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网站的涅磐与重生
发布时间:2006-10-14 8:15:43   收集提供:gaoqian

   门户网站,自雅虎首创以来,盛极一时,其包罗万象堪称“互联网之王”。而后来,随着全球IT业寒冬的到来,互联网泡沫破裂,很多门户网站不得不关门歇业,更弦易张。最近一两年,门户网站借助短信业务重生,在线广告也越来越多。

  回过头来考虑,当初的困境,究竟是股市崩盘、VC商釜底抽薪燃起的熊熊大火,还是自身经营模式不当、过度烧钱而不得不“自焚”?而那些冬去春来的门户网站,是否真如浴火的凤凰,能够在涅磐中获得重生?

  门户之初

  互联网门户(Internet Portal),即互联网的入口。在有了一系列硬件(终端、接入设备等)、软件(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门户到互联网上冲浪。互联网门户,依赖于接入服务和搜索引擎技术。前者是门户产生的基础,可称为互联网的物理入口;后者是门户发展的起点,是互联网的技术入口。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厂商(ISP),确实是互联网门户的最初之义,但ISP却不同于日后的门户网站。ISP是第一意义上的互联网门户,因为它们提供了用户进入互联网所必需的物理入口,这是任何人上网都绕不开的先决条件。但是,面对互联网上纷杂的信息内容,ISP并不提供实际进入的技术手段,也就无法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目的。

  因其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ISP非常容易向门户网站拓展或演化。象美国的AOL,中国的瀛海威、263等,都是以接入服务起家,然后发展成综合性门户。但它们大部分仍以ISP业务为主(AOL在并购时代华纳后,虽说信息服务与传统媒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接入服务收入依然占据相当的份额)。而在实际中,这种转变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大多数ISP都是单一经营模式,至多拓展到软件技术领域。

  搜索引擎技术的产生,导致门户网站的出现与繁荣。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要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付出的时间成本相当高昂。而搜索引擎无疑起到了导游的作用,提供搜索引擎的网站也就成为用户每次上网必经的门户。由于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和用户日益增多,门户网站的媒体功能逐渐显现出来。最明显的例子,交通要道的两侧大都是昂贵的广告位。因此,用户免费使用、向其他厂商收取广告费的经营模式就被确立起来。

  这类公司大多一开始向用户提供树状的分类目录,类似于图书馆里的索引目录,用户通过层层点击找到某一细类的内容。顺着这种思路,互联网上的内容就被分门别类。为了增强用户对本网站的粘着度,这些公司开始按几大类别提供不同的内容。内容提供自然也是采用免费的方式,因为有无偿使用的搜索引擎技术在先,否则用户可以正在其他网站上轻松搜索到同样的内容。后来,这种内容提供方式发展到了极至,信息无所不包,都在争夺某一区域或某一领域的第一。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门户网站模式,而这类发轫于搜索引擎技术、以信息提供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可以说是第二意义上的、现实中的互联网门户。

  门户网站的类型

  自雅虎成立至今,提供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在业务模式上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最初,只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互联,网络用户较少,网上的信息量相对有限。雅虎在提供网上检索的同时,开始提供内容服务;在单个节点信息匮乏的时候,雅虎能够把信息集合起来,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

  之后,雅虎及其追随者们所提供的内容,就随着业务的拓展日益膨胀。首先,信息服务涉及的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越来越多,容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海外业务在世界各地的开展,信息服务覆盖的地区也越来越多。

  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公司就慢慢分化出来,更关注于某一领域或地区。这种分化类似于亚当·斯密提到的劳动分工,出现的原因在于:第一,自身资源、能力的有限性;第二,难于创新;第三,内容、经营模式过度重叠,竞争力降低。

  根据内容涉及的领域和服务的地区,可以将门户网站分成以下几类: 综合 专业 世界性 跨国综合门户 (如雅虎) 跨国专业门户 (如internet.com) 区域性 区域性综合门户 (如搜狐) 区域性专业门户 (如天极网)

  通过对门户网站发展脉络的观察,我们发现:按服务地区划分的世界性门户和区域性门户没有确定的先后发展顺序,有些从区域出发成长为世界性门户,而有些世界性门户则业务收缩而专注于某一个地区;从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看,由综合门户到专业门户是一条自然规律。并且,这些专业门户还将按照该专业的内部分类进一步细分。所谓的互联网门户,不仅是大门、正门,也应当包括侧门、小门。

  搜索引擎:凤头,还是鸡肋?

