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分公司
【摘要】10 Gbit/s DWDM光收发模块决定着DWDM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因此本文深入讨论了光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包括光接收技术、光发射技术和电复用\解复用技术,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10 Gbit/s DW DMTransponder的设计思路,并且得到了实现。
关键词:光收发模块 DWDM Transponder
1 引言
在一个基本的DWDM传输设备中,光收、光发和光放大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三大技术,系统的指标也主要由上述三者确定;目前,10 Gbit/s DWDM设备不仅已经占据了长途传输的主要市场,而且已经进入了城域网和数据通信市场。因此,10 Gbit/sDWDM光收发技术的研究对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10 Gbit/s DWDM设备中,最为常用的光收发模块是Transponder,其集成了光收、光发和电复用/解复用三大部分,并且还带有功能众多的告警/控制信号。因此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其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具有统一的接口标准;但随之而来的是开发技术难度大。目前10 Gbit/s DWDMTransponder技术的研究是国内外光器件厂商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深入讨论Transponder的关键技术。
2 Transponder模块构成
整个Transponder模块由光收、光发和电复用/解复用三大部分,并且还带有功能众多的告警/控制信号,其结构框图由图1所示。在接收端,10Gbit/sNRZ码光信号通过PIN/APD进行光电变换成为电流信号,然后通过跨阻放大器变换成电压信号,由于输入光信号的强度跟系统应用相关,其变化最大可达20 dB左右,故必须在跨阻放大器后加上一级限幅放大器,以保证后级输入单元的电平接口要求,最后信号通过时钟数据单元和DMUX实现信号的CDR功能和解复用功能,通过解复用的信号变换成16×622 Mbit/s,通过SPI-4实现与下级的FRAMER无缝联接。
在发射端,来自FRAMER的16×622 Mbit/s的并行信号通过MUX和CUM单元,复用为10Gbit/s的串行信号,然后通过调制将电信号调制为特定波长的光信号。
3 关键技术
3.1 光接收技术
对于10 Gbit/s DWDM系统,其最小接收功率可以达到-20 dBm左右,因此光接收部分小信号的放大问题将是接收部分的核心问题。一般要求选用接收灵敏度高PIN或者APD光电管,并且要求跨阻放大器的跨阻值最好在1000欧姆左右最好,这样既可以保证高的放大倍数,又可以使接收光功率与误码率关系曲线的斜率不至于过大。目前,主要光器件商已经将APD/PIN管和跨阻放大器集成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噪声性能。对于APD+跨阻放大器,其接收灵敏度一般不小于-27dBm,对于PIN+跨阻放大器,其接收灵敏度一般不小于-19dBm。
APD光检测器工作在较高的偏置电压下(一般高于25V),温度对其增益影响较大,在同样的偏置电压下,随温度的增加APD增益将减小。因此,在使用APD光检测器时要对其进行温度补偿。但是供电电压一般为5V(或者3.3V),因此需要一个DC/DC电源将5V(或者3.3V)变换为大于25V电压。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
其中Rt是用来进行偏置电压的补偿,可以通过一个热敏电阻和一个普通薄膜电阻并联实现,热敏电阻用来真实反映APD的管芯温度,一般都是集成在APD管内。并联一个薄膜电阻是为了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实现APD偏置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线性变化(如要求温度升高1℃,偏置电压增加0.1V)。
3.2 光发射技术
DWDM系统要求具有极高的波长精度和稳定度,对色散等性能要求极高。因此DWDM系统光发射部分都采用外调制的方法。
目前,外调制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技术:一种为DFB激光器+EA调制器(简称EML),其特点为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小。另外一种为LiNbO3调制器,其特点为:啁啾可调,温度敏感,偏振敏感,成本高,外围电路复杂,插入损耗大。考虑到上述两种调制技术的特点,目前国内一般采用EML的方式。
在EML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激光器波长,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以下六种因素(假设EML出厂时已经做过老化实验):
·EML的管壳温度变化
·EML中管芯短期温度变化
·EML中激光器偏置电流的变化
·EML中热敏电阻的老化
·EML受环境应力变化影响
·EML的老化
上述六种因素的影响如表1。
