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网站被黑200小时始末
发布时间:2006-10-14 8:40:30   收集提供:gaoqian

    近日,权威IT媒体《IT时代周刊》网站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长达200个小时的持续攻击。新闻媒体遭遇黑手,是肇事者恐惧真相被曝光的要挟还是蓄谋已久的恶意报复?众多业界人士和知名学者关注的同时,表达着与受害者同样的立场:新闻真相与独到观点仍将一往无前

    2005年1月27日清晨,《IT时代周刊》网站(www.ittime.com.cn)的工作人员照常更新网站的内容,这次是第72期杂志的电子版,封面文章为《2004中国IT十大争议人物》。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内容更新不到5分钟,网站便突然无法浏览,与网站使用的同一服务器邮件系统也同时瘫痪。

    网站管理人员刚开始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网络故障,然而,当查看网络日志时,一下子惊呆了:日志显示,网站每分钟收到来自各地成千上万个IP请求,垃圾数据包立刻耗尽服务器有限的带宽,网站无法访问,这是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对于DDoS攻击,美国白宫网站也曾无计可施,何况一个专营杂志的附属网站。此时网站管理人员只能心存侥幸地认为,这可能只是“网络爱好者”一时冲动的游戏,风波马上会过去。然而,错了:这次攻击持续到2月4日下午,攻击者也不是“网络爱好者”,而是具备网络攻击技术的“黑客”;他们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蓄意已久”。

    坚持“真相”与“独到”是诱因

    2005年1月26日早晨,《IT时代周刊》上海新闻中心的负责人接到一个手机首号为139的电话,据负责人回忆:“这个电话相当诡异和不友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恐吓我刊,如果不速将杂志和网站上不利于他们的文章删除,他们将会采取行动,但他拒绝透露姓名和‘他们’是什么组织。”

    这个负责人由于曾经收到过类似的恐吓电话,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第2天,他们就真的采取“行动”了,而且行为还如此低级。

    在这段时间里,杂志社的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线记者无法正常工作,编辑没办法正常收发邮件,只好启用公众邮箱,编辑流程受到很大影响。

    事发后,广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处、服务器托管单位和网站管理人员介入,网络安全监察处立案侦查元凶,托管单位和网站管理人员抢修网站。如今,网站一切恢复正常,杂志社仍然心存疑问:我们究竟惹了谁?

    恐吓电话打来的当天,网站内容是1月5日出版的第71期电子版;网站瘫痪时,内容是1月20日出版的第72期电子版。

    由《IT时代周刊》独家策划的两篇封面文章《2004中国信息产业十大丑闻点评》和《2004中国IT十大争议人物》,经过本刊记者详尽的调查与挖掘,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知名企业在2004年爆出的丑闻,提供了部分企业家在2004年的争议所在,还原了事实的真相,并配上犀利的点评。两期文章分别刊登在2005年1月份新编第71和72期,杂志进入市场后,引起巨大反响,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以显著地位予以转载,读者纷纷抢购杂志,致使一度脱销。

    因此,这两期杂志内容极可能是被攻击的诱因。然而,两期杂志中到底是哪一期招徕“厄运”呢?

    十大丑闻?

    本刊记者再次翻开第71期杂志,那是编辑部精心筛选的十大丑闻(黄宏生香港被拘;长虹被骗40亿货款;AMD大中华区副总裁参与芯片炒卖;华为前员工盗窃商业秘密获刑;涉嫌行贿,朗讯中国4高管下课;20亿的长城宽带债主盈门;电信竞争头破血流;搞垮托普的宋如华“人间蒸发”;电信行业腐败,多位老总被判刑;联想广告总监被抓),这些文章确实让不少涉及其中的著名企业和人物,感到尴尬和难受。

    一位来自广州移动公司并长期关注《IT时代周刊》的读者告诉本刊记者:“从选取十大丑闻的角度来说,对业界本身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况且丑闻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点评落笔犀利,这难免会刺痛一些企业或当事人,因此,网站被攻击并不意外。”

    同时,他也提到像“联想广告总监被抓;20亿的长城宽带债主盈门;AMD大中华区副总裁参与芯片炒卖”等这些极具“杀伤力”的分析点评文章可能会招致报复。

    临近春节期间,上海的媒体聚会中,大家也常提及《IT时代周刊》的这一期策划,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选题“好看但容易得罪人”。有一家知名媒体的华东负责人说:“我们都很喜欢看这样的东西,这是欧美的潮流,可是现在的情况,做这样的东西很容易遇到问题。”

    十大争议人物?