  如果说门户网站是涅磐的凤凰,那么把搜索引擎比作凤头一点都不过份。因为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联网资源是所有接入端资源的集合,这就决定了联网用户在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非常高的搜寻成本。搜索引擎技术,大大降低了用户花费在信息搜寻方面的时间、精力、财力(如上网费),是一把打开互联网大门的金钥匙。它的出现,带来了提供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模式的繁荣。而离开了搜索引擎技术,网上信息提供将大打折扣,甚而夭折。试想在一家没有分类目录的图书馆中查阅资料,不但费事费力,还得靠运气。互联网上的信息又岂非一两家图书馆所能覆盖,人们也只有望网兴叹了。高昂的搜寻成本,将把互联网扼杀在摇篮之中。

  而现实的运营中,大多数门户网站往往醉心于内容建设,搜索引擎成了他们眼里的一块“鸡肋”。虽说不至舍弃,却也是裹足不前。

  有人可能会说,采用别人的先进技术,这不是符合社会分工提高效率的原则吗?的确,我并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搜索引擎的标准决定不仅需要技术进步,更离不开内容的配合。

  一个好的搜索引擎,无非是要做到这样三点:第一是快,人们使用搜索引擎,就是要节省搜寻时间,快就成为一个首要条件;第二是全,搜索结果保证全面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若不能保证全面,将会丧失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第三是准,这也是非常高的一个要求,如果重复信息或垃圾信息过多的话,势必起不到筛选、甄别的作用。

  显然,“快”主要是一个技术要求,如何优化程序设计实现快速搜索。保证搜索结果的“全”,则需要对内容的了解。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全球所有网页都检索一遍。那么确定合适的搜索范围就十分重要。搜索结果的“准”,更要求对某一领域的内容非常熟悉。只有十分了解内容的范畴、属性等,将这些融入到搜索引擎技术之中,才能保证准确性。

  搜索引擎发展的滞后,可以说是门户网站惨遭失败的一个内在原因。

  门户≠花园

  从前,有一座非常大的花园,里面长满了各式各样、姹紫嫣红的花。有几个人负责看管花园,他们有的看门,有的售票,有的做导游。每当游客出门的时候,总是对园里的花赞不绝口。后来,看门人提议,“干脆我们养花吧。”于是,他们就在门廊两侧种上了花。做导游的也过来帮忙。后来,花越种越多,门廊里放不下了。他们就前后加盖门廊,继续在里面种花。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想,“我们一定要把门廊变成天下最大的花园,把世界上最美的花都种在里面。”

  实际上,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旁。互联网是那座大花园,门户网站是一度幻想着变成花园的门廊。新浪、搜狐、网易都称自己是中国第一门户,都奢望着包罗万象。故事的结局我们都能猜得到:门廊再长,都包容不下所有的花朵;花园再美,都只是自己心中的梦想。

  互联网是一项朝气蓬勃、前程似锦的事业。因为年轻,有着创业的激情和无尽的冲动;因为年轻,总是幻想着自己无所不能。在网络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憧憬和豪情会催人奋进。到后来,门户网站都要成为雅虎,就成了不切实际的梦想。如果说网络业存在泡沫的话,正是那些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一群群门户网站吹出了泡沫,网罗天下的妄想与盲目炒作将泡沫吹大。

  门户网站是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技术入口,自然非常重要。而不管有多么重要,它都只是一个入口,无法包容互联网的全部。就象门廊受自身宽度所限一样,无论怎么延伸都变不成花园。任何一家门户网站,提供的信息再多再全,都不可能使所有用户得到一站式的满足。因为一家网络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终归是有限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只能代表互联网的一个部分。

  反过来考虑一下,如果真有一家网站(如雅虎)能够提供所有的信息资源,用户不用到别的地方,在这里就能满足一切需要。这样,只会违背互联网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初衷,使端对端(P2P)的交流功能减弱,甚而会抹杀掉追求创新的个性。进一步说,这种霸主地位必然会产生垄断,从而排挤其他网站,用户为得到所需信息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费用,最终导致社会效率的下降。

