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悬疑激起漫天传言论战 到底谁在狂炒分拆联通
发布时间:2006-10-14 8:07:46   收集提供:gaoqian

  继“四合二”方案之后,国内电信业再度激起漫天传言。这一次,重组传闻的主题变成了“分拆联通”。传闻之盛,甚至闹到国资委也不得不出面“辟谣”。与此同时,经济学家胡鞍钢主持编写的《中国3G世纪报告》在电信专家与学者中引发了一场大论战。

  而这一切,无不缘起于3G。中国何时发放3G牌照?发几张3G牌照?采用何种3G技术标准?这三大悬而未决的问题成为今天舆论喧嚣的根源。

  舆论已经达到了沸点。但沸点之后呢?是舆论跌入冰点,还是3G这壶水最终被烧开?或许谁都不知道答案,或许本来就还没有答案。

  谁在狂炒分拆联通?

  传言震动电信行业,国资委紧急澄清

  专门为澄清一个传闻而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国资委的历史上,即使不是绝无仅有的,也是非常鲜见的。这个震动国资委的传闻便是:分拆联通。

  “拆分中国联通的传言是不实的。”1月2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明确地表示。他同时强调,中央电信企业改革重组还在研究之中,“现在没有任何明确的方案”。

  国资委称传言不实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一些投资银行纷纷发表中国电信业重组的预测报告,有的猜测称,联通被拆分的可能性很大。在国内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股传闻愈演愈烈。

  传言称,国资委正在讨论电信重组的方案之一是,将中国联通两张并行的GSM网络和CDMA网络进行分拆,分别并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而联通原有的固网及长话网络,北方部分并入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并入中国网通。

  分拆联通的传闻自然使联通受到的伤害最深。

  从1994年成立至今,联通已经成为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主体之一,总资产达2215亿元,年业务收入达725亿元。如此庞大的企业,一旦进行分拆重组,难免伤筋动骨。

  在“四合二”传闻甚嚣尘上之时,国资委一直保持缄默,此次专门召开发布会“安抚人心”,足见传闻的确对联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有联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传闻搞到人心惶惶,希望国资委的澄清能稳定局面。

  分拆传闻缘起3G

  无风不起浪。真正将联通推到风口浪尖的根源是3G牌照的发放。

  随着产业环境的成熟,我国很可能在今年发放3G牌照。而业界的分析普遍认为,出于避免过度重复建设的考虑,国内发放3张3G牌照是最合时宜的。此间,也有来自各个渠道的消息称,国资委人士曾在非正式场合表达过“4张3G牌照过多”的意见。

  3G牌照的数量如果锁定在3张,这就意味着眼下的四大电信运营商必须进行重组,以免厚此薄彼。于是,各投资银行、咨询机构和媒体便开始推演、猜测各种重组方案。从之前的“四合二”、“六合三”方案到如今的“分拆联通”,传闻虽然不断翻新,但也不出意外。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只有联通在同时运营两张移动通信网络,彼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问题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当传闻的海啸袭来之时,联通自然也就成了海水泛滥的一个巨大缺口。

  谁在推波助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分拆联通”的传闻惊涛拍岸之时,多数电信专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保持集体沉默。即便是不断有媒体反复地询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这些平常非常活跃的电信专家,也都不置一词。

  如今这般蹊跷的现象,不是用“话题敏感”就能完全解释的。当年,分拆中国电信之前,电信行业的专家、学者就曾爆发激烈的争论,并未如此忌讳。

  电信专家们真正讳言的是什么?是担心对联通造成负面影响,还是不愿意对一件没有出处的传闻轻率表态?