在实际10Gbit/s Transponder开发过程中,一般只能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控制波长:其一是管芯温度控制,通常采用TEC方法,即在EML模块中集成一个热敏电阻和一对TEC控制器,通过热敏电阻的温度反馈控制TEC的工作状态——加热或者制冷,从而保持DFB管芯温度。其二是通过控制激光器的偏置电流,通常在EML中集成有一个PIN光电管,用以监测光功率,通过光功率的变化从而控制偏置电流的大小。上述的两种方案都是通过负反馈进行控制的。其三是系统设计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即充分考虑机盘和机架的散热问题。DWDM用10Gbit/s Transponder功耗均较大,一般都在8W左右,因此考虑其散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稳定波长,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寿命和稳定性。
对于波长间隔为100GHz的DWDM设备,其要求发射机的中心波长偏移应该小于±100pm。采用上述三种方法的EML发射机,我们对波长做如下预算:15pm+7×2pm+106×0.1pm=39.6pm,即EML管壳温度变化引起波长变化为15pm,偏置电流变化引起波长变化7×2pm,管芯温度引起波
长变化为106×0.1pm,因此波长向长波长变化最多为39.6pm,满足系统规定小于100pm。而对于波长间隔为50GHz的DWDM设备,其要求发射机的中心波长偏移应该小于±5GHz,故采用上述方案进行波长控制的EML激光器是不能满足需要的,需要更精确的波长控制技术。
3.3 复用、解复用技术
在低速的光模块中,一般都不集成电复用/解复用单元,但是在10Gbit/s Transponder中却集成了电复用/解复用单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电气性能和为系统开发商降低开发难度。早期的电复用/解复用单元芯片都是采用Silicon GermaniumBiCMOS工艺,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都基本上采用了CMOS工艺,因此成本低。但是相对而言,其抖动性能会比较差。
在MSA300PIN协议中,定义了将10Gbit/s的电信号(串行信号)解复用成为16路并行的电信号,同时输出并行时钟,在大多数解复用芯片中,都需要一个参考时钟,其目的是为了让解复用芯片的VCXO工作在串行信号的信号频率上,故接收端的参考时钟不会影响Transponder的性能。此外,协议也同时定义了将16路并行的电信号复用为10Gbit/s串行信号,同时还需要提供并行信号的定时时钟和发端参考时钟,其中发端参考时钟是影响Transponder抖动性能关键,在SDH设备中,参考时钟由时钟盘提供,在DWDM设备中由线路时钟提供。在实际应用中,复用芯片提供的多组时钟和需要的参考时钟可以形成多种定时方式,如前向定时、后向定时和直通定时等。图3所示的应用方案就是后向定时方式。
Transponder的抖动性能由三项指标来衡量:输入抖动容限、抖动传递函数和输出抖动,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抖动传递函数却只有在再生器中有定义[1,2]。因此如何确定Transponder的抖动性能值得深入研究。在许多器件厂商提供的测试方案中,一般都是将电口的并行输出和电口的并行输入互联,从而在光口上测试抖动指标。由于需要满足G.783提出的抖动指标,其模块内部都需要专门的时钟处理芯片,从而加大了模块的复杂度和成本,也给系统设计增加了复杂度。究其原因是测试方案不符合系统的实际构成,实际上Transponder与系统的接口 —51—图3所示(图中,OC192SERDES为Transponder的电复用/解复用单元)。因此系统设计者在Transponder外部采取时钟处理方式(如后向定时等),从而使得系统满足标准需求,而且这种方式还给与系统设计者更多的设计方案和灵活性。
4 Transponder研制、测试结果
根据上面论述的技术,我们开发出了满足MSA300PIN协议的10Gbit/s DWDM用Transponder模块[3]。其主要的性能指标如表2。
由表2可知,该产品全部优于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通过了严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完全可以实用化。
5 总结
本文深入讨论了10 Gbit/s DWDMTransponder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Transponder模块的开发,所开发的模块性能优异。希望能给系统开发者和模块开发者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ITU-T:G.825,The controlofjitterand wanderwithin digitalnetwork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SDH).
2 ITU-T:G.783,Characteristicsof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equipmentfunctionalblocks.
3 Reference documentfor300 PIN10Gb transponder
摘自 北极星电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