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二十年
发布时间:2006-10-14 8:35:40   收集提供:gaoqian

    互联网进入中国实际上只有十年,之所以要讨论二十年,是要在研究过去十年的基础上更好地展望和规划未来的十年。

  9月1日,在一年一度的互联网业界最高级别峰会--"2004中国互联网大会暨亚
太数字科技博览会"上,慧聪国际第一次被作为正式约请的公司在门户板块里做了发言。1997年,慧聪托管第一台服务器,开始进入互联网,1999年正式宣布进军互联网,已有七年。但遗憾的是在七年时间里慧聪一直被排斥在互联网业之外。面对这种排斥,慧聪一直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而且至今我们依然不认为慧聪是一个。com公司或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依然坚持我们是一个信息服务商,互联网、搜索引擎和纸媒体等等都一样,只是一个资讯服务商的工具。然而七年后,人们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慧聪成功地利用互联网,对一个传统公司进行了带有革命性的改造,并且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业绩。在这其中,有许多东西是值得回味、总结和思考的,未来的十年也要求我们这样去做,以免重犯过去的错误。


  一、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光荣与失败互联网的过去十年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它依然是成功的十年,是我们的后代永远值得回味和纪念的十年。


  慧聪在香港上市时,有一个记者问我说,你们有一块业务是做搜索引擎的,Google做得很好,而且它准备上市了,慧聪怎样在Google的压力下生存?我跟他说:"Yahoo是全世界最好的门户,但是Yahoo进入中国多年,至今尚未赢利。相反,我们看得见的是新浪、搜狐、网易、TOM等等,它们不管在品牌、流量、赢利上都大大超过了Yahoo。这说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完全有能力超过世界一流的网络公司。问题或许并不在于我们怎样在Google的挤压下活下去,而是Google怎样在慧聪的挤压下能够不要象Yahoo一样也连续赔钱4~5年。Yahoo如果不用高额资金进行并购的话,我相信五年之内它根本无法赶上来。同时,我们还创造了携程、盛大、腾讯和慧聪这样的神话,而我们的很多模式是别人所没有的。"可以看到我们的四大门户学习了Yahoo,但它们今天谁都不是Yahoo。把短信融入门户是它们的创造,把门户和游戏网站合起来也是它们的创造。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互联网事业,依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中国企业家伟大的创造精神完全可以发扬光大。 总结成功不是要让我们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而是应该更深刻地总结过去十年所犯的错误。


  (1)赢利与模式过去十年,几乎8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灰飞烟灭了,而最令我们心痛的是8848的暂时失败。可以看到,过去十年互联网的最大问题是跟风,所有的公司都希望找到一个纳斯达克或美国的模式来解释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的运作模式与美国公司挂在一起,至少要学得很象。我听说当年8848学亚马逊,当时它的短信收入已经有了一部分,但因为看不起这项业务就把它砍掉了。砍掉这项业务的那一天,8848也就砍掉了自己生存的机制,因为求异创新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之本。


  我还记得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IDG曾召集他们投资的几十个互联网公司老总在泰国开会。我和金融街的老总宁君,两个当过兵、比较传统的商人在整个会议中似乎成了批判对象,我们的很多观念和说法成了会议的笑料,甚至最后我们自己都有点认为我们太土了。但是我们坚持了几个理念:第一,互联网要跟传统业务结合;第二,互联网必须把赢利作为自己的目标,不能离开赢利去谈别的东西。在会上我的发言被人不断质问的时候,我说了这样的话:"明年如果我们再开这样的会,我相信有很多人会接受我这样的观点。"第二年进入了互联网的低谷,首先会议不能在国外开了,因为大家都没钱了,再有,参会的人少了一半,因为另一半已经破产了。在会上,我提示大家,我们可不可以把当年在泰国批评我和宁君的话在这个会上再重复一遍。我这样做不是争强好胜,而是要真正深刻地反思历史。同时,希望大家明白,一个新兴发展的产业必须有极大的包容性,甚至要包容让它看起来是异类的人和事。正如西方民主推崇的:我坚决反对你说话的内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非常感激IDG,因为尽管IDG的多数人当时不太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是它保护了我和宁君说话的权利,才得以有这样今天一个强大的金融街和一个强大的慧聪站在人们面前,它们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和模式。


