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无线公用电话悄然亮相南京,在南京火车站附近已有十多家无线公用电话启用。这对相对饱和状态的南京公话市场来说无疑是加剧了竞争。此外,去年信息产业部也正式发文,同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开展移动公用电话业务。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公话市场上已是硝烟四起,而无线公话的进入能否改变公话市场的格局呢?
南京电信目前拥有各类卡式和有人职守公用电话3万多部,目前公用电话总数已达3.5万部。电信方面认为,在南京主城区公话已达相对饱和状态。信息产业部对公话市场施行放开政策,允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开展移动公用电话业务。因而,除联通外,移动也计划在南京搞无线公话。这也意味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享公话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公话市场开始形成电信、网通、联通、移动、铁通群雄逐鹿的局面,而这无疑将加剧市场竞争。根据ITU对公用电话市场制定一个饱和指数标准,在4‰的标准内,公用电话都具有盈利空间,而国内公用电话饱和指数仅为2.8‰,极大地刺激了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电信运营商。然而残酷的现实也摆在面前,其一,公用电话市场在全国已达到了很高的覆盖率,原中国电信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IC卡公用电话系统,安装IC卡电话机120多万部,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二,公话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例如,在山东等地,只要联通开设一家IP超市,网通就“贴身紧逼”,在旁边设一个公用电话亭,且给代理商的返利比联通更高,更何况原中国电信的公话亭已经形成规模,新入者更是难以立足。因而,如果不出奇兵,新进的运营商将很难从公话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移动公话”之所以能插足公话市场,不仅是其有固定公话所没有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线公话的一个重要补充。“移动公话”外形与普通的投币电话完全相同,并且也是按照市话标准收费。不同的是,移动公用电话的“内芯”是一台移动电话,因而在安装时不需要考虑挖沟埋线,只要有电源的地方就可以安装使用。基于这些特点,移动公话不仅地点分布与固定公话相似,主要是交通要道、学校、旅游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而与固定公话不同,移动公话还渗透到了飞机、邮轮、长途客车、火车等移动场所,还有一些架线成本高地区或是城市边缘、山区、乡村等固定电话难以到达的地区。由于不需要像固定公话那样挖沟埋线,则避免了电话线的束缚,安装、移动非常方便,同时对于用户来说,享受到了移动电话的便利。
尽管有着上述的种种优势,但是移动公话在发展道路上仍有着先天不足的地方。虽然无线公话在终端设备的投入成本上并不算高,但由于移动公话要依托于手机的移动网络,因此通信成本与手机基本相当,而且信息产业部要求其按照移动电话的收费标准收费,虽然移动和联通都没有按照信息产业部的收费要求做,收费普遍低于移动电话收费,按每分钟0.2元的双向计费方式。而固定公话都是以前3钟0.5元计算,3分钟后以每分钟0.2元计费。相比起来无线公话仍比传统有线公话略高一些。因而向社会大众提供最实用、最经济、最方便的资讯,将成为移动公话发展的必然趋势。无线公话在收费上高于有线公话,这使得其在公话市场上的竞争稍处劣势,但可以预见,无线公话的收费方式今后将朝着更加优惠的方向发展。
激烈的竞争难免会使运营商采取“过激”的价格行为,因此,移动运营商能否严格遵循信息产业部的资费规则,则决定着公话市场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随着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已获批开展长途公用电话业务,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开展移动公话业务,沉寂已久的公用电话市场再度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移动公话取得合法身份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许多地方公司迅速推出了无线公话业务,力争在公话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由于移动公话接入灵活,因此一段时间内移动公话业务广受推崇。但一些企业由于受利益的驱使,扩展了移动公话的使用范围,推出了诸如“移动商务电话”等新的业务;另外,部分地方随意降低资费价格,也扰乱了电信市场。由于有当地电信管理部门的干预,许多运营商只好明着按规定办理,暗里则违规操作。这种没严格遵循信息产业部资费规则的行为,虽然使部分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取得了优势,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仅扰乱了通信市场的秩序,同时也不利自身的发展。
目前,群雄争夺战已经在公话市场中打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更是凭借移动公话欲在市场中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总的来说,发展公用电话业务,不仅有量的增长,更需要有质的提高。否则,一方面会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恶性竞争,都将对运营商不利。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公用电话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运营商们不能只是盲目的介入、进行简单的地盘争夺,而是需要各运营商做好充分的市场分析,共同将公用电话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只有这样,彼此才能在竞争中分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