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障碍依然在于是否有对这个技术真正深刻的理解,以及由此而来的洞察力与技术创新。单纯的模仿跟风令人怀疑,就如摩根士丹利在《中国互联网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一群七岁的孩子,争抢着一个足球。”
搜索引擎似乎真的被网络公司当做了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引擎,搜狐(www.sohu.com)就是其中的一个。8月3日,搜狐推出了一个专业搜索门户网站搜狗(www.sogou.com)。
这个名字里也有“搜”字网站显然比搜狐更名副其实些。如果没有人提醒的话,你可能会忘记搜狐最初是以搜索引擎获取眼球的。因为它随后一直极力在给自己套上一副门户网站的行头。但是时隔数年,搜狐决定借搜狗来重新唤醒人们曾经产生的印象:它是一个成功的搜索引擎。
抱着这种想法的网站不止搜狐一家。在同一天,网易(www.163.com)正式宣布与全球最著名的搜索服务提供商Google合作;此前不久,雅虎中国也推出独立的搜索门户网站一搜网(www.yisou.com);甚至连微软也冒着被取笑的危险,急着推出了仍然存在技术漏洞的预览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不是意外的热点,”互联网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说,“它的兴起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港口
在梁春晓看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轨迹大致可以描摹如果:
1997年前后是起步阶段,瀛海威、东方网景从事网络接入业务的公司成为英雄;此后两年,就像“修好了路就要跑车”,人们开始使用E—mail、BBS、聊天室等基本沟通工具,做电子邮局的263、做BBS和社区的网易迅速走红;1999年至2000年,互联网的主题是“内容”,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中国人对资讯如饥似渴,一批以提供内容为主的门户网站迅速崛起,它们包括新浪与转型后的网易。
当网络上的内容开始浩如烟海,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了。Google的奇迹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互联网就像大海,要去寻找新大陆,大家都知道要先建设港口,”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把搜索引擎比喻为“互联网的港口。”不过,他没有立即开始建设这个港口,“我们先在港口旁边建了个城市。”
他所说的“城市”指的是前两年被视为网络公司救命稻草的包括手机短信在内的无线增值业务。这个在互联网寒冬里意外出现的爆炸性增长点,令门户网站与内容提供商都趋之若鹜。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视线迅速转移。
“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眼下这个“城市”正在滑向衰落,原来笼罩着的耀眼光环在政府与移动运营商的整治令下应声暗淡。在新浪、网易、搜狐刚刚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无线增值业务进一步萎缩,网易下滑的37.1%,新浪本季度短信营业收入在不考虑收购深圳网兴科技公司的情况下,从上季度的2370万美元下降至2000万美元。搜狐则直接表示这项业务将只降不增,他们的预测是第三季度非广告收入在1250万至1310万美元之间,低于第二季度的1390万美元。
综观各门户网站的收入构成,不外乎无线增值、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通常包括搜索业务)三项。
尽管网络游戏比手机短信业务的前景要乐观些,但无论研发还是培养用户得需要较长的时间,比如搜狐的网络游戏至今仍是免费,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收费的风声刚传出,就已经有人对用户流失的可能表示担忧。
剩下来的只有网络广告一项。搜狐财报显示,付费搜索业务在广告收入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18%,在未来这个比例很可能进一步提高。因为动辄每天近万元的弹出广告费用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但每年花费不过万元左右的搜索引擎广告因价格低廉而很有吸引力,当然,效果也不错。
于是,对门户网站来说,搜索引擎这个港口已经到了不得不建的时候,因为这是目前互联网上寥寥可数的亮点中触手可及的一个。
金矿
对互联网而言,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是一座金矿。
几乎在全球所有的调查中,搜索引擎都是互联网上使用程度仅次于电子邮箱的服务。在中国市场,CNNIC第十四次互联网调查显示,搜索以71.9%的绝对优势成为用户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法。庞大的用户群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对这个市场具体价值的预测有好几个版本:互联网研究机构IResearch认为到2006年将达到23亿元,互联网实验室6月发布研究报告则认为是24亿元,但无论是哪种预测,它们都令网络公司感到振奋。
这座金矿的含金量还来自于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它们是以搜索引擎做广告的主要用户。一家开在四川的火锅店通过3721对自己进行推广,结果它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许多要求开连锁店的电话,这家火锅店成功地在全国开设了百余家加盟店。数不清的类似中小企业密布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它们以制造业为主,业务范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中地位的转移而走向全球。根据iResearch的调查,在中国,2001年仅有7万家使用搜狐技术作为推广方式,2003年时已达到26万家,这26万家的平均年度投入为1923.1元,但它们仅占整个中国中小企业数量的1.2%;预计2006年时将有64万家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平均年度投入将达到3593.8元。
