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就像一个三岁的小孩,正处在做梦的年纪。”
明基电通(BENQ)董事长李焜耀说,明基品牌正在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2001年12月5日,李焜耀脱离宏碁,自创明基品牌。单飞三年以来,明基已经从最初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上升到而今的400亿元,三年增长了三倍。
明基成立于1984年,恰巧与联想属于同年。在国内IT行业发展普遍缓慢的情况下,明基为什么还能保持着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在北京密云的一个度假村里,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李焜耀进行了专访。1000亿元图景《第一财经日报》:明基品牌创立三年来成长了300亿元,你如何看待这种高速增长?
李焜耀:明基的各项业务都会因为市场的起伏而发生变化,但我们会坚持产品的技术含量,因为难度越大的业务,做的人也越少,利润就越高。比如说现在做PC太容易了,因此我们就把PC业务处理掉。而液晶制造业务即使因为市场波动而亏损,我们也会贴钱发展,因为我们能够看到它未来的前景。
《第一财经日报》:明基有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有难度?
李焜耀:我们最近的一个目标是2008年营业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不大。
《第一财经日报》:未来明基会不会进入一些新的领域?比如进入更赚钱的网络游戏机等行业?
李焜耀:我们也在考虑进入一些新的行业,但基本上都围绕液晶制造、通讯、影像处理和数字媒体这四个主业。最近我们刚刚在推出一种类似苹果iPOD的播放器,但是我们不会进入自己不懂的行业。
《第一财经日报》:你觉得明基什么时候能够变成一家成熟的公司,现在离成熟还有多远?
李焜耀:明基品牌仅成立三年,离真正成熟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的渠道、分公司管理规范还不够;资金的管理和控制都不够细密;在管理全球人才库上也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少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彻头彻尾的全球化《第一财经日报》:明基在全球的业务是如何分布的,您怎样看待明基全球化?
李焜耀:明基现在在欧洲的销售占全公司营业额的35%左右,大中华区占三分之一弱,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份额差不多,分别占到16%左右。
明基的定位就是要打造一个全球品牌,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这样做。全球有很多人都在用明基的产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它来自哪里,这并不重要。
《第一财经日报》:明基现在在全球的布局如何?今后重点发展的是哪部分市场?
李焜耀:我们在全球24个国家设有分部,80多个国家卖自己的产品。现在的重点市场是欧洲和亚太地区。现在我们在欧洲设有9家分公司,是各大洲中最多的。我们欧洲的团队比较整齐,分公司的管理也很到位。由于欧洲本地的IT公司相对较少,我们和美国公司的竞争基本上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亚洲是我们的老家,这部分市场肯定也是重点,我们现在有7家分公司,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和中东。跨过专利壁垒《第一财经日报》:明基全球化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焜耀:任何企业要想全球化,就要首先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我们目前已经拥有了2000多项专利,今年还会拿到700个,如果以后几年都能够保持这个速度,明基的全球化道路就会走得更稳一些。
《第一财经日报》: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跨过这个壁垒?
李焜耀:目前来讲,没有任何捷径能够跨过去,老老实实大量申请专利是唯一道路。这是美国人界定的产业游戏,在讲究诚信的全球市场上,如果要参与全球竞争,一定要跨过去。目前来讲法务是明基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挑战,我们在各大洲都有自己的专业律师,全球总共有40多人的队伍在负责这个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面对知识产权的风险,明基如何应对?
李焜耀: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今年美国的CES大展上,第一天就有某公司律师声称明基侵犯了他们的专利,现在明基也在进行着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没有办法,这种诉讼对一个国际化企业非常正常。
我们为了合理化解风险,每年都专门拿出销售额的2%~15%作为专利诉讼的储备金,以随时应付可能的赔偿。单独发展手机业务《第一财经日报》:在大陆,你们的手机一直贴牌CECT销售,这部分业务现在的情况如何?
李焜耀:我们投入大陆市场的机型很少,只有2至3个,现在一个月基本能够保持在10万台左右的出货量。因为大陆的市场太复杂,我们还在试探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大陆的手机牌照政策就要放开,明基对牌照放开后的市场有何打算,是否还会选择与CECT合作?
李焜耀:由于手机牌照这件事情太复杂,我不想表达任何观点。可以说明的是一旦允许我们以自有品牌销售手机,也就没有必要再和CECT合作。我们将加大投放机种以及市场拓展力度,相信每个月有几十万部的销量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