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泽谈我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化建设
发布时间:2006-10-14 4:14:23   收集提供:gaoqian
陈德泽


  本文作者陈德泽先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关键词:广播电视 监测 有线电视 无线广播 卫星广播

  引言

  广播电视技术监测,是指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如实反映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效果的过程。

  在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手段多样化,已经形成了无线广播、卫星覆盖、有线入户、网络连通并举,模拟与数字技术共存,加密与开放互补,全国上下贯通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监测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传输覆盖手段相应地监测手段和方法也不同。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需要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广播电视监测网,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传输效果,核查覆盖情况,了解各类播出系统是否按照标准的技术参数播出,监测空中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为改善播出质量、扩大有效覆盖提供依据,建立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自我监督机制。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

  广播电视监测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行使广播电视政府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是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手段,是自我监督机制的耳目和助手,是各级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和电台技术质量评比评判的依据;是维护广播电视空中电波秩序、保护用户权益、改善广播电视覆盖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政府行为,要掌握在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和传输及播出技术质量;监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监测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动态等。这就是说,要对广播频段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的技术质量和覆盖效果进行监测;要对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准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传输和播出进行监测;要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广大受众良好收听收看;要对境外对我国的广播是否按国际法规和国际协议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监测,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广播电视监测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座大型广播监测台是于1952年元月在上海兴建的,1955年10月9日建成并投入运行。建台初期,主要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OIRT)第三收讯区的远东中心站,承担国际广播组织第三区监测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换广播监测资料。1958以后,调整为以国内监测任务为主,对中央发射的全部频率的播出质量与效果进行全面监测。

  1956年在北京兴建我国第二座大型广播监测台,1957年7月7日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上世纪70年代末,在乌鲁木齐、哈尔滨、海口等地先后建成了监测站。1994年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成立。1989年和1995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制订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发展规划。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制订了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近年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起各自的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和监测台/站,为形成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根据中央领导关于“让我们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各地。”和关于“所有台、站都要安装监控网络系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广电总局随时都能了解各台、站开机与否、开机的功率和时间。”的指示精神,广电总局先后在我国西部、东部部分省区和海外新建了一批广播监测台和遥控站/点,初步形成了我国对内、对外广播监测网。这个监测网实现了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是我国广播电视监测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对于建设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具有示范和先导作用。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回顾

  我国的中短波广播监测始于1955年,地面电视和调频广播监测始于1987年,卫星电视监测始于1995年,有线电视监测始于2002年。

  20世纪90年代,广电总局监测中心直属监测台和部分省级监测台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进入新世纪,随着“西新工程”的实施,建立了“西新”广播监测网,它实现了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是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示范网和先导网;与此同时,还建成了先进的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和全国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目前,广播电视监测业务已从单一监测声音广播,发展成为对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全面监测;从单一监测中短波,发展到监测涵盖米波、分米波、厘米波的广播电视频段。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手段已经摆脱了离散的简单的手工操作,形成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有线电视广播监测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化建设

  广电总局关于《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提出:“建立以中央监测台为主体、地方监测台(站)为补充、本地与远程遥控相结合的反应快捷、准确的国内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实现对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及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此,全国正在加紧建设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它包括国内和国外广播电视监测网,由遥控监测站、数据采集点、监测台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数据处理中心运用先进的数字压缩、网络通信、遥控遥测和数据库分布式等技术,实现对内/对外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对广播发射机播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24h不间断在线实时自动监测。遥控站点软件可以远程升级。远程遥控设备通过通信线路(PSTN、DDN、VSAT等)自动定时回传的语音压缩文件、测试指标和测试文件等,经防火墙进入机房的路由器传到网络的通讯服务器,启动自动文件服务软件,自动将收集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在监测中心机房,也可以通过拨号连接的方式对远程遥控站点下发收测任务,控制监测设备及相关的附属设备,取回所需的文件和数据,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通过网络拓扑图可监控全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监测网安全稳定运行。