  可以说,这种大而全的信息服务模式注定了门户网站要遭受挫败。在具体的网站运营中,一味地求大、求全给门户网站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第一,重数量轻质量,鱼龙混杂的内容使网站整体水平下降。在争当老大这一目标的指使下,门户网站会信息量上相互攀比,编辑的工作考核也往往把数据更新量作为硬性指标。常言道,“萝卜快了不洗泥”。过度追求数量,必然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第二,内容重叠造成资源浪费。绝大多数网站都在追求大而全,其结果必然是大量内容的相互重叠。在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等门户网站之中,随便拿出两家的新闻来进行比较,重合率都相当高。同一条信息在网上出现多次,很多网站都做了重复投资,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相反对用户来说,一方面是网络信息价值的缩水,另一方面在无形中增加了信息搜寻的成本。

  第三,差异性弱化,竞争优势下降。大而全的门户模式,造成网站内容的趋同。以三大中文门户网站为例,无论是结构、分类,还是页面设计、信息内容,现在都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以前比较有特色的,象新浪的新闻、搜狐的搜索引擎、网易的社区,如今已经很难再说是各自独有的竞争优势。

  第四,战线过长,增强了创新的难度,从而把信息收费之路堵死。因为每家公司的自身资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地强调做大,就很难在某一领域做深、做专,也就很难提高其信息的附加值,最终只能望着有偿信息服务的盈利模式兴叹。

  第五,过份地凸现网络品牌意识,忽视了自身的内容建设与服务质量。做一家综合门户网站,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于是有些人就绕开基础工作,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市场宣传及品牌推广上面。这样,无疑将使互联网概念化、空壳化。

  品牌:网络酵母与加速器

  门户网站广告盈利模式的选择,客观上决定了品牌宣传的重要性。卖的是吆喝,自然就要看谁的嗓门大。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点击率”、“注意力”、“眼球经济”等名词的真正含义。

  适当、合理的品牌宣传原本无可厚非,因为它像酵母一样,会迅速催化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如1995年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夺得央视标王后,第二年的销售收入就翻了五六番,达9.8亿元。而三株公司从1993年的30万元注册资金起家,发展到1997年底48亿元的净资产,那种铺天盖地、见缝插针式的广告宣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可谓功不可没。

  从门户网站出现至今,品牌宣传可以说登峰造极到了“烧钱”的地步。从电视、广播到户外、车厢,从赞助演唱会、电视剧到举办大奖赛、网友会,从名人聊天、明星造势到现身说法、CEO做秀,“你唱罢来我登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星涌现出来。

  但实际上,这种几近疯狂、不计成本的品牌宣传为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埋下了伏笔,成为加速许多网站死亡的最直接的罪魁祸首。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过度的品牌宣传,增加了网络经济的泡沫成份和虚拟性,从而延迟(而非推动)了门户网站实现赢利的进程。

  门户网站选择网络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本身就具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希望通过市场宣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提高网络广告收入,显然使投入产出链条的中间环节增加,经营风险增加。从市场宣传到提升知名度,再到网络广告价值的提高,最后到实际广告收入的增加。其间每一步都会受到诸多条件的约束,并且每一环节的运营结果都会影响下一环节的成效,这就决定了此种模式的高投入、低产出。

  有人可能会说,市场宣传毕竟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增加了无形资产。实际上,无形资产必须依赖于有形资产。否则,离开了实体经济而去奢谈什么品牌知名度,无疑于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当最后只剩下一块牌子的时候,其实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像大名鼎鼎的Boo.com,前后斥资2.25亿美元打造出来的品牌,最终却被Fashionmall用六位数的低廉价格收归囊中。

  过度的品牌宣传在制造泡沫的同时,还给门户网站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疯狂烧钱的结果,使很多人还没看到赢利就倒了下去。就像那个手捧鸡蛋、幻想着发大财的人一样,做梦没有什么不好,但务实更加重要。若是摔上一跤,鸡蛋碎了,那么连梦也就不存在了。

  顺便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喧嚣一时的门户网站,像秦池、爱多等标王一样在经过轰轰烈烈的广告宣传后销声匿迹。但不同的是,标王们都有过高山仰止的骄人业绩,而众多门户网站只能怀揣着从未实现的发财梦遗恨终生。这到底为什么?