    继“十大丑闻”之后,《IT时代周刊》紧接着推出了“十大争议人物”。在第72期,十大争议人物粉墨登场:万明坚是特立独行,还是权高盖主;杨元庆是PC蜜糖,还是毒药;倪润峰是长虹英雄,还是历史罪人;张书恒是文化差异,还是价值偏离;任正非是维权斗士,还是冷血家长;郎咸平是学术良心,还是清谈误国;雷军是贱卖,还是高卖;何经华是业绩不佳,还是有责无权;郑坚江是维权,还是炒作;李武强是扶持国产软件,还是保护落后。

    2004年中国IT界的悲欢离合属于他们,《IT时代周刊》以评判者的身份,用如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述了10大人物的矛盾冲突,个中评论更是辛辣独到。这些业界的精英人物,都是有素质和名气的人,很难想象他们会冒着毁誉的风险,以小人的手段去攻击一家说真话的媒体网站。

    总编辑随笔?

    近期,在《IT时代周刊》网站浏览时,可以看到,第72期的“总编辑随笔”也是网民议论的焦点。那是一篇题为《广发信用卡,用了才知不好使》的署名文章,文字平实,故事更是妙趣横生。总编辑以一个纯粹的消费者,率性而谈,指出广发信用卡服务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对此,部分读者猜测也有可能是这篇文章导致网站被黑。

    本刊记者跟《南方日报》经济部某记者聊起此事时,他对总编辑遇到的事情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对广发卡的服务深有体会。

    此外,本刊记者还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2月4日,广州某大报财经版块显著刊登了一篇关于广发银行卡的“正面报道”,题为《国内银行信用卡业务首次盈利》。而就在当天下午,攻击网站的人便“收手”了,个中缘由令人寻味。

    新闻的正道不会低头于“黑恶”势力

    俗话说“人微言轻”。

    作为创刊3年多的新锐媒体,《IT时代周刊》在2004年11月通过了国际权威的BPA认证,以期发114200册的发行数成为发行量全国第一的IT商业杂志。《IT时代周刊》的文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很多文章还被《华尔街日报》等国外媒体转载,被海外媒体誉为“一本有独家见解的商业媒体”。

    正因为这样的影响力,才使某些人感到惶恐,才使这些人去攻击一个媒体网站。这种行为与此前《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在地方被恶意收购或被抽去其中的版页等行为不谋而合。

    可是,这种企图阻止新闻传播的反常行为,却加速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力度,最终,他们想要的效果适得其反。《IT时代周刊》网站被攻击后,得到了各界新闻媒体的大力报道,特别是网络媒体,这样不仅打击了攻击者的气焰,而且吸引更多读者关注杂志并推测攻击者为何对网站下“毒手”。

    如果《IT时代周刊》在新闻界没有强大的影响力,如果《IT时代周刊》没有分布全国的发行渠道,如果《IT时代周刊》没有巨大的发行数量,也许就用不着去攻击它的网站了。不过,攻击者只稔熟“水来土掩”的伎俩,却无法理解“纸包不住火”的箴言。

    《IT时代周刊》网站遭到恶意攻击,时间之长,攻击力度之大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

    作为一家敢于直言,重视独家见解的新闻媒体,《IT时代周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此次事件也引起了众多业界人士和著名学者的关注。

    当本刊记者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提及此事时,他愤慨地回答:“我在网上已看到这个消息,对于这种恶意攻击媒体网站以及篡改页面的行为,首先从技术上追查元凶,然后让公安局来或者中国互联网协会来受理此事,最终让某些人受到应该的惩罚。”他还建议杂志社“做好网站安全设施”。可是,再好的安全设施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教授听到《IT时代周刊》网站被攻击时,十分气愤地说:“这是对新闻界的侮辱,是对真理的杀戮!新闻如果都是歌功颂德,都是软文通稿,还有谁要看电视,看新闻?”

    目前,广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处正在侦察此案件。“由于作案人员手段极为隐秘,加上网站服务器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目前很难断定谁是凶手,”网监处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建议网站重装操作系统,打上补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如果再有人攻击网站就能找出元凶,并将他们绳之以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