  也许需要怀疑的是,是不是有一股期待从中渔利的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助长舆论的泛滥、决堤。而真正使电信专家们退避三舍的,是不想无意间成为他人扩大传言、制造影响的“枪手”。

  不过,哪怕分拆联通的传言既止,也不意味着关于国内电信重组的传闻就此终结。国资委的此次声明中即提到:“关于中央企业改革重组,是从战略上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研究修改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意见,解决国有资产重复投资的问题,推进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一表态虽然否认了具体方案的存在,但却间接证实了对国有电信企业进行改革重组的可能性。

  重组方案未出,传闻就不会终结。

  相关链接

  电信业重组传言版本

  -“四合二”版本:

  去年四五月间,业内盛传电信运营商即将“四合二”的小道消息。5月,“四合二”的电信重组方案首次见诸报端,随后引发轩然大波。

  所谓“四合二”方案,即国内四家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中,采取一家固网运营商与一家移动运营商合并的方式,最终重组形成两家全业务运营商。具体而言,是: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六合三”版本:

  “六合三”版本出现在“四合二”传闻之后,其设想是对国内现有的六家电信运营商进行全面的重组。具体组合是: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中国卫通;中国网通+中国联通。

  在该方案中,三大电信联合体均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在电信领域展开全面竞争。

  “分拆联通”的说法,实际就是一种“四合三”版本。按照该方案,四家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保持不变,而中国联通的GSM网络和CDMA网络资产拆分后,分别并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

  电信专家激辩胡鞍钢3G报告

  观点之争还是利益之争?

  与电信重组传言的遮遮掩掩相比,各路电信专家对3G问题的直接争论却热情高涨。1月中旬以来,经济学家胡鞍钢主持编写的《中国3G世纪报告》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论战。

  从“单挑”到“打群架”

  在这份报告中,胡鞍钢全面否定了我国目前谨慎的3G发展政策,呼吁尽快发放3G牌照。他认为,3G运营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的GDP增长和劳动就业,而我国在3G发展上已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更具冲击力的是观点是,胡鞍钢把抨击的“矛头”对准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部门,认为其被少数利益集团“俘获”了。

  胡鞍钢发言之后一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对其进行了批驳,直斥其“岂有此理”。阚凯力对急于发放3G牌照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如果上3G造成损失应该追究决策者的责任。素有“阚大炮”之称的阚凯力出言激烈,历数了胡鞍钢报告中的数据错误和专业硬伤,这次争论被外界升级为“胡阚之争”。

  然而,争论的范围并没有局限在胡阚二人之间,而是迅速从一对一的“单挑”发展成七嘴八舌的“打群架”。北邮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发改委研究员史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七所教授级高工李进良等诸多电信专家投身到这场3G的论战之中,一时间,各路人马登场,各种观点横飞,各种“帽子”乱扣,让人眼花缭乱。

  3G争论隐藏各方利益

  胡鞍钢一纸报告之所以能激起如此大的争论,也正在于3G问题的重大性和敏感性。的确,在中国3G部署上,不仅有三大技术标准之争,有六大电信运营商的牌照之争,还有数十家电信设备商的未来份额之争,其投入之大,涉及各方利益之广泛,为历来之罕见。更何况,这其中还可能夹杂中外之争、部门之争等等复杂的因素。

  在某种意义上,专家学者之间的观点之争,无论背后是否有利益集团的手在操控,都的的确确会牵扯到各方的实际利益。也正因为如此,发动各种观点、各方利益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争论和较量,对于3G部署的正确决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国内电信业每一次重大变革来临前夕,我们都能看到学术界的这种“大论战”,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前即是如此。

  民众支持各占一半

  而目前,普通民众对3G决策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倾向性意见。在新浪网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中,支持中国尽快发放3G牌照的和持谨慎态度的网民各占了约一半,而前者仅以微弱优势领先。

  截至1月31日,在参加调查的4200多名网友中,支持中国尽快发放3G牌照的占53%,持谨慎态度的占45%。同样,认为中国3G启动落后于其它国家的有48%,认为没有落后的占45%,比例相当接近。

  不过,高达71%的人表示,类似的争论对整个中国3G进程有积极影响,可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显然,多数民众都认为,道理越辩越明,论战对中国在3G的道路上顺利前行会有所裨益。

  胡阚主要观点对垒

  3G牌照何时发放?

