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检测技术在CDMA中的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2006-10-14 8:02:46   收集提供:gaoqian
电子科技大学抗干扰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唐友喜


2000年到来之后,实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离我们越来越近。多用户检测技术作为TD-SCDMA、cdma2000、WCDMA的增强性技术之一,愈来愈受到学术界、产业界的重视。本文在回顾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窄带CDMA的特点,介绍多用户检测技术在窄带CDMA中的应用前景。

一、多用户检测技术

1979年K.Schneider提出多用户检测(Multiple User Detection, MUD)的概念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1986年Verdu提出最佳多用户检测算法以后,多用户检测技术成为无线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学术研究热点之一。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的定义:联合考虑同时占用某个信道的所有用户或某些用户,消除或减弱其它用户对任一用户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出所有这些用户或某些用户的信息的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多用户检测有时又称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含多用户检测技术的CDMA接收机称为先进接收机(Advanced Receiver)。

我们知道,在目前可实现性的前提下,对比FDMA、TDMA及CDMA三种多址技术,CDMA具有很多的优点。由于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受其本身的多地址干扰(简称多址干扰)的大小和多少决定,CDMA优越的结论一般是针对采用功率控制法抗多址干扰的CDMA系统。功率控制法抗多址干扰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抗多址干扰方法,如果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抗多址干扰,CDMA系统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CDMA系统中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CDMA的系统容量,增加用户数。用户数的增加,意味着更高的无线频谱效率。

2.降低CDMA用户设备(UE)的发射功率,提高UE的待机及通话时间。另一方面,表现为降低了UE射频部分的成本及故障率。

3.减小射频辐射对用户的生理及心理影响,移动通信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更绿色化。

4.增加通信距离,增大基站的覆盖面积,降低了基站综合成本。

二、主要的多用户检测方法简介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对抑制多址干扰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已研究的十分广泛和具体。根据上面多用户检测的定义,在不同的准则下,多用户检测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性能的不同,多用户检测可分为最优多用户检测法及准最优多用户检测法。从结构上看,多用户检测又分为线性多用户检测及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方法。

1.基站中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基站(Base Station, 或Node B)中多用户检测方法。由于基站知道所有用户的特征码(signature sequence),考虑到算法复杂度之后,基站中的多址干扰抑制方法一般选择针对多用户的多用户检测方法。下面分别介绍基站中的典型多用户检测方法。

(1)最优多用户检测法

最优多用户检测法,即最大似然序列估计(MLSE)方法,1986年由Verdu提出。该算法的复杂度随着用户数成指数增加,从目前器件经济的可实现性来看,当用户数大于9时,是不可行的。最优多用户检测法为我们提供了性能改善的极限值。

(2)线性准最优多用户检测法

由于最优多用户检测法的复杂度太高,1989年以后的研究均侧重于准最优多用户检测法。准最优多用户检测可分为线性及非线性两大类。所谓线性或非线性,即是判断算法的输出是否是输入的线性变换。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主要包括去相关法(Decorrelator)和最小均方估计法(MMSE)。去相关法及MMSE法的复杂度均随用户数线性增长,其中去相关法不需估计各用户的幅度,具有较好的抗远近效应能力,而MMSE法需估计各用户的幅度,抗远近效应能力不如去相关法,但去相关法对信道噪声有放大作用,MMSE法则没有。当信噪比较大时,使用去相关法较好;当信噪比较小进,易于使用MMSE法。

从本质上看,去相关性及MMSE法均需对互相关矩阵求逆,当用户数很多时,使用去相关法及MMSE法的复杂度还是太大。为此Moshavi等人提出了矩阵求逆的多项式分解法,只取多项式的前几项代替整个逆阵,从而化简求逆的复杂度。

(3)非线性准最优多用户检测法

由于线性多用户检测法复杂度高,收敛慢,从可实现性角度考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方法。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方法主要有多级型、判决反馈型、神经网络等几种方法。