  我想,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在于:秦池、爱多等公司属于已实现赢利的传统企业(实体经济),门户网站则是尚无明确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虚拟经济)。广告宣传的作用类似于加速器,它会使老牌传统企业的收入扩大;但它不可能给互联网企业指出一条清晰的盈利之路,而只能使门户网站的亏损增加。

  第二,过早的品牌宣传,超越了网站功能及内容建设的初级阶段;而离开了这些最根本的前提,只会加快其关门的速度。

  哈佛商学院的Christensen和Innosight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行业竞争状况的变化带动市场的变化。在某一特定阶段,企业若是过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必然会使行业竞争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带动市场发生变化。在第一阶段,企业竞争的基础是产品的功能;一旦产品功能超越了基本需求后,竞争基础就变成了可靠性。而一旦可靠性再也无法引发竞争的时候,竞争基础又会变成方便、快速、灵敏及定制。到最后,竞争基础将变成价格。前两个阶段势必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可一旦方便性成为竞争的基础后,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他们认为,“导致竞争基础发生转变的因素是过度供给。如果前一阶段的竞争显得还不算过份激烈的话,提前关注下一个竞争基础的对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很多互联网公司正在经受着持续生存危机的考验,它们过早地采用了以方便性或是价格为基础的竞争模式,而前一阶段的竞争基础尚未过份满足。”

  显然,门户网站面对的市场也是如此。竞争基础(或者说卖点)会随着该行业的发展而变化,依次为:(1)功能;(2)可靠性(品牌价值);(3)方便、快速、灵敏、个性化;(4)价格。对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来说,刚刚起步、尚处于产品服务功能为主导的第一阶段。而实际上,纵观前些年大多数国内门户站点的市场行为,基本上集中于品牌知名度的宣传。通过疯狂烧钱聚拢了人气、提高了知名度,可滞后的服务和惨不忍睹的内容无疑又让客户成为过客,让品牌投资打了水漂。人为地希望跨越网站的基础建设阶段,势必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第三,过分的品牌宣传,导致了同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得整个行业受损,人们对互联网失去信心。

  为了争夺眼球,各大门户可以说用尽了浑身解数。首先,挖空心思地寻找广告诉求点,而不是做好基础工作。以免费电子邮箱为例,从8M、50M到容量无限大,很少有人在更有价值的系统稳定、速度等方面做文章。其次,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不惜贬低和挑衅竞争对手。最后,为达到宣传目的,甚而采用作弊、造假等违规手段。比如在著名的CNNIC十大网站评选中,从拉选票到雇枪手作弊,真是不一而足。

  这些市场宣传活动的结果是,网站之间展开恶性竞争,有限的资源大都浪费在品牌宣传上,技术、内容等方面的实体投入不足,竞争力下降,最终一败俱伤。另外,单纯炒作既无法扭转网站亏损的事实,也不可能指出一条通向赢利的光明大道。长期下去,投资者会对门户模式失去信心,甚而有可能对整个网络业产生怀疑。

靠天吃饭的网络广告

  农民种地,除精耕细作外,还要靠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风调雨顺的时候,自然会五谷丰登。反之,发生旱灾,粮食就得减产。网络广告也像农业一样,要受到经济周期、网络化程度、人们的认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正所谓“靠天吃饭”。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些外因是如何影响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的。

  1、经济周期。

  一般说来,公司价值创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收入,即公司参与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投入、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过程或其中的部分环节,最终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销售收入;另一种是间接收入,公司并不直接参与上述过程,而是对其他厂商提供附加服务,并从它们的销售收入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门户网站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实际上就是间接收入。与直接收入相比,广告收入一般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要大。当经济衰退时,那些以直接收入为主的公司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受到的冲击较大(如汽车、家电等),有的基本不受影响(如食品、医药),因为经济周期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但对以广告收入为主的门户网站来说,其广告客户遍布许多行业,所以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也较大,并且对经济衰退根本不具备免疫力,每次都无法幸免。