  有人总是说互联网发展要有什么模式,有Yahoo、亚马逊、Google模式,有各种各样的模式。我认为它们的模式都是成功的。但世上本无模式,模式是后人的总结,模式要以是否赢利来验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就创造出一种模式,其中当然不排除向别人学习,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那么简单地说,只要挣钱就是模式,不挣钱就不是模式。Yahoo的模式在中国是否还能成功,要看实践,它在很长时间里亏损,其中可能有外资公司在中国赢利的普遍性问题,也会有Yahoo模式在中国是否需要调整的特殊性问题。这样它就还不成其为模式,而携程、金融街、慧聪的赢利方式已经成为模式。尽管我们的模式和美国的比起来或许有些不伦不类,但它们确实应该被认定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这也许是企业经营中最深奥的东西,即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天下本没有路,是因为人不断地走就走出了路。互联网本没有模式,是因为Yahoo、Google等公司的探索而出现了模式,但不能因为网易、搜狐、新浪、携程、金融街、慧聪与Yahoo、Google有所不同就不承认它们的模式,事实上它们已经产生了,并且正在发扬光大。


  (2)互联网在中国的最大成功:传播和创立了知识经济的制度总结过去十年,互联网最成功之处,不是它的运营模式,也不是它的赢利手段,而是支持互联网得以发展的知识经济的制度。我相信,在十几年前,张朝阳、丁磊、王雷雷、汪延、周鸿祎、陈天桥,……,包括我郭凡生都是穷人,但十几年后,我们都成了身价千万以上的富人。这样的人成为富人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因为我们有钱去向企业做了投资,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钱,我们向企业投入了知识和能力,我们成了富人。可以看到,现在全世界最富的人,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杨致远,他们都是靠知识取胜,靠知识致富的。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就是它的制度创新,它把知识经济的制度引入了中国,让中国知识分子真正看到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它把微软、Yahoo致富的神话,把Oracle、Cisco致富的神话引入了中国。这种伟大的制度创新比互联网本身产生的冲击要强大得多,伟大得多,这才是互联网对中国最重要的贡献。


  应该看到,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是作为一种"增量"发展。它们不是按照传统的企业制度而复制"新"公司,而是适应互联网推动的具有知识经济之革命性的新潮流,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新的运作方式和制度设计。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它们的确都做了很大的调整,但毕竟还保持着作为新兴网络公司的许多特点,何况纳斯达克之类新型市场本身就与传统的资本市场有所不同。


  过去,在制度上我们强调谁投资谁承担风险谁受益,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投资者与投入知识的精英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在这之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丁磊还是张朝阳,他们这些人都成为了代表知识去拿大头的成功者。怎样来评价这种制度变革都不为过。从历史的角度,这次知识经济的革命,比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并不逊色,若干年后我们一定会看到它的伟大之处。


  而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在制度方面,即我们这些靠知识经济制度致富的人在公司成功上市以后,还能不能坚持知识经济的制度。丁磊、张朝阳、周鸿祎、郭凡生这些人还愿不愿意把知识占大头、资本占小头的这种制度,在上市公司的发展中作为一种再创业制度传下去,传给更年轻的创业者,让这种制度得以光大。如果不能完成这种制度延续的历史使命,我们将是没出息的。注意,不是互联网没出息,而是互联网的第一代创业者没出息。他们虽然成为了富人,但却辜负了历史给他们的更重要的托付,就是创造更多的百万富翁,让知识经济成为资本经济的掘墓人。然而,不管我们现在的网络精英愿意这样做,还是不愿意这样做,知识经济都将成为主流并最终取得它的成功。


  二、 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的梦想与成就人们总要去预测未来,那么,互联网的未来十年是什么样的十年?未来十年的第一个特征是互联网将高度普及,而它成功的标志之一,或许就是十年以后互联网大会再也开不起来了,因为互联网将变得象电视机、手机一样普及。近几年,即时通讯(如QQ、MSN和雅虎通等)、宽带应用以及短信等发展很快,已经有某种加速发展的迹象,倘若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起来,将来即使开会,或许人们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在线会议是更好的选择,经营互联网也将成为众多企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少数的网络精英们来鼓吹了。