多级型多用户检测算法,根据每一级各用户的检测形式不同,又可划分很多形式。若每一级各用户并行的采用匹配滤波器或相关器检测,这就是传统的并行干扰对消(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IC)算法。若每一级的每个用户,根据信号强度的大小,采用串行的匹配滤波或相关检测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串行干扰对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算法。当然,每一级各用户还均可以采用去相关检测、MMSE等算法,这时的性能会更好一些,但算法实现复杂度也更高一些。多级型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每级一般算法结构相似,因而多级型的每一级的最后(除最后一级),还有一个各用户信号的再生、还原过程,这也是多级型方法的特点之一。

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算法,有与多级型算法类似的种类。从本质上看,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算法等价于多级型算法。从结构上来看,判决反馈法将多级型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一级来完成,通过对一级的多次循环,完成多级型相同的功能。从实现上来看,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算法比多级型算法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

多用户检测从本质上看,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因而,所有解决组合优化的算法原则均可适用于多用户检测。其中基于神经网络的解组合优化问题当然可以适合多用户检测。

2.用户设备中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对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E,又称移动终端: Mobile Station, MS)来说,从安全及复杂度上考虑,它只知道自己使用的特征序列。这时的多址干扰抑制方法(为了方便,我们也称为多用户检测方法),与基站中的的多址干扰抑制方法有很大的差别。用户设备中多用户检测的各种方法。我们把传统CDMA检测器作为固定式多用户检测方法也归纳进来了。所谓传统CDMA检测器,即采用了相关器或匹配滤波器检测方法。传统CDMA检测器为了减弱多址干扰的影响,在系统级中采用了功率控制的方法,它要求到达某一接收机输入端的各个用户的功率相等。这是一种最简单、原始的多址干扰抑制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军、民用CDMA移动通信网。反映为图2中的固定式多用户检测类。

为了更有效的对抗多址干扰,用户设备一般采用自适应技术来抑制多址干扰。所谓自适应多址干扰抑制算法,即接收机的多址干扰抑制部分采用了自适应滤波器的结构,滤波器的系数是自适应变化的,标准是满足某种标准下的最优化。自适应式多用户检测方法也可划分为两大类:线性及非线性。类似于基站中的多用户检测方法,用户设备中的自适应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方法包含有判决反馈、神经网络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用户设备中的自适应线性多用户检测方法。

(1)线性高复杂度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

线性高复杂度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根据自适应算法抽头间距(也可以表述为自适应算法对输入信号的采样间隔)的大小,可以划分为码元空间、分数空间两种。如果抽头间距等于接收机扩频码的一个码元宽度,这就是码元空间法。分数空间法则定义为自适应算法抽头间距只是码元宽度的一部分。分数空间法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则包含最优线性同轭线性算法(optimum linear-conjugate-linear, LCL)及复时间相关自适应滤波算法(complex time dependent adaptive filter, TDAF)。复时间相关自适应滤波算法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滤波算法是基于波形估计滤波式的,还是基于符号估计滤波式。

(2)线性低复杂度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

线性低复杂度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依据对高复杂度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简化的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最优简化法、次优简化法。其中次优简化法包含循环位滤波器组法及符号过采样法。

三、多用户检测技术在窄带CDMA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算法复杂度低、性能优良的多用户检测算法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当CDMA系统的扩频序列较长时(一般对应于CDMA系统的用户容量较大),多用户检测算法的复杂度高,处理时延也较大。从目前的器件水平来看,对于窄带CDMA,例如TD-SCDMA,扩频序列最大长度为16,使用多用户检测算法抑制多址干扰时,有较多种类的算法可以选择。例如:干扰对消类的方法、MMSE算法等。但对于扩频序列很长的CDMA系统,如WCDMA、cdma2000,扩频序列长度最大可达256,目前的器件水平来实现多用户检测算法,还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反映出了TD-SCDMA的优点。


----《通信世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