  2、社会的网络化程度。

  社会网络化程度对网络广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社会的网络化程度越高,上网用户越多,网络广告的受众也就越多,网络广告才更有价值。另外,网络化程度越高,企业会更认同网络广告的方式,这一方面的开支就会增加。“商人总是跟着眼球转。网民数量增加,商家也会自然而然地通过在线广告的方式同他们的目标用户进行沟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用户半年增长了1150万,中国约有7950万网民,人数仅次于美国,已跃居全球第二。而去年的中国网络广告总额为10.8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了120%。2003年中国全年广告总量为1078.68亿元,互联网广告收入仅占其中的1%。

  3、人们对网络广告的接受程度。

  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以其互动性、目标性、信息容量大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影响范围、视觉效果等方面仍然逊色于传统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广告客户之所以选择网络广告的形式,一方面取决于对网络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则要看他们对不同广告形式的优劣比较及取舍。

  对广告客户来说,传统广告已是先入为主。除非网络广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或者能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才会吸引客户转换原有的广告形式。否则,转换成本及惰性思维定势会使其维持原来的广告形式不变。

  至于中国网络广告的市场前景,人们很难预测,但它照样会受到这些外部条件的约束。诚然,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渐扩大。但是,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8%乃至两位数的高增长。而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的优劣对比不可能在短期发生大的变化,人们对网络广告的接受则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鉴于此,今后的中国网络市场还会出现很多困难,摆在门户网站前面的路还很长!

  差别创造价值

  对以内容服务为特色的门户网站来说,常见的免费提供信息、向厂商收取广告费是一种间接的盈利模式;另一种则是有偿信息提供,获得直接收入。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门户网站的第二条生财之路——信息收费。

  信息收费的基础是信息有价值,或者说接受者认为其有价值。而信息要做到有价值,前提条件是差异性。这一点容易理解,对特定用户来说信息的简单重复是无意义的,就像没有人买两份同一天的报纸一样(收藏、送人等其他目的除外)。对信息提供商来说,要做到这些其实就是要去“创新”。

  所谓创新,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做跟现有信息产品不同的产品,如每天的新闻、新发表的论文等等;另一种则是对现有的信息产品进行加工(比如搜集、分类、对比、评论等),提高其附加值,最典型的例子是剪报。

  当然,创新是有难度,并要付出代价的。在现实中,绝大多数门户网站并没有选择信息收费的方式,而是向用户无偿提供信息。而在这种模式下,创新依然十分重要。因为要吸引更多的眼球,就必须有不断更新的内容。倘若一家网站没有区别于别人的内容,用户则会流失;倘若网站内容不进行动态更新,将会失去对用户的粘着力。

  由于信息提供是免费的,门户网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ICP就是“剪刀+浆糊”(Internet Copy and Pasty)。而实际上,也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门户网站曾一度腹背受敌的局面,一边是版权官司不断,一边是网民埋怨。反过来想,如果仅仅凭借抄袭就能实现赢利的话,岂不是对市场规则的极大嘲讽?

  现在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门户网站目前入不敷出的原因,是当初没有对内容进行收费;因此,要摆脱眼下的困境,当务之急就是把免费方式变成收费。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低估了收费方式运作的难度。如果马上转变成收费方式的话,门户网站就凭着东拼西凑的那些内容,不但收不到费,反而会将用户拱手让人。其实,当务之急应当是首先把内容做好,因为与众不同的信息才是收费的基础。

  门户的明天

  我们不是预言家,因此不可能准确推断出门户网站今后将何去何从。但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门户网站日后的发展脉络。

  在未来,大多数门户网站将发生业务转型,只有极少数的门户网站仍将坚持以网络广告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而原来意义上的门户网站(即追求内容的大而全、免费提供信息、以广告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所在的部门将会萎缩。

  以新浪为首的提供免费信息(特别是新闻)的门户网站,若不发生并购、倒闭或转型,仍坚持以前类似于媒体的业务模式,其发展前景将取决于内容设计上的突破以及网络广告市场的扩张。

  从内容设计上看,众所周知,在中国网站编辑没有合法的采访权和新闻报道权,故其在内容方面就很难有所建树。因此,这类网站未来的产品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对新闻等信息产品监管政策的变化。从理论上讲,只有新闻领域逐步放开,网络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四媒体。显然,由于舆论导向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出于对传统媒体既得利益的考虑,新闻领域的管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放松。

