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许慕鸿
固定网NGN在中国的发展已超过三年,并已逐渐开始商用实验和部署。随着3G的临近,无线领域的软交换技术(WCDMA R4 BICN / R5 IMS,cdma2000 LMSD/MMD)也逐渐进入试验阶段。固定网和移动网同时发生着TDM话音向分组话音、电路交换向软交换的演进,这就产生了两个软交换系统是否有融合的可能的问题。本文以WCDMA R4 BICN 为例,从技术角度重点分析移动网软交换与固定网NGN的差异性,从而找出两网融合的难点与解决方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固定网NGN”都是指固定网NGN的窄带解决方案,即以主流的H.248或类似主从协议(如MGCP)为基础的软交换系统,基于H.323的VoIP在电信网络中较少采用,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概述
R4 BICN和固定网NGN都是主从结构的软交换系统,控制和承载分离在呼叫服务器(call server)和媒体网关(MGW)两个实体上实现,并具有非常类似的网络结构。这两个系统并不提供比传统PSTN更多的业务,而是以节省运维成本为主要目的。
由于长期以来移动网和固定网各自发展,逐渐形成了R4 BICN和固定网NGN各自不同的标准。对于同时拥有两种业务牌照的运营商来说,拥有两个独立的接入网是合理的,但两个独立的核心网在一定程度上却属于重复建设。如果能在一个核心网上支持不同的接入网、对最终用户实现业务与接入的独立,当然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但要达到这样的最终目标还需要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为此,我们将两个系统的融合划分为两个阶段:话音互通(R4 BICN和固定网NGN的用户可以通话)和网络融合(R4 BICN和固定网NGN的网络平台,即呼叫服务器和媒体网关合并)。为了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两个阶段,首先需要了解R4 BICN和固定网NGN的异同。
2.R4 BICN与固定网NGN的异同
总体来讲,R4 BICN和固定网NGN是非常类似的系统:二者同样基于软交换技术以及分组技术,系统结构同为主从结构,采用相同的信令结构以及类似的网络规划和话音质量优化方法。但固定网NGN发展较早,又要考虑固定接入的多样性,需要兼容不同协议;而R4 BICN只考虑GSM和WCDMA的接入,协议定义清晰严格。归纳起来,二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 令
·呼叫服务器间信令:固定网NGN采用SIP-T,而R4 BICN采用BICC。
·呼叫服务器-媒体网关间信令:固定网NGN采用H.248、MGCP等而R4 BICN则以H.248为基础,采用Q.1950并增加了3GPP扩展。
·媒体网关间信令:固定网NGN采用业务发现协议(SDP);R4 BICN采用IP承载控制协议(IPBCP),即 Q.1970 / Q.1990 tunnel,并增加NbUP信令。
·媒体网关-用户设备间信令:固定网NGN采用接入线信令或者中继信令(PRI、 SS7等);而R4 BICN中存在Iu接口或A接口信令。
(2)编解码
·固定网NGN多采用G.729和G.711;R4 BICN一般采用AMR/AMR2和G.711。
·R4 BICN采用TFO和TrFO实现免编解码的操作;固定网NGN无此功能。
(3)用户识别和验证
·用户标识:固定网NGN将每一用户线或端口作为一个用户,并用一个E.164号码标识;而R4 BICN继承了GSM和R99以IMSI标识用户的方法,并对应MSISDN作为用户号码。
·用户验证:R4 BICN中采用AKA验证,保证接入的安全性,这对于移动环境是必要的;而在固定网NGN中;用户号码对应物理接口或线,用户和号码不移动时无需要验证。
·用户数据:固定网NGN的用户数据分散存储在呼叫服务器中;R4 BICN集中存储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中。
(4)移动性
移动性是固定网和移动网之间最大的区别,R4 BICN中需要在切换/重定位时保证呼叫的连续性,而固定网NGN不支持移动性。考虑固定网与移动网的平台合并时,需要考虑这种区别,但这并不影响两者的互通。
(5)IP服务质量
基于IP的固定网NGN比R4 BICN更难解决QoS问题。这并不是技术问题造成的,IP承载网对话音质量的影响还是一样的,但两者组网形式的不同造成固定网NGN解决IP QoS问题更加困难。
3.R4 BICN与固定网NGN的分组互通
在移动网和固定网的分组化过程中,两网用户的相互呼叫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话音互通是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是要看互通的形式是TDM还是分组而已。R4 BICN与固定网NGN互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TDM互通(即通过PSTN互通),双方都由分组话音还原到TDM话音互通,而互通信令采用传统的窄带七号信令,例如ISUP。在这种方式下,实际上双方都把对方视为PSTN进行互通。软交换与PSTN互通是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成熟、可靠、不存在互操作问题等优点。
但是,两个软交换系统通过TDM互通显然不是最优的方式,通过软交换方式,或者说通过分组方式互通,才能真正发挥软交换的优点。作为同样基于软交换技术的R4 BICN和固定网NGN系统,分组方式看似最自然、最简单,但由于两者在协议上的差异性,分组方式互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目前还没有国际或国内标准定义采用何种协议进行分组互通,各个厂家的方法可能不同,从而造成互操作问题。
鉴于R4 BICN和固定网NGN的差异,两系统的分组方式互通必然需要一种既支持R4 Nc、Nb接口,又支持固定网NGN ‘Nc’ (SIP-T)、‘Nb’接口的双接口设备作为互通网关。此网关与R4 BICN侧设备通过Nc、Nb信令通信,与固定网NGN侧设备通过‘Nc’、‘Nb’通信,完成信令转换和编解码转换。当然,实施此方案时,可以将此网关合并到R4 BICN中或固定网NGN中。
这种增加双模网关的方法可以在不对R4 BICN和固定网NGN进行大量改造的前提下实现两网的分组互通,并可以通过编解码的规划,保证互通后的话音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该双模网关只是一个互通网关,主要完成信令转换和编解码转换,网元本身并不需要具备VMSC和NGN端局的全部功能。
4.R4 BICN与固定网NGN的平台融合
当两网可以做到分组互通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将两网的平台设备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一个核心网平台可以支持不同的接入。
实现这个步骤就需要既支持R4 BICN又支持固定网NGN的双模设备,这样的双模设备除了支持双接口(R4 Nc/Nb + 固定网NGN ‘Nc’/’Nb’接口),还需要支持两者所有的功能,例如: 呼叫服务器需支持R4的VLR移动性管理,以及固定网NGN的防火墙穿透、PRI信令和V.35信令处理等。
当然,由于固定网领域接入类型的复杂性,网络中永远不会只存在一种媒体网关。R4 BICN中的移动媒体网关更接近于固定网的中继媒体网关,因此将逐渐与中继媒体网关合并成双模的中继网关,而固定网中的接入媒体网关(如IAD)仍然继续存在,无需具备任何移动网特性。
不过,平台的融合是逐步发生的,而且基于软交换系统的容量限制和安全性的考虑,很多场合下不可能用一个设备满足移动和固定两方面的容量要求,网络中必然长期存在单独的R4 BICN设备和固定网NGN设备。当网络中只有部分平台升级为双模时,这些双模设备可以与原有的R4 BICN和固定网NGN系统以标准方式互通,以保证演进的平滑性和后向兼容。
摘自 泰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