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城域网核心网技术选择
发布时间:2006-10-14 4:03:27   收集提供:gaoqian
宽带城域网核心网技术选择
在目前城域网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建设思路是以IP和ATM为骨干进行建设。包括:以 ATM为骨干的城域网及以IP为骨干的城域网,其中以IP为骨干的城域网又分为构建于lay er2的城域网和构建于layer3的城域网。

以ATM为骨干的城域网

ATM技术体系成熟而健全,一般采用ATM over SONET/SDH方式,优势在 于网络资源的统计复用、多业务支持能力、端到端的QoS,具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灵活的动 态带宽分配与管理,交换速度快,可扩展性强等优点。除了提供专线业务以外,在国内,近年来I P over ATM大量使用,使得ATM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成为IP的专网了。当IP 在ATM网络上运行时,路由器环绕在ATM网络的周围。每个路由器通过一组穿过ATM物理拓 扑而设置的PVC与其他路由器进行通信。IP路由与ATM网络PVC分离,两个路由器之间的 PVC就像连接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简单点到点电路一样。

基于ATM的核心网通过对PVC的配置,完全支持流量工程。使中继线平均地被使用,避 免了业务被全部吸引到花费最少的链路上,避免了链路过分使用或未充分使用情况的发生。同时, 在基于ATM的核心网中,通过交换机提供的每条PVC的状态信息可以对业务参数进行监测。网 络设计者为支持特定的流量工程而对每条PVC进行配置,如果一条特定的PVC发生阻塞,则对 此阻塞进行修正时所需的全部信息都将被监测。

但基于ATM的核心网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ATM PVC的全闭合结网导致了“Nx N”问题。其次,ATM信元税将占用大量带宽。第三,在基于ATM的核心网中,由于其基于连 接操作的特点,网络在故障模式下将变得不是十分可靠。第四,基于ATM的核心网需要管理两个 不同的网络:ATM基础结构和逻辑IP覆盖。管理特定网络的任务将伴随着一定的费用。

以IP为骨干的城域网

我国局域网90%是以太网,这使得构建于IP基础上的城域网有很大吸引力,尤其是带宽 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立于纯IP之上的城域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它又分为构建于layer 3的城域网和构建于layer2的城域网。

构建于layer3的城域网

构建于layer3的城域网,采用高性能的吉比特路由器组成城域网的核心节点以POS 或IP over DWDM模式运行。由于IP具有第三层的智能,当业务中断或光缆被切断时, 第三层的路由功能可以迂回网络流量进行流量分担,从而保证用户网络的畅通。同时,由于VP N、QoS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为网络提供商向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进行全局的流量工程规 划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但构建于layer3的城域网比起构建于layer2的城域网来 说,设备成本和运行造价要高许多,管理上也变得复杂,在一个城域网里需要出现多个POP点。 在业务提供方面,构建于layer3的城域网只能提供纯IP的业务,虽然L2TP、IPSe c、MPLS等技术可以支持基于IP的专线业务,但相对复杂的技术性以及实际应用的不成熟 性,使大多数运营商都处在观望和试验的阶段,用户对传统的基于ATM、FR的专线需求仍然较 大。此外,虽然有IP Phone业务的出现,传统的TDM业务的优势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构建于layer2的城域网

在城域网的构建过程中,现在较典型的构建于layer2的城域网一般采用多层交换机以 GE over Fiber的模式运行,这样局域网、城域网全部采用统一的802.3以太网帧 格式,无缝连接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这种方法效率高、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另外一个优点是非 常方便管理,服务提供商可以将自己的所有业务提供点(PoP)放置在一个中心。通过和DWD M技术结合提供更宽的带宽,可以不断弥补基于layer2的城域网对带宽利用的低效率。今后 随着DWDM技术的商品化,吉比特、太比特交换机与DWDM技术配合,可以进一步实现GE over DWDM的城域网传输模式。构建于layer2的城域网提供了一个可用于数据、高 质量话音和广播级图像的、更优化的网络结构。

构建于layer2的城域网在提供业务种类上也存在局限,它只能提供纯IP业务和基于 以太网方式的专线业务,不能提供传统的TDM业务和ATM、FR之上的灵活的VC方式的专线 业务。为提供多种业务,仍然需要多个网络并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