  相信到那个时候,很多菜农、牧羊人都知道利用网络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买进自己需要的农药、化肥等。互联网不仅普及,而且成为一种教育的手段。一位老师曾经说,工业化社会的文盲是不识字,而在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里,文盲就是不能从互联网上不断获取知识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在互联网成功的过程中一定会得到应验。这是就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最大趋势而言的。


  (1)解决信息不对称--互联网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从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最短缺的要素不是人、财、物。可以看到,很多资金很多物资放在那里用不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是美国加日本的总和,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年有将近30%的钢材生产出来是库存,放在仓库里。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损失。其中有结构的问题,有品种及质量的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有信息流动不足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实现自己信息的现代化极其重要,使自己的信息在内部充分流动,降低不对称的程度,与国际接轨。近年来有两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几位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济学家,表明这是国际趋势。一个落后的地区的优势是它的人工便宜、资源便宜,因为落后,它所有的资产都便宜。那么,为什么它的东西便宜反而致富不了呢?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该生产什么,也不知道生产的东西卖到何处去,该卖什么价格,也就是说,在国际间逐渐成为支配性资源的信息,在落后的地方流动很不足,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对称状态。我们看到很多落后地区是端着金饭碗要饭,他们的金饭碗里需要的不是放进钞票,而是放进能让他们致富的信息。


  对中国来说,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中国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个意义上,B2B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能否取得成功,就成为兴国兴民兴互联网的一个根本性的任务。我们知道,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上几乎一半的计算机配件、汽车配件、家电、玩具、服装等等,都是中国生产。中国未来十年将有二亿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入制造业,成为城镇人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解决,而利用现在的传统媒体,无论是纸媒体,还是电话、电视,都显得远远不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商人们一般都是按行业集中,跨行业的商人,其具体活动仍然是在行业之内。这样,在互联网的服务中就要建立分行业的、专门为商人提供专业服务的专门网站,我们把它的集合称之为"行业门户"。今天国外没有这种门户,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也许就是未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互联网发展中的重大差异,因为中国太需要把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关联在一起。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制造业更应该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这些地区的优势一目了然,所有成本都低,但是这些地方的劣势也一目了然,就是信息不畅通。如果中国人力资源、水、电等成本最低地区的信息与北京、上海、广州一样畅通,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威力将无异于上百枚原子弹的爆发,一定能够称雄于世界。因为这样做不仅使我们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使中国无数个制造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产业依托和产业支持的关系。离开了这样的产业链条群,谁都无法生存。


  B2B本身的发展一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十年以后,我相信我已经退休了,但那个时候,我们今天的很多人可以面对事实来看,我今天预测的对还是不对。


  (2)B2B: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中国是个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国家,可以看到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结构。我们有已经步入经济发达国家水平的省市和地区,还有边远和经济落后的地区,所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定要适合这种二元结构的社会状况。


  从B2C的角度来看,我上网看一条新闻或发一条短信,只要做完了,我个人的需求就满足了。这并不复杂,因此,互联网在中国首先从B2C、从最先进发达的城市开始,也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作为B2B的服务为什么屡受挫折而不成功呢?人们往往把它归于中国的宏观环境、信用制度、支付手段等等,我觉得并非全无道理,但必须具体分析。核心的问题是,必须具体地面对B2B本身运行模式上与B2C的不同点。的确,在信用制度、支付手段方面,企业间的交易与B2C或C2C有很大的不同,但首先是,B2B需要的信息环境与B2C、C2C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中国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不能急于进入交易,要从简单的信息服务做起。信息获得在网上,交易是在网下,这是一种一般的模式。前十年,我们看到,谁着眼于B2B的交易谁就会死掉,而慧聪、携程这些公司就是着眼于信息服务,不在网上介入交易才活下来的。