  有鉴于此,门户网站在内容设计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绕开政治敏感度较高的国内、国际、军事新闻等,下大力气做好娱乐、生活、体育等新闻。如果今后政策有所松动的话,这些政治关联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将有可能成为第一批放开的对象,从而提前做好准备。第二,干脆放弃新闻,而去做那些相对时效性不太强的咨询信息,从而有可能在某些专业领域突破,成为新的业务亮点。

  至于网络广告收入,仍将受到经济周期、社会的网络化程度、人们对网络广告的接受程度这三方面的影响。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增加,整个社会网络化的程度会不断提高,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也会扩大。网络广告未来仍有可能受到经济衰退的拖累,并且这一因素是不可控的。而门户网站能够做的,就是对网络广告进行创新,克服不足,使其比传统广告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人们对网络广告的接受程度,最终扩大网络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

  对大多数门户网站来说,若没有并购、倒闭及其他情况发生的话,它们将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具体情况如下:

  1.有些公司将回归到最初的互联网接入(ISP)业务。已经转型的象中国网络业的先驱——瀛海威,正在转型的有FM365,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比如263。

  2.有些公司将会把业务重点放在搜索引擎的研发上。在未来,搜索引擎技术也将进一步细分,出现某一领域的搜索引擎(如财经、军事、体育等)和定制的搜索引擎(如专门搜索图片的搜索引擎,职能辨别人名、地名等的搜索引擎)。而这些又跟掌握信息的程度是分不开的。

  3.大多数公司将成为专业的或特色的信息网站。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门户网站的分化趋势,即由水平型向垂直型发展。广告收入依然会是一些专业信息网站的收入来源之一,但不再是主要来源。它们的盈利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对专业信息或特色内容收费,二是基于自身的信息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如个性化信息定制、在线咨询等等。

  4.有些公司将转做应用服务(ASP)或电子商务。

  5.还有一些公司将转向线下的传统业务。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又到无的过程。多年后,门户网站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在经过许许多多的风波和挫折之后,最终发现门户这顶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并不合适。那么,就不如把门户的概念留给ISP和那些做搜索引擎的公司,毕竟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门户。那种无所不包的门户网站确实在烈火中涅磐了,但我们看到有更多的专业信息网站涌现出来。就象死并不总是生的对立面一样,穿越那一扇扇门户,我们将迎来互联网的春天!

  [后记] 网络媒体的今生

  这篇文章完成于2001年7月份,作为笔者两年多互联网工作的一个总结。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中国网络业也发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意义上的门户网站,不少已经烟飞云散;有的已转做其他;至于那些熬过寒冬的幸运儿们,则迎来了“第二春”,凭借短信和网络游戏业务实现了繁荣。

  但是,回过头来,再去看当初的研究和做出的预言,我们感慨良多:有的已得到验证,有的早已是物是人非。

  对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而言,在信息的原创性及特色上仍无多大突破;相反,倒是在时效性、信息的海量上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也确实吸引和培养了一大群忠实的受众。

  新浪传媒频道、搜狐传媒频道等在年初被叫停,再一次说明网络新闻创新依然存在不可逾越的边界,即使希望在形式上做出一些创新也面临着不小的阻力。而网络广告的发展,依然主要受制于人们对其的接受程度。

  联想旗下的门户网站FM365,后来确实向ISP业务回归,与美国在线公司进行合作;但最后不了了之,关门大吉,成为中国IT业最大的“笑话”。263则率先祭起邮箱收费的大旗,然后把网站内容全部甩出去,通信成为其主要业务。

  至于搜索引擎,近年来突现出一大批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如GOOLE、百度、3721等。这些公司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这些年,很多专业网站纷纷涌现出来,不一而足。而短信服务和网络游戏,同样应看作是专业或特色的信息服务,更是这些因素支撑了目前许多互联网的赢利与发展。

  携程网等在线旅行服务公司的兴起,同样说明互联网必须有实体业务做支撑。我们也更加理解,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只是形式,“商务”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今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个人在线拍卖业务的火爆,说明创新依然是互联网保持活力、持续前进的根本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