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IM),曾被人们误认为是聊天迷们的小玩意儿,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但是,伴随着即时通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美国电子通信立法的完善,即时通讯像是“小马车跑上了高速路”——机遇多多,问题也不少。
1997年,美国在线发布了第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AOL Instant Messenger”。从此以后,“IM”就像野火一样向全世界范围蔓延,它的用途不再局限于聊天打趣,更快捷的商务交流是它的新特色。
据美国扬基顾问集团估计,全世界约有6500万“IM”用户,预计到2005年会增长到3.3亿人。尽管它的发展速度惊人,而且已经有了较好的用户基础,但是在过去七年中,企业CIO们的眼里始终看不到“即时通讯”的影子。
美国在线、雅虎、微软MSN,中国的腾讯QQ,提供了不同版本的“IM”工具,但是它们都存在同样的缺点:关闭窗口之后,信息就消失了。而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的规定,即时通讯工具传递的信息,只要涉及商业内容,就必须保存以便日后接受审查。这就意味着,虽然“IM”工具正在获得政府和法律的认可,但是它还存在着缺陷。
另外,“IM”工具的安全问题也是阻碍其向企业市场发展的障碍。纽约某软件公司正在秘密开发一项新产品,号称具有“震惊市场”的新功能。遗憾的是,该公司的员工在使用“IM”聊天时,不小心发送错了文件,把公司机密当做私人照片送给了竞争对手的雇员——结果可想而知,新产品未上市即夭折,损失惨重。
尽管如此,企业界对待“IM”工具的态度正在改变,更快获得信息和减少通信成本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旧金山Thomas Weisel Partners公司的CTO贝斯·凯隆介绍说,此前公司曾彻底删除了所有电脑中的“IM”工具,但是在9·11事件之后,允许并鼓励员工使用“IM”,而且购买了价格不菲的防火墙。
“并非我们对‘IM’感兴趣,而是为了适应客户的要求。”凯隆说,“当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IM’工具进行通讯时,我们也不能落后。但是,我们采取严格的审查的制度,以防止员工从事不正当的活动。”
除了上述原因,“IM”工具采用的标准不同,也是导致它难以在企业市场普及——幸好,提供即时通讯的服务商已经达成协议,在2007年之前统一通信标准,这就意味着雅虎通和ICQ也可以互相聊天。此外,针对企业界的“IM”专用工具还不成熟,人们期盼着与企业管理软件无缝联接,集成了电子邮件、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的新产品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