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抑或做局:初探夏新“三三制”战略
发布时间:2006-10-14 8:09:55   收集提供:gaoqian

  1月初,借力英特尔率先推出迅驰二代笔记本电脑的夏新电子再次面对"产业投机者"的质疑。由于在"Sonoma"项目上率先倒戈英特尔,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前与AMD过从甚密的夏新将可能加入英特尔的中国嫡系部队,并成为英特尔平衡战略的重要砝码。

  此前两年间,夏新先后在数字电视、笔记本电脑、手机、小灵通、MP3等领域跑马圈地,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17亿元,但到今年第三季,由于手机行业竞争日趋加剧,行业毛利率逐步下滑,夏新遭遇了两年来的首度亏损。有业者由此对夏新多元化战略提出质疑,并冠之以"投机者"称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夏新电子总裁李晓忠对以上说法表示否认。"夏新之所以在过去两年间实施一定跨度的多元化,基本目的是要解决企业可持续增长这个问题,并借此在3C领域初步布局。如果说这是投机,那么这个投机夏新一定要得逞。"他并表示,在2005年,夏新已将公司的目标由"全年调整"改为"技术反击"。

  就地升级

  2004年,国产手机在经历了2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遇到了洋品牌的强势反击。记者就此问夏新总裁李晓忠,手机之后向哪里转型时,李晓忠坦言"没有地方可转了",夏新的对策是"就地升级"。

  李晓忠表示,如果说以前的夏新是个靠嗅觉来寻找产业机会的投机者,那么随着3C布局的锁定和技术实力的崛起,夏新已经完成了角色蜕变,而成为一个做局者。在不久前信产部对外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标企业名单中,作为TD-SCDMA成员之一的夏新是获得资金支持最大的一个。同时,夏新在WCDMA领域及CDMA2000领域也与爱立信、高通等来往密切。

  不过,李晓忠也认识到,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发展自主研发实力是最健康、最具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我们在产品设计、质量保障、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环节上获得更大的优势和主动权。"基于此,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夏新在2.5 G手机上技术积累的完成,夏新制定了"以系列产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策略。

  来自市场调查机构赛诺的最新数据表明,从2004年跨越到2005年的一周,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猛增近30%,并呈现出国产品牌份额回升的良好势头。从12月到1月,国产品牌中波导、康佳、联想和海尔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夏新的增长幅度更大一些,首次进阶到国产品牌第二的位置。在持续近半年的"技术反击战"之后,国产品牌三强依然为波导、夏新和TCL,而联想正在逐渐逼近康佳,迪比特则退出国产前五阵营。

  "三三制"布局

  2000年5月,李晓忠接任公司总裁职位后,提出了"专业化经营与快速应变"的经营主题词,建立了事业部体制。2003年,夏新董事会宣布夏新电子已经成功转型。2004年,夏新电子初步完成了在3C领域(通讯、消费类电子、IT产业)的谋篇布局。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产品,以液晶电视和DLP背投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和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IT产品构成了夏新3C布局的雏形。

  李晓忠对记者表示,夏新产业升级在研发领域具体表现为横向的打通和纵向的提升。横向打通,是指夏新不同的产品线间将实现研发层面的横向打通和资源共享,纵向提升则是指未来夏新的研发层面将逐步从次核心技术向核心技术逼近,提高研发深度和在国际技术合作中的地位。

  李晓忠进一步把夏新的3C多元化战略表述为"3S"战略,"3S"是"三个屏幕(3 screen)"的简称。他将在固定应用环境中使用的3C产品定义为大屏幕(大S)产品,其代表产品为具有多媒体和通讯功能的高端数字电视;将能够方便的移动使用的3C产品定义为中屏幕(中S)产品,代表产品为笔记本电脑;将能够随身、随时、随地使用的3C产品定义为(小S)产品,代表产品为3G手机。

  谈及2004年的得失,李晓忠表示,早在年初的时候,已经预料到今年的手机市场将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并将2004年定位为夏新的调整年。"但确实没想到困难会这么大。"而最大的收获,则是"和英特尔、高通、爱立信、TI等核心技术厂商建立了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将是夏新3S战略能够落实的基础。"

  李晓忠预计,2004年是手机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到2005年将进入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整合阶段;而2006年,随着3G的应用,手机厂商的集中度会更高,这时能生存下来的手机厂商,有可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李晓忠乐观地预计,到2005年底,夏新手机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将占到总销售额的20%~30%。

  在2004年第三季度已经陷入亏损的夏新,能否在2005年开初借助迎来触底反弹的拐点?新华远东中国评级公司的一位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夏新专注于手机高端市场,虽然令其在此前两年获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毛利率,但面对国际品牌产品不断加强的竞争,夏新必须扩充产品线,并找到手机产业价值链中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追求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否则难以应对3C融合之后的竞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