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随想
发布时间:2006-10-14 8:15:19   收集提供:gaoqian

    “五一”假期,我到锦州探亲。饱餐螃蟹、皮皮虾之余,也走访了当地名胜。锦州城市不大,可称得上“名胜”的地方不多,辽沈战役纪念馆似乎是唯一一处声名远播辽宁乃至全国的大景点。


    “支前馆”

    纪念馆是在原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建的,占地面积颇大,林木郁郁,环境肃穆。展馆有五、六个,从不同侧面详详细细地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之前那场壮观而残酷的大会战。其中专门为支援前线工作开辟的“支前馆”,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趣。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是解放军经历的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持续时间之长、投入的兵力之多,在当时都是没有先例的。更没有先例的是,这样一次大型战役,解放军没有正规建制的后勤部保障,古人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放军的“粮草”供给,几乎全部来自老百姓。

    “支前馆”展示了东北父老支援一线战场的大量图片和实物,从油灯、粮食、被服、担架到铁道设施等等,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亲眼目睹眼前的一件件“支前”历史实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个感叹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层。东北父老的“支前”小车,不仅推下了辽沈战役,还推进关内、推进华北,一直随大军南下,直至完成解放全国的使命。

    东北是最早被日本侵占的地区,长期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在这里建立红色根据地的时间,主要是苏联出兵远东、日本投降之后,“群众基础”应该不强。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能够支撑大兵团作战的强有力保障?这是我在参观“支前馆”时最感兴趣的问题。

    秘诀在于:“发动群众”。

    纪念馆展示的部分历史实物,也揭示了解放军的这一制胜秘诀。展览有一部分,专门是介绍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解放一个地区之后,首先“发动群众”的历史情况。“发动群众”的基本目标,就是使群众认识共产党、认识解放军,理解、支持其解放事业。标语宣传、诉苦大会、分田分地、建立红色政权等等具体行动,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这样的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解放军拥有了最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


    《赶趟》报与快板

    在纪念馆的展品中,一份名为《赶趟》的油印小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份战地小报的报名,幽默有趣。“赶趟(儿)”是地道的东北方言,意思是“赶得上”“来得及”。不知是哪位战地英雄的创意,用了这么一个鲜活的方言俚语,来为这份战地小报命名。

    《赶趟》只有一张 A4 纸大小,是一种纸质粗糙的战地宣传品。技术条件差,编排水准却不低。字形工整,版式整齐,很难看出手工操作的不准确,甚至还有手刻的简单配画:一战士匍匐向前。而且,虽然只是一张 A4 纸大小的“迷你”小报,也规规矩矩辟有 4 栏,版式设计巧妙、连贯、美观。方寸之间,腾挪有致,游刃有余。我甚至觉得,这张油印小报的版式设计,可以作为专业范例纳入教材。

    在当时的东北战场前线,有多少份像《赶趟》这样前线将士自编的宣传品呢?又有多少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业余宣传工作者?这些出自战壕的宣传品,曾给一线浴血建功的战士们,以怎样的精神激励呢?

    纪念馆里,还有我们都很熟悉但难得亲见的古老宣传工具 --- 快板。在国内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常能见到,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行军路旁,三三两两站立着宣传队的战士,手舞快板,为战友们鼓劲、加油。

    假日的锦州街头,我也曾见到商家火火爆爆的现场营销活动。色彩缤纷的现场装饰、震耳欲聋的音响、青春动感的歌手舞手、难以抗拒的现场抽奖活动等等,吸引着大量的潜在消费者驻留围观。除都市街头外,在百货商场、在像 Comdex 这样的展会等等公共场所,声色刺激的现场营销活动,比比皆是。

    假如当年的宣传队战士,不只有拥有快板,也有当代同行的各类电子宣传工具,他们会使自己的宣传工作,达到怎样的一个专业高度呢?


    传单

    在纪念馆不太引人注目的一个角落,我看到一沓泛黄的前线传单样品。传单尺寸都不大,A4 纸一半的样子,版式很简单,一个标题,余下的是文字,没有任何装饰。内容上,每页一个主题,针对蒋军士兵的实际情况,分别展开劝说、诱导。

    纪念馆没有提供这些传单所发挥效果的统计数字,不知道有多少蒋军士兵是因为这些传单而弃阵、投降或起义的。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解放军专门成立了心理战部队,把战场撒传单的“攻心”手段提到战略高度,予以系统化、现代化,应该是传单宣传效果的一个最好的肯定。

    散发传单的营销手段,也被现代的商家广泛应用。街头散发产品“传单”的做法,现在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北京有一批老太太,专门在各大展会上“泡”宣传品、纪念礼品。现在的商业“传单”质地挺括、印刷精美,对她们而言,是铺鸟笼的好材料。


    从“支前馆”,到《赶趟》报、快板、传单,我们看到的是东北解放军“全员营销”的精彩典范。

    营销不只是商家的事情,不只是针对产品或服务,一种政治理想、一种社会运动,乃至于一个人的前程、幸福,都需要去推广、去营销。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缺乏经验、缺乏资源、物质力量弱小得与竞争对手无法相比的开端,到最终取得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我相信宣传营销一定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共产党处于非执政党、而且是非法的恶劣地位,一直是蒋介石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并欲置之死地。蒋掌控着国家机器、掌控着绝大部分物质资源,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极其有限的物质资源可供使用,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长期处在“小米加步枪”的水平,长期被压制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活动。有关她的消息,被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和垄断,共产党军队所到之处,大多充满了“共产共妻”的恐慌。

    所以共产党领导的各种武装力量,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到解放军,到各类游击队,从来就不是单独执行军事使命,而是同时肩负着多重使命,其中包括为革命事业进行宣传推广。军队每到一地,必首先展开政治宣传,为当地百姓做实事,贴标语、开诉苦大会,如果是新建根据地,还会筹建红色政权、分田分地。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使需要争取的目标群众最终了解、支持自己。所以,红军的长征绝不只是一次军事远征,还是“宣言书”、还是“播种机”;所以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我们看到在后方、在前线,无孔不入都有“营销”宣传活动。

    我们今天的商家,虽处于另一种竞争,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宣传“营销”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大力借鉴。特别对于那些处于劣势市场地位的商家,这种学习有更强的针对性。中国的经营智慧很多,远不只是孙子兵法、胡雪岩。(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