准;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可进行高度的数据集成。另外,由于该技术很难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备了极高的安全防护能力。主要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物流、供应链应用;身份鉴别、防伪监管;道路收费系统、交通调度;近距离设备互联;后勤服务等其他应用,还可以将其用于动物饲养、追踪,电子收费系统,抄表系统等;

  蓝牙作为一种电缆替代技术,具有低成本高速率的特点。它可把内嵌有蓝牙芯片的计算机、手机和多种便携通信终端互联起来,为其提供语音和数字接入服务,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处理。目前蓝牙一台设备同时能与多台(最多7台)其他设备互连。蓝牙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3类:语音/数据接入;外围设备互连;个人局域网(PAN)。

  因此,NFC和蓝牙的应用领域部分重叠,NFC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现有的蓝牙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喜忧参半的发展前景

  RFID和蓝牙都有众多的开发商、制造商、行销商加入,用户对其需求也比较旺盛,特别是RFID的应用。由于RFID技术的特点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等特点,具有巨大便利性,使其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RFID在最近一年来不断取得的实质性技术进步促使其显露出极大的商业价值,引起IT巨头们纷纷角逐于这一领域,而它们之间的竞争在最近愈显激烈。而且RFID的应用仍在层出不穷。专家预计2010年前RFID市场将增长255%,全球市场将达3000亿美元。

  目前国内对RFID的关注也非常高,各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投入较大花费进行相关研究。如北京市科委将超小尺寸,超薄RFID标签技术研究项目列为2005年微电子领域的3个重大项目之一。

  但从总体上看,供方比较热情、需方比较谨慎,理论的研究可能在国内超前于市场的实践。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RFID标签和读取成本过高,RFID基础的标准还不够规范,缺乏应用的推动,没有见到大量成功的商业案例。

  蓝牙技术出现已经有10年,其支持者很多,SIG从最初只有五家企业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了近3000个企业成员。随着满足蓝牙2.0规范新产品的出现,蓝牙市场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因此,蓝牙产品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据Gartner统计分析,蓝牙设备在2004年的发货量将由2003年的5500万台增长到8800万台,增长幅度近60%。预计2005年,蓝牙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14亿台。但是蓝牙技术进一步推广仍存在成本高昂的障碍,所以蓝牙过几年后不容乐观,特别是其他近距离通信技术比如NFC技术的影响。

  RFID取代蓝牙?

  随着各种近距离无线技术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一些应用领域内存在重叠和竞争。其实各种技术主要跟着市场需求发展,每一种技术都是在某一方面比现有技术提供的服务有一定的改善。蓝牙和RFID也正是顺应此发展需求。但是由于蓝牙芯片的价格仍居高不下,以及兼容性方面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其推广。蓝牙高端市场一部分已被802.11无线局域网所侵占,其低端市场又可能被Zigbee所蚕食。基于RFID技术的NFC近距离通讯也对蓝牙造成了相当的威胁。

  每一种技术从出现到整个成熟产业链的形成都要一段漫长的时间,RFID当然也在此范畴内。下列条件限制了RFID及其相关技术对蓝牙的冲击:

  首先RFID成本过高。比如当RFID应用到物流领域时,如果一个条码的成本超过了一个流通物品本身成本百分之几或者千分之几,这个应用就会受到质疑。RFID芯片的成本仍是决定该技术成败的重要因素。用户期待着在两三年内,其成本能从现在的20美分的价格降低到5美分以带来大规模的普及。

  其次,必须要考虑到读卡器将来能不能和现在各种行业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衔接,它的成本和尺寸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

  第三,接口和应用的标准化过程的进行。如果RFID通用世界标准制定出来的话,RFID标签的大量生产就成为可能,并有望削减RFID标签的价格。这样将RFID标签的利用从被动的方式,变成为在一盘货盘、集装箱、消费材料、食品等上面广泛安装。

  预计激活的开放系统RFID应用在2004到2007年之间会快速发展,从2007年以后的5年内,将会使用RFID来创造新的流程和战略,形成以RFID为中心的庞大的产业链。而蓝牙技术从1994年出现,其支持者很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和供应链。如果其芯片成本最终没能降下来,相信其市场会随时间推移被发展中的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蚕食殆尽,而RFID也只有发展到相当成熟时才能在其中扮演终结者之一。


摘自 泰尔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