  胡鞍钢:对3G而言,国际上技术早已成熟,市场也早已成熟,要尽快启动3G运营,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世界最大的电信市场。

  政府主管部门一再拖延开放3G市场的决策,可能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还可能“既丢了西瓜,又捡不到芝麻”。

  阚凯力:中国3G决策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发牌照的时间,而在于中国是否需要3G。联通的CDMA 1X已经开通了几乎所有“准3G”业务,但是需求小,网络空闲严重,这就充分证明目前3G业务在中国没有市场。

  国家有没有被俘获?

  胡鞍钢:在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浪潮中,中国无意中成为落伍者,形象地讲是“醒得早,起得晚,行动慢”,有关部门就是否开放3G市场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实际上是受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干扰和俘获。

  阚凯力:国家是不能“被劫持的”,既不能被某些企业“劫持”,也不能被“某些专家”的言论“劫持”。

  对于需要投资数千亿的3G项目什么时候上,信产部向来小心谨慎,这种谨慎的态度恰恰说明信产部没有被俘获。3G的投资需要好几千个亿,是几个三峡大坝的造价呀,国家肯定要严格把关管理。所以,我认为在3G牌照发放的问题上,政府一定要把关,一定要管,这是由国情决定的。

  3G市场是否真的成熟了?

  胡鞍钢:目前国际上3G技术已经成熟,同时中国的3G市场需求也已经成熟。截至2004年8月2日,全球使用CDMA2000和WCDMA 3G技术的用户超过1.28亿,在全世界有46个国家的104个运营商开展了3G商用。其中日韩的数据业务发展很快,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3G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就连印度,到2003年底也已经有了7家采用CDMA2000技术的3G运营商。

  阚凯力:我认为,这份报告中作为论据的基本事实都站不住脚。譬如,报告中说印度“到2003年底也已经有了七家3G运营商”,事实上,印度的通信业远比中国落后,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上过3G。

  目前,国外的3G运营商都还是赔本的,至少还要5年-6年才能盈利,话音业务依然是主流。日本的3G之所以上马,那是因为他们的2G网络太差了。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2G网络,2G的话音容量还有大量剩余,说明我们的市场需求还没有真正发展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胡鞍钢是否被人“俘获”?

  近几年,有关3G的争论颇多,因为3G事关众多企业利益,在人们眼中,争论逐渐形成两大阵营:支持上3G者,多是代表WCDMA、CDMA2000标准厂商的;提倡谨慎的,被视为代表TD-SCDMA的。所以,胡鞍钢被怀疑动机不纯,被人“收买”、“俘获”,这并不奇怪。尤其是胡的报告中专门有一章特意论述了TD-SCDMA测试表现不佳、商用化滞后。

  另外,在一般人看来,电信并不是胡鞍钢研究的重点,这次会议又不以拉赞助为目的,“无利不起早”,这更让人怀疑有什么幕后的交易。而经济学界近来出现的诸多唯利是图现象颇受人诟病,这似乎更让人增加了怀疑的理由。

  但是,这种怀疑却经不起推敲。企业花钱在知名专家中找一个代言人,以中立的姿态出现,实际上处处维护企业利益,这种做法的确时有发生,但说胡先生属于此例,目前找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况且,多种信号已经表明,中国一定会推3G,时间很可能就在今年,连TD-SCDMA阵营也作好了年中决战的准备。此时国际巨头的心情应该是欢庆终于盼到了3G到来的一天,完全没有必要作画蛇添足之举。

  另外,胡教授的报告中有不少专业漏洞,不像是另有电信界人士插手。

  所谓胡阚之争,主要还是观点之争,胡鞍钢只是发表了自己对3G的理解,其中有错误之处,体现了他做学问不够严谨,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但与私利无关。从这次所谓争论来看,他似乎并不愿意在细节上与电信界人士争短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