这是包括美国的中小企业无法媲美的。美国中小企业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利用搜索引擎做网络广告的驱动力不足,因为它不是为大中型企业做配套,就是从事业务半径有限的服务行业。
探索收费模式
但是,长久以来这个看得见金矿却难以摸得着,技术不成熟是原因之一,更大的难题则是商业模式并未成型。那时,搜索引擎只是门户网站提供一种免费公共服务,存在的意义更多的只是吸引用户流量。
有效的盈利模式是Google先找到的。那就是关键词广告。以企业为主的用户购买关键词后,当互联网上有人搜索相关内容时,搜索结果页面的右边栏里将呈现该用户的信息,以供点击。后来,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到竞价决定右边栏广告的排列次序,像百度(www.baidu.com)这样的网站甚至连左边栏搜索结果的排列次序也由竞价决定。
不过,Google模式在渗入中国市场时,却意外遭遇一个巨大的障碍。在网络与信用卡普及从而电子商发达的美国市场上,Google的“网上直销”方式便捷通畅,而在中国,不仅信用缺失导致电子商务几近空白,而且大多数企业对互联网的所知仅限于收发电子邮件。Google在中国的情况是个人使用多而企业购买少,销售额至今低徊。
这一瓶颈的突破,从2001年左右3721、搜狐等本土公司陆续走上建渠道这条传统IT企业的老路开始。“在推出搜狐地方版后,我们发现还是赚不到钱,于是才转过头去做渠道,”张朝阳说,“这个渠道,我们整整建了三年,在全国各地设总代理和分代理。”因为通过代理商面对面办理支付以及出具发票等各项业务,能大大减少用户的不安全感,也能更好让他们知道、了解并使用这个新产品。
2003年11月,一直在中国市场战绩不佳的雅虎终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收购了渠道能力极强3721以弥补自己的短板。中国搜狐市场的大门终于沿着这条看似有悖互联网特点却带着“中国特色”的营销之路缓缓开启。
仍有障碍
不过,等待他们的并非坦途。
现在看来尽管毫无现实意义,但知识产权仍然是一个未来难以绕过障碍。目前,使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能轻易搜索到大量MP3、FLASH以及小说、电影。为迎合越来越多用户搜索此类信息的需求,一搜、百度都干脆在首页上直接设立MP3、FLASH按纽,以此作为卖点。
“搜索引擎只是负责全网抓取与寻找,只要没有帮助别人下载的话,也很难称之为打擦边球。”一位网站负责人解释说,“公开与共享是互联网精神的一部分,很多资源都是公共的。”
但是有人表示反对。“明知道有个人极有可能去抢银行,你还开着车送他去,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中国市场目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不够得力,因此这个问题几乎没有现实意义,但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与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确实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
与此类似的,还有色情图片与电影问题。尽管难以求证业界传说的Google屡次以此为由遭到封杀是否属实,但Google的网站时常无法登陆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它的网页快照功能依然无法正常使用,这似乎也证明着管制力量的存在。
比道德、法律管制上的问题更为现实的,是技术障碍。
对用户而言,搜狐是互联网上转换成本最低的服务,用谁的搜索引擎都可以。所以对网站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搜索是用户忠诚度最低的业务。”周鸿祎认为这项业务完全是在“拼技术”,“谁技术好,提供的搜索服务好,用户便会马上投向他。”
对于许多中国搜索引擎来说,这也许才是致命的障碍,因为他们并不像Google那样拥有核心技术,也无法向雅虎学习,一边斥资26亿美元购买拥有技术的公司,一边投入400多名高级工程师自己做研发工作。
不过,从事技术工作出身的中国搜索(www.zhongsou.com)首席执行官陈沛对此却很自信,“在中国市场上,我并不怕Google。”本土化比Google领先一步的周鸿祎也宣称:我最有机会在中国打败Google。”
这是因为中国市场有特殊的双重壁垒,第一重是渠道,第二重则是中文语言的独特性:与英文不同,中文词与词之间的连接往往很微妙,究竟如何断句,往往要靠语言习惯与在这个圈子里的共同生活体验来把握。在这方面Google显然没有什么优势。
即使外资公司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比如Google的注资百度、雅虎收购3721——来模糊与本土搜索引擎界限,陈沛依然有着自信。他号称中国搜索对搜索理念进行了颠覆,推出采用桌面搜索技术,也就是说用户不必通过浏览器就能直接利用新工具“网络猪”(Personal—Information—Gateway,简称PIG)进行搜索。这与微软即将推出的搜索引擎异曲同工。
但是,对于这些技术究竟是否成熟,外界一直在质疑。“目前的搜索技术,离我们期待的聪明、真正智能化还有至少两三年的距离。梁春晓说,“搜狐市场上最大的障碍依然在于是否有对这个技术真正深刻的理解,以及由此而来的洞察力与技术创新。”
他所说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力,是指在搜索技术发展成为类似于操作系统这样的应用平台之后,互联网企业能否积极利用这一技术创造各自有特色的增值业务——比如Google推出1G超大邮箱,是为了通过对1G的内容进行搜索分析,更好地了解用户喜好,从而在邮箱中投放相关广告——而非单纯的模仿跟风,就如摩根士丹利在《中国互联网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一群七岁的孩子,争抢着一个足球。”
“这将成为互联网产业的分水岭。”周鸿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