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自动监测系统在广电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6-10-14 4:10:17   收集提供:gaoqian
罗峰 冯联军


  国家基础信息网络之一的广电网,近年来展现出澎湃的活力和光明的前景。双向网络正大规模进行改造以开展Cable Modem上网等业务,还有数据专线联网等都是广电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都离不开作为信息传输骨干甚至是接入段的光缆网络。光纤到小区、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光纤到企业的四到说法已不再只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实际而迫切的需求和应用了。随着各种PON(无源光纤网)、塑料光纤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甚至光纤到户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可能很快就会步入我们的生活。这些都要求广电同行们管好自己的光纤,才能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

  光纤自动监测系统是这样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有效地缩短故障修复时间,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它提高了光纤网络的运维能力,降低了运营成本。一个完善的光纤自动系统,它应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完善的自动监控功能:能够实时自动监控、告警自动分析、自动启动测试、自动故障定位、自动派修、自动通知维修人员等。

  (2)纤芯劣化分析功能:能进行纤芯化追踪,按纤芯损耗的变化趋势来判断其可用度、劣化趋,并在出现故障前提前报警。

  (3)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线路、设备的更改,报警时能在地图上自动显示报警地点,并将有关信息迅速发至维修人员。

  (4)可伸缩的体系结构:可方便地从一个监测站扩充到多个监测站,支持远程WWW访问,以方便移动式查询和管理。

  光缆线路告警监测系统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下称第一代,是基于光设备告警的系统,缺乏备纤、跨段测试能力。第二代是基于OTDR周期扫描方式的轮询系统。主要缺点是OTDR的磨损太快。目前比较成熟的光功率动态告警结合OTDR分析的第三代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它克服了前二代的缺点。

  下面重点介绍第三代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它由监测中心、监测站、查询机器组成,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组网。监测中心(MC),由服务器、数据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负责系统配置,接收监测站的告警信号及测试数据,并作相应的处理。监测站(MS),是光纤监测的控制台,其在监测中心控制下,完成路由选择。控制OTDR卡对光纤测试、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按照不同地点,分为本地监测站和远程监测站,本地监测站与监测中心位于同一地点。它的主要测试设备一般包括OTDR(光时域反射测试单元)/AIU(光功率告警监测单元)、osu(程控光开并控制单元)。

  根据光缆网络的不同规模,可以采用一级或多级监测中心模式,如组建省、市、县三级光纤监测网。监测中心与下级监测中心及监测站之间的通讯可采用TCP/IP协议,通过PSTN、X25、FR、DDN等方式互联。如采用WWW技术组建Intranet网,还可实现远程Web浏览查询。

  光纤的自动监视秘测量方式一般有3种:德纤监测、在纤监测、跨段监测。其中跨段监测是对一个光缆段以上的光纤进行测试,其工作原理还是基于备纤监测和在纤监测。因此我们重点讨论前二种方式。

  (1)备纤监测方式

  在备纤上引入测试光功率,在监测站用AIU光功率测试单元监测光功率的变化情况。如异常时或接到指令时再用OTDR卡进一步判断,检测出光纤是否中断,中断点距离或是否老化等指标。AIU到OTDR之间的切换通过OSU程控光开关进行。测试光功率可使用外加光源或工作光的分光,采用后一种方式更为简单有效。分光比一般为3%,对原信号的影响是增加了0.13dB的损耗,这对广电网中的模拟信号影响非常小,对数字信号也是如此。   (2)在纤监测方式



  如果没有备用纤,或需要监测在用纤时,就需要用波分复用方式进行在纤监测。测试光功率往往需外加光源产生,并且其波长与通信光的波光不能相同。如果有数据设备的光信号波长与在用波长不同,也可采用其分光作为测试光信号。测试光信号送回监测站后。测试光信号送回监测站后,再次用波分复用分离出其中的测试信号送至AIU或OTDR。

  广电网中引入光纤自动监测系统后,可大大加快故障修复时间,预警部分设备故障,提高网络的维护质量。传统的维修方式,故障发生后往往需要用户报修、初步判断、开车前往分中心、用OTDR测试后才能明确故障地点,才能前往抢修。而光纤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后自行判断地点,用手机短消息等自行通知维修人员,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而它的预警功能更可提前发现纤芯老化、设备光模块老化等故障,将其消灭在萌牙之中。图3是二种维修流程的比较图,由其可知,故障时间平均可缩短2小时。

  在当今服务是效益,服务是生命的年代,踏踏实实地做了维护维修工作,尽量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是我们广电网络生存、发展的基础。光纤自动监测系统,将光缆网络的维护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提高了网络维护质量。它与光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可使网络的管理质量跃上一新台阶,必将在广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摘自《广播电视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