  卫星电视广播监测系统

  中央直属监测台对中央和地方上星电视节目进行监测始于1996年,用电视屏幕墙对画面进行人工监视,用慢速录像机一对一地实时录像,用停播自动记录仪对无图像、无伴音和画面静止等情况自动统计、生成报表和打印,并自动报警。

  2002年应用网络、数字压缩、磁盘阵列存储、数据库、集中显示和数字监测等技术,对卫星监测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成为一个具有监测、存储、交换能力,全数字化环境的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监测网络系统。它采用先进的全光纤磁盘阵列和SAN存储结构,替代传统的慢速录像机,实现了音/视频信号与监测数据的大容量保存,本地和异地远程快捷查询;采用先进的多晶硅背投式大屏幕集中显示系统,替代传统的电视墙,集音/视频信号自动监测、数据处理和集中显示于一体,实现了电视画面大小、比例、位置的灵活调整,高密度显示各类信息;应用多种监测设备自动实时监测卫星数字信号的误码率、星座图、信噪比、频谱、信号电平等,越限自动报警。通过集中显示系统中的监测、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电视信号,自动声光报警。以MPEG-4压缩编码方式将解调后的A/V卫星信号存储到磁盘阵列中,实现音视频节目的大容量、长时间保存;压缩码流小(0.7~1.5Mb/s),便于网络传输与本地及远程查询。建立监测数据库,通过光纤与北京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处理中心联网,录像资料和实时画面传送至北京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处理中心,音/视频与数据资料通过网络实现跨地域广域网的媒体资料的共享,数据交换快捷、安全。用卫星数字错损测试系统实时监测卫星数字信号TS流的误码率和星座图及频谱图的变化,提高监测的预警能力。系统采用GPS授时,所有设备系统时间与GPS时间的误差小于1s。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主要由国家光缆干线网、省级光缆干线网、地市级基础光缆干线网和市县级分配网组成,国家/省级干线网、地市级基础干线网均为光缆传输,直接联接用户的市县级分配网,部分还使用电缆传输。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监测、质量监测、内容监测。

  安全监测是对有线网中播出信号实时监测,对未经批准播出的频道和有害干扰实时监测,准确定位事故发生位置。

  质量监测是通过安置在有线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对前端播出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在线测量技术指标,及时发现重大停播事故和重大异态,并做汇总、处理、分析和记录。

  内容监测是通过安置在有线分配网前端射频输出口的自动监测设备,对前端播出的各套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巡回或锁定频道监测,根据需要,通过监测数据交换和传输平台实时传到上级监测中心。

  有线电视监测系统由全国监测中心、省级(省、单列市)监测分中心和地方监测终端组成。全国监测中心设在总局监测中心,对全国各监测点实时监控和管理。省级监测分中心对所辖地域有线电视播出前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终端进行质量、内容和安全监测。数据采集和监测终端装置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县级有线电视前端,对前端播出质量和内容进行监测。安全监测由本地安全监控网完成,将安全监测数据定期传至上级监测中心,安全报警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到省级监测分中心和总局监测中心。

  省级监测分中心与总局监测中心之间通过国家干线网进行数据的交换。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的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省级广电SDH骨干网通道,实时发送到省级监测分中心。中央监测中心的控制指令和收测列表,通过省级监测分中心下达到对应的前端监测机。前端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和图像,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收测任务列表,实时发送到省级监测分中心和中央监测中心。省级监测分中心存储所辖范围的监测数据,提供监控数据的汇集、本地存储、本地预处理、本地报警获取和事故处理、数据上报、数据通信与加密,以及接收中央的指令等功能。总局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中储存全国监测点的关键数据和各类分析报表数据,其中央监控系统负责接收全国各分中心经过过滤的数据、分析报表,管理省级分监测中心并对之下达指令,接收故障报警、集中监测全国监测终端运行情况等。

  结束语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对广播电视无线、有线和卫星传输和覆盖手段进行全方位监测。我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按照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监测“十五”规划,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功能齐全、布点合理的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是当务之急。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和水平,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政府主管职能部门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准确的服务,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地、高质量地传到千家万户。


摘自《世界广播电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