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靖涛先生,广东环网宽带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划副总经理。
数字机顶盒的基本构成
什么是数字机顶盒,我想大家可能都比较清楚了,从与各个运营商的接触来看,一提到数字机顶盒,都要问机顶盒采用哪家的芯片、CPU速度多少、Flash多大、存储器多大、操作系统是什么,采用谁的CA、是否有中间件、采用谁的中间件等等问题。的确,这些都是机顶盒的基本组成部分。
数字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和解码。如图1所示。
调谐模块接收射频信号并下变频为中频信号,然后进行A/D转换变为数字信号,再送入解调模块进行解调,输出MPEG传输流串行或并行数据。解复用模块接收MPEG传输流,从中抽出一个节目的PES数据,包括视频PES、音频PES。解复用模块中包含一个解扰引擎,可在传输流层和PES层对加扰的数据进行解扰。视频PES送入视频解码模块,对MPEG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输出到PAL/NTSC编码器,编码成模拟电视信号,再经视频输出电路输出。音频PES送入音频解码模块,对MPEG音频数据进行解码,输出PCM音频数据到PCM解码器,PCM解码器输出立体声模拟音频信号,经音频输出电路输出。
对应于不同的传输媒介,解调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数字卫星广播的QPSK解调、数字有线广播的QAM解调和数字地面广播OFDM解调。
数字机顶盒在接收电视的同时,还可接收MPEG传输流中所携带的数据,并可将数据或视音频数据转发给其他设备使用,因此,机顶盒通常还提供了丰富的外部接口,例如RS232接口、以太网接口、高速串行接口1394、通用串行接口USB等等。
图1的各个功能模块加上程序运行所需的CPU、存储器、接口电路构成了机顶盒的硬件平台。实际上,一个完整的数字机顶盒由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组成,可以将其分为4层,如图2所示,从底向上分别为: 硬件平台、底层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底层软件提供操作系统内核以及各种硬件驱动程序; 中间件将应用软件与依赖于硬件平台的底层软件分隔开来,使应用不依赖于具体的硬件平台;应用软件包括本机存储的应用和可下载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实现了机顶盒的各种功能。
数字机顶盒的核心价值
除了机顶盒的基本构成之外,我想运营商更应关心的是机顶盒的功能。数字机顶盒从理论上可以支持所有的广播和交互式多媒体应用。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些应用分为3类。第一类是单向数字电视广播应用,这其中包括数字视频广播接收、数字音频广播接收、准视频点播(NVOD)、电子节目指南(EPG)、按次付费观看(PPV)等等;第二类是单向数据应用,包括软件在线升级、数据广播、股票信息广播等等; 第三类是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包括Internet接入、电子邮件、IPPV、视频点播等等。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应用基本上是在传统的模拟电视系统和互连网中已开展的应用,只不过实现方式不同而已。那么,这是不是就是数字机顶盒的全部?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实现上述的部分或全部应用,就已经实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将电视和互联网两大媒体结合在了一起。电视将不再是原来的电视、互联网也将不再是原来的互联网。互联网内容数据与电视视频内容结合之后,电视节目的形式不再是简单的电视画面,伴随着电视节目的是有关节目的各种信息,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获得这些信息,从而使节目更吸引人、信息量更大、娱乐性更强。例如,你可以在家中与电视游戏节目一起进行交互游戏;查看所需的地方天气预报;在体育比赛中查询最新比分;在交互新闻节目中深入了解新闻;在观看某个电影的时候获得演员的各种资料以及影片的拍摄花絮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互联网也将因为有电视的参与而发生改变,互联网的内容提供商也可把电视与互联网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给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
所有这些实际上已突破了传统电视的收看习惯,也与我们刚刚养成的从互联网上查看新闻的方式不同。也就是说,机顶盒将改变我们现有的电视的概念,也将为互联网提供一个崭新的消费终端,而且这个消费终端将比其他任何终端如PC、手机、PDA都普及、方便、吸引人。我想,这应该是数字机顶盒真正的价值所在。
目前的现状
实际上,机顶盒的概念已被炒了很多次了,只不过,以前机顶盒的概念相对比较狭隘。主要是指能上网的机顶盒。随着去年广电总局明确提出加快数字电视的试验,机顶盒的产业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厂商开始批量生产机顶盒,并提供给各个运营商使用。这些机顶盒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数字电视,另外,还有一些单向的增值业务,包括EPG、股票信息广播、NVOD等。但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等交互应用很少。当然,这是机顶盒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比较这些机顶盒以及其支持的应用,可以发现如下现象: 首先,机顶盒所集成的CA,几乎全部都采用同密方式,尽管我国的CA标准中也定义了多密方式;其次,各个厂家主推的机顶盒基本上都是属于低端产品,只支持单向广播应用; 第三,主推的机顶盒几乎都不支持商业的中间件,应用直接建立在底层软件之上;第四,应用的开发无标准,除了EPG需要参照SI标准外,数据广播、NVOD等应用都没有按照标准进行。
实际上,在机顶盒的开发过程中,CA集成的工作占相当的比重,如果机顶盒厂商能不再关心CA的集成,将给机顶盒的开发、生产、销售带来很大的方便。CA厂商也不用再关心与机顶盒的集成问题,专心做好CA前端和机顶盒中的CA模块即可。
应用的开发也是一大障碍。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的加深,都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这样,就需要不断地在机顶盒上面增加各种应用。这样将带来两个问题: 首先在一个厂商的机顶盒上开发的应用不能在其他厂商的机顶盒上运行,在一个网络中,增加一个应用,需要将该应用移植到各个不同的机顶盒上,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其次,机顶盒的代码需要在线升级之后,才能支持新的功能。虽然许多机顶盒支持在线升级功能,但频繁使用该功能需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的工作量都很大。
几点建议
考虑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在最后提一些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首先,广电总局提出的建立省网络公司、一个省一个CA的要求非常正确。在目前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全省的各个地、市比较容易地互连互通,充分利用集团优势,迅速发展用户,普及数字电视业务,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第二,在进行数字电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目前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应用并不完全成熟,在进行机顶盒的选型时不仅要考虑成本,还应考虑到将来的长远发展,考虑到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同时,尽可能地要求机顶盒上的应用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第三,目前由于网络的原因,机顶盒的主流还是单向机顶盒,应用主要是单向应用,但我们也应考虑除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之外的其他单向应用,数据广播、NVOD、PPV等应用也可以引入到目前的单向网络中来。而且,由于这些应用是我国目前的模拟电视系统中没有的业务,可以作为很好的卖点来吸引用户。
第四,机顶盒的品种应多样化,市场上不应只有低端产品,还应有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有条件的运营商,特别是宽带网发展的比较好的大城市,可以积极尝试机顶盒支持的其它先进应用,如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增强型电视等等,这样可以吸引高端用户,为机顶盒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最后,我们还应有使机顶盒尽快进入零售市场的意识。要作到这一点,需要给机顶盒制定各种标准。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机顶盒的通用技术规范,加快制定我国的中间件标准,通过标准来规范机顶盒的设计、应用的开发,形成中间件开发商、应用软件开发商、机顶盒制造商、运营商等组成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摘自 hc360慧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