  B2B的信息服务要求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客观性。中国目前还有70%的企业没有上网,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和网站在B2B的信息披露上,最高也只有30%的披露度。我们想一想,如果沪深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只有30%,谁还敢买它的股票?中国B2B商务信息服务的第一大任务,就是要使信息披露30%的不完整性尽量向100%的完整性过渡。所以未来十年,中国B2B的发展在很长一个阶段上依然是鼠标+水泥,传统+现代。在慧聪,表现为"网+刊"。五年以前我们就看准了"网+刊"模式,所强调的最明确的就是,只有通过网+刊,才能够把网上、网下企业的信息融为一体,让它高速有效地流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现在有些企业在做英文网站。我从来不反对做英文网站,但是可以比较一下,能够在英文网站上披露信息的企业有多少呢?肯定很少。问题在于,当只有少数企业在披露信息的时候,买方就可能被少数披露信息者的这种披露的垄断行为所侵害,如多数英文网站里的产品报价,高于中文网站的产品报价。这典型地表现出披露信息程度低时容易导致的问题,即这种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就造成了互联网最可能生存的模式即信息服务的模式不被认可。


  第二,B2C的用户可以到不同的网上拿信息,其要求的信息环境已经相当不错,而B2B要求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但企业信息在综合门户中披露的很少,行业门户则还处于"标新立异"而遭受批评的初始阶段。


  慧聪在一个行业里既做纸媒体(一般是发行一本月刊,一本年刊),又做互联网(专业的搜索引擎、专业的买卖通产品等)和专业的市场研究,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一种信息的制约关系和深度服务,提高信息的披露度和精准性。我们四年前就确定的"网+刊+综合服务"的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需要的,即企业把信息放到慧聪网刊上,慧聪又把这些信息录进数据库,放到网上,正在完成的是把网下、网上信息合为一体的工作。这是慧聪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对中国企业做出的贡献。


  第三,在B2B的服务上,服务对象的数量较少,但对服务质量要求更高。这是与B2C在内容处理上的最重要区别。慧聪网提供的内容是按照少数人(行业商人)的需求来收集、分类加工的。一般门户要求的是用户越多越好,停留时间越长越好,而行业门户不仅在内容本身上要符合少数人(商人)的需要,还要想方设法让用户停留的时间更短,以保证效率。因此,在B2B的服务中就需要行业搜索引擎,即除了给用户提供一般的网站、网页搜索以外,还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产品、企业、商业机会、行业/区域新闻、科技信息等专业的搜索引擎,才能剔除与商人无关的信息,提高商人的效率。商人的效率越高,网站本身的价值就越大。


  第四,B2B收益的特点。互联网的收益越来越向商务和B2B上转化,也就是,将越来越显示出经济学中所谓"二八定律"。人们谈论一个网站时经常说它的浏览量或PageViews,那么,大众门户与行业门户的浏览量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而言,大众门户上的用户中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是商务用户,他们大多数是来看新闻、收邮件,而在网上做广告的客户恰恰更关心的是这百分之十几的眼球,即20%的客户带来80%的收益。因此,将来对行业商人浏览量的争夺将会成为互联网上最激烈的争夺。得商务流量者得互联网天下,将成为互联网业的一个公理。现在有很多人在关注点击率,大众网站也大都仍是按点击流量收费。慧聪却是看到了商务流量的价值,采取了符合B2B特征的收费方式,在搜索排名上按固定排名方式收费。


  这里还有一个流量集中度与价值的道理,即若有100的流量却是分散在100个产品上,那一定是不值钱的,相反,如果这100的流量集中在一个产品上,占这个产品总流量的50%,那就意味着非常值钱,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如齿轮、手机盖等很孤僻的词,其流量虽然不到一般关键词流量的1%,却还有很多人愿意花重金购买,就是因为这1%都是商务流量,商务流量的实际价值会百倍于一般流量。遗憾的是,一些广告商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想他们早晚会明白这个道理。未来十年,追求商务流量的广告会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


