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政府在推动信息化中应发挥四大作用
发布时间:2006-10-14 8:16:18   收集提供:gaoqian

       伴随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对接和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将于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2004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日益走向理性、务实、整合、深入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首次高规格、高级别的信息化应用交流盛会,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



作为本次大会承办单位的《中国计算机报》目光也紧随着此次大会的进程,希望通过专家的剖析以及对各个行业信息化应用实况的描绘,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知识发酵,专门开辟专栏,从不同角度记录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并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发表他们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真知灼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汪玉凯先生认为:政府在推动信息化中应该发挥四大作用。



汪教授认为: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推动信息化,最终取决于三种力量:市场、社会和政府。换句话说,在这三种推动信息化的力量中,政府如何做才是最有效的,这大概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探讨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决不是否定市场和社会的巨大作用,而是说政府在自己的角色范围内,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是最有效的。按照我们的理解,政府在推动信息化中的作用,至少应该集中在以下四个层面。



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它所具有的广泛渗透性,它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直至所有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同时就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快慢、程度,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也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政府的作为有关。信息化发展的这些规律,决定了在整个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中,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将会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重要职责。这就是说,提供一个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使其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就成为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首要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或规划中,一方面要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的路径、方法、策略等做出整体性的筹划,另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化涉及的主要领域,如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的具体战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整体性的安排。只有对这些重大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规划,才能保证信息化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发挥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为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在这方面,政府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之所以要在信息化的发展中承担起提供信息化法律环境的重要责任,规范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对法律法规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二是在国家的法制建设中,政府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就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对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来看,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信息的重组、信息传递手段的改变,必然会对传统的社会活动过程产生广泛影响,这种影响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靠传统的法律法规调节的某些社会行为活动出现了法律空白,如果法律法规的建设不能及时跟进,就会对社会活动过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或阻滞作用。比如在信息社会,信息的公开透明,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哪些信息必须公开,哪些信息不能公开,就必须有法律的界限,否则,信息公开就无法操作,因此,制定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或者法规,就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另外,如电子签名法、信息安全法、电子交易法以及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也都属于此列。



政府是一个国家社会规则的制定者,也是一个国家法律环境的提供者。在信息化的相关立法方面,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这样的职责,通过相关的立法,制定信息化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信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政府提供的信息化法律法规框架是否合理,外部的法律环境是否有效,都会对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协调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除了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法律法规之外,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按照需求导向或者应用导向的原则,突出重点,运用组织、协调、宣传、动员、试点示范、普及等各种手段,大力促进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的,而且是有重点地推进的。因为信息化及其应用,不仅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强大的杠杆,而且也将成为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政府的权威,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各方面力量,整体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就成为各国普遍的做法。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的信息化之所以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一些带“金”字头的工程已经取得了实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在推动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利用自身的号召力,通过宣传、动员等手段,宣传、普及信息化的知识,增强社会成员的信息化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以及组织、协调、示范、推广等手段,大力促进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是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部门一项重大、持续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保证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不断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这是信息化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信息化也离不开社会,特别是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只有通过政府的宣传、动员、示范和推广,才能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总结成功的经验,为推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服务。



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除了要组织协调整个信息化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电子化服务,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就是说,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个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政府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构成信息化的结构来看,信息化的全部内容无非包括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三个部分。在这三者之间,只有政府的信息化是与企业和广大社会成员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的。也就是说,政府作为凌驾在社会之上的一个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担负的职责,几乎与所有社会成员和组织,都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能够率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为社会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利用政府的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信息化服务和一站式在线服务,就能在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逐步吸引企业、其他组织和社会成员利用这些新的服务手段,接受政府的服务和管理,从而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



从我国这几年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产生的直接效果来看,也大体是如此。我国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后,国家信息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们把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利用门户网站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放在了突出地位,从而对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产生了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这些年,国家不仅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把用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作为一种战略举措。比如1999年的政府“上网年”,带动了2000年的“企业上网年”;政府和企业门户网站的大量涌现,为广大民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又带动了更多社会成员的参与。



短短几年,我国上网人数快速地上升为全世界第二位,达到8700多万人,都是与政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政府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不仅要承担起我们前面所说的种种重要职责,而且还必须率先示范,为全社会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整个社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