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06-10-14 4:08:48   收集提供:gaoqian
李万盟/Wanmeng Li


  摘 要:光缆中光纤的余长设计与控制对光缆的性能指标关系很大,合理的余长能保证光缆具有稳定的光传输性能、机械抗拉伸性性能和良好的温度特性,这对提高光缆的质量及使用寿命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余长设计 控制 温度特性

  前言

  我国疆土辽阔,气候温差大,在沙漠戈壁地区甚至每日温差都高达三四十摄氏度。光缆有架空敷设、地埋敷设及穿管敷设三种方式,特别是兰西拉工程,光缆所经地段海拔高达四、五千米,冰冻高寒及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光缆严重回缩,损耗剧增。严重时会导致通信中断。可见光缆的温度特性对光缆的传输性能优劣及稳定性影响十分重大。高品质的光缆能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具有稳定的传输性能。

  众所周知,光缆是由多种原材料加工复合而成的均匀线性体。在这些材料中,它们的线膨胀系数、截面积、抗张模量各不相同。在某一温度下,将他们集合以一定的工艺加工方式组合起来变成一条光缆。如果光缆的使用温度假定永远都是处在加工时的温度,那么他们之间基本不存在热胀冷缩问题,也不存在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力。但事实上,这样恒温的环境是不可能存在的。例如,气温下降,塑料(特别是PBT束管和外层的护套)由于线膨胀系数大,回缩加剧,而钢丝或FRP由于线膨胀系数小,回缩量很小,光纤的线膨胀系数则更小,几乎不回缩,这样就导致了各层单元间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力的存在最终将影响光缆的温度特性。

  所谓光缆的温度特性,是指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例如-50℃~+60℃),光缆中每公里光纤损耗变化量,记作。

  究竟那些因素会影响光缆的温度特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因素:

  (1)层绞式光缆或中心束管式光缆中光纤的余长设计与制造时的控制。

  (2)光缆中各层单元间的摩擦力(或紧密度)。

  1. 层绞式光缆的余长设计与温度特性关系

  当光纤相对于置自身束管的余长等于零的情况,这时,PBT束管绕绞在中心加强件上时,其光纤相对于心加强件的位置如图1所示。

  当光缆受到拉伸或气温升高时,光缆将伸长并发生应变。此时,光纤向缆中心移动,当移至D2位置时,光纤束已靠近束管孔内壁,光纤这一径向移动过程称之为层绞式光缆绞合余长释放,当光缆继续受力(升温)伸长时,光纤将受纵向拉力而发生应变。层绞式光缆余长释放量的大小与绞合节距的平方成反比,与光纤在束管中径向移动量成正比,详见式(1)。

  ……………(1)

  其中:

  R=D1/3r=(d2-dfe)/2,

  d2:束管内孔,

  dfe:光纤束等效直径,且dfe=1.16(n)1/2×df,

  其中,

  n:光纤根数,

  df:单根光纤直径,

  P:为缠绕节距。

  反之,当光缆在低温情况下,发生收缩。光纤束在束管中的径向会向外移动并移至图2中如D3所示位置。


  光纤束的这种向外径向移动,我们称之为余长储存。

  在实际生产层绞式光缆时,我们希望光纤束在绞缆后,所处位置在束管中处于接近中心位置为好。为了保证这一点,光纤在二次套塑后,常需要在束管里有一定量的小余长(比如0.4~0.6‰),以便满足当束管受到拉伸应变时,正好抵消这一被拉伸量。设束管的放线张力(即拉伸束管的力)为F1,则束管在该张力下的伸长量εP为:

  F1=EP×SP×εP…………(2)

  其中:

  EP:PBT束管的拉伸模量,

  SP:PBT束管的截面积,

  εP:PBT束管的伸长量。

  根据理论计算,列出了Ф2.1/1.6-6D束管6单元绞合,中心加强件为Ф2.2时,产生的理论余长详见表1。


  由上表计算表明,储存余长略大于释放余长。这是因为加工光缆时,一般在20℃~25℃,气温相对较高。当由20℃升到70℃时,温差变化为50℃,如气温由20℃冷至-40℃,气温变化达60℃,所以让储存余长略大于释放余长是有道理的。

  光缆是由多层不同材料复合制成,假定他们之间是紧密的,且有足够的摩擦力,那么,光缆中各层间在光缆伸长或回缩时,不发生层间的相对滑动,这时,光缆的伸长与回缩将按等效线膨胀系数进行热胀冷缩。等效线膨胀系数由式(3)决定。


  式中,E1、S1、α1:中心加强元件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E2、S2、α2:PBT束管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E3、S3、α3:皱纹钢带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E4、S4、α4:中密度护套的杨氏模量、截面积及线胀系数;

  根据式(3),我们将几种型号的光缆(按标准要求设计的尺寸)线膨胀系数计算如表(2)。

  我们知道,如果光缆温度升高而伸长,由于光纤的线膨胀系数极小(约为5.8×10-7℃),几乎不伸长,因此,可以近似认为层绞式光缆中光纤余长将释放。假定制造光缆时的气温为20℃,绞合节距为80mm,光缆芯数为36芯,中心加强钢丝为φ2.2,PBT束管为φ2.1/1.5,光缆型号为GYTA53型,则可用下式:

  ………………(4)

  计算光缆的允许温升:

  ℃

  同样道理,也可以计算光缆允许气温下降时的温差:

  ℃

  但实际上不可能达到如此的高温和低温,因为光缆材料本身不允许。但至少可以说在-40℃~+60℃温度范围内光缆的性能指标不会有什么变化。根据公式粗略计算(只算中心钢丝的抗拉力),光缆在3340N力作用下,缆中光纤无应变。

  从以上理论分析可知,余长大小和节距关系非常大,那么是不是节距越小越好呢?从余长的释放与储存的大小来考虑,小节距应当比大节距好,但节距过小,又会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光纤缠绕中心加强件的空间螺旋弯曲半径会减小,并导致由于弯曲所引起的应变增加,同时还会影响光缆中光纤的PMD值。这种静态弯曲应变的存在,同样会影响光纤的寿命。根据理论计算,当上述结构在节距为80mm时,其静态弯曲应变约为0.8‰,因此,还能保证光纤30年以上的预期寿命不受影响。

  同样原理我们可以分析中心管式光缆,这里不再讨论了。

  2.制造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要想获得理想的余长必须做到:

  (1)合理设计束管的截面尺寸和光纤芯数,以便保证光纤束在管孔中的径向移动量r。

  (2)在挤PBT束管时,应严格稳定地控制光纤在束管中的余长为0.4~0.6‰,并保证束管壁厚度及均匀性。

  (3)束管层绞时,严格控制束管的放线张力F1及绕绞节距P,以保证绞合余长在理论计算值附近。

  (4)光缆的各层之间应紧密、均匀,并有足够的摩擦力,防止层间在光缆的两端发生由于材料的收缩引起的相对滑移,这一点十分重要。当然这种滑移一般都是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

  3.结论

  层绞式光缆由于其产生余长主要领先控制绕绞节距来控制余长,因此,其余长的分布均匀、稳定、可靠。而中心束管式光缆,主要依靠挤束管工序产生正余长,余长相比之下,较层绞式要小,而且分布易发生随机性。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层绞式优于中心管式。

  另一方面,平行钢丝加强的中心管式光缆只能在垂直平行钢丝平面内弯曲,而不能在平行钢丝的平面内弯曲,给施工放缆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建设国家一级干线,笔者建议尽可能选用层绞式光缆。

  
摘自 网络通信产品商贸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