  (3)团结与相互支持我相信中国互联网未来十年还有其它一些发展趋势,但个人的业务范围有限,使我只能在这些方面谈出我的想法。这也是正常的。未来十年,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更好的环境,互联网企业的团结和相互支持,成为这个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的互联网史上,这个新成长起来的行业已经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冲突。在市场规律的制约下,往往都是做同一模式的企业互相冲突,而且冲突超出了正常竞争的范围,我觉得非常不好。慧聪最近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例如某个很成功的企业警告它的经销商,任何人不得经销慧聪的产品,否则会遭到严厉制裁。实际上这种制裁是一柄双刃剑,在杀别人的时候也会杀到自己身上。如果你的产品比慧聪的好,你就是让他经营慧聪的产品慧聪也打不过你;如果你的产品不如慧聪,你不让他经营慧聪的产品,经营慧聪产品的企业就会在它身旁迅速成长起来,你不是把你的合作伙伴害了吗?在此,我只能设想是你的产品不如慧聪,所以不敢让你的渠道来经营,但渠道永远是趋向于经营好产品的。我相信,慧聪的产品不会因为一两个渠道公司的不经营就不景气。我们过去也做过渠道,当时跟几家报纸同时做包版,有的报纸就提出,你做了我就不能做别的报纸,那么,好,我们就注册两家公司,暗渡陈仓。而且现在经营渠道的公司十万块钱就可注册,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谁又能真正阻止得了呢。我讲这些,不是讲渠道,是讲互联网没有国界,它的本质特征是开放,做互联网的人的心胸就应该比互联网还大。


  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中,必须努力保证其竞争的合理性和竞争的充分度,而杀死竞争对手、干掉竞争对手的心态,当然人人都有,但不可以不择手段。周鸿祎先生曾讲,3721得以成长,竞争对手是我们的磨刀石。我觉得他的比喻有一定道理,但我更喜欢另外一句话:如果我是鲜花,竞争对手就是绿叶。鲜花离开绿叶就无法生存,而仅有绿叶没有鲜花世界就不会美丽。


  互联网业界经常要开峰会,人们经常称某某是互联网的领袖。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业界领袖,我只是业界的一个实践者,而领袖与一般人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比一般人错误犯得多,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则是他反应比较快,比较能够从错误和挫折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奋发图强。


  互联网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来发展,作为B2B信息服务的公司到底怎样来定位自己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如果用足球联赛来比喻的话,我认为慧聪既不是参加的队伍,参加比赛的队伍应该是生产产品的企业,慧聪也不是裁判,裁判应该是国家的执法、职能部门,慧聪也不是中国足协,中国足协是立法部门。慧聪只是一个建球场的公司,它把球场建起来,在向人们开放的时候,所有的人就要受到同样的待遇。慧聪是中介而非仲裁,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有权利去评价任何一个企业的资信和诚信。这是我们给慧聪定出的天条。有很多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标王破产,债主却没有一家企业去找央视,为什么?因为中央电视台审核了它们做广告的所有的法定文件之后,对它的经营并不负责。如果我们企图通过互联网来评价别的企业的诚信,而这种诚信的评价又是通过收费来取得的,那么这种诚信的评价的诚信又由谁来鉴定呢?诚信评价的失败损失又要谁负责呢?一个市场,互联发展的有效市场,最重要的是它的职能环境不能混乱,立法者、执法者和评价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地位。现在国家一直在打击各种各样的收费评比,互联网千万不能再走这样的路,通过收费的方式来评价别人诚信还是不诚信。当企图用收费的方式去评价别人诚信或不诚信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这样做实际上就把不诚信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脸上。我这样说,会有一些互联网的公司不高兴,他们会认为慧聪是用这样一种方式与他们来争斗。事实上不是争斗。这里讲的是慧聪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作为中介服务商,我们介入任何一个行业的信息服务,就绝对不得进入这个行业的任何产品的研制、开发、销售和代理,包括对这些行业企业在互联网上进行某些诚信判断。我们可以评价它的产品的优劣,那也要通过某种有组织的方式来做,不是由一家企业垄断评价之权。互联网需要一个比较净化的环境,任何人想通过垄断的方式、成为业界领袖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利润,都是不可取的。真正可持续获取的利润,只能来源于你对客户的良好服务。


  展望十年以后的互联网,我认为那时不论互联网发展成什么样子,它最大的贡献依然是它在制度上的创新。我相信十年以后,知识占大头、资本占小头的制度在中国会成为一种天经地义、人人皆知的基本真理,和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水准。我们企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B2B的成功,不是专业网商多了,而是用网的企业多了,专业网不值钱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