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NGN破茧运营商需做好哪些准备
发布时间:2006-10-14 8:14:42   收集提供:gaoqian

    13亿的投入,让NGN作为前瞻性专用技术名词最近频频亮相,其蕴涵的巨大价值潜力也被众多运营商所垂涎。然而,要想抓住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契机,却并不简单

  中国电信终于决定抛出13亿来打造一张全新的IP骨干承载网,用于承载未来的3G、NGN等新业务!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希望这张被称为CN2的网络可以担负起下一代网络价值体现的重任。

  NGN之所以如此火热,归根结底在于它蕴涵的价值性。中国电信曾表示,“下一代NGN网络将是固话运营商的金矿!”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在不冲击其长途话务量的前提下,顺应网络融合的通信技术发展大趋势,在互联网和电信网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就可以不断挖掘增值潜力。而NGN技术正是这场变革的技术体现。

  然而,NGN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它势必会导致消费群体的细分,电信运营商间的竞争将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向战略联盟之间、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过渡,也就是说,运营商必须颠覆旧有的商业模式与业务结构,发挥整体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才能共同分享这场即将开始的NGN盛宴。

  刚刚破茧的NGN,如何在短时间内拥有一双坚实的翅膀呢?

  破茧而出的NGN

  2004年8月25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在上海正式启用了他们的下一代网络业务(NGN)体验中心,这是贝尔阿尔卡特继比利时安特卫普中心之后的又一个NGN体验中心。

  中国在3G牌照的发放上始终是浓雾密布,NGN在这样的时节破茧,注定它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那毕竟代表着一种希望和寄托。运营商们纷纷开展NGN试验,主流设备制造厂商们更是乐此不疲。

  NGN最早出自美国1997年提出的“下一代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设想,它几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将固定网、移动网、互联网等网络都涵盖进来,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网络的缺陷和不足,满足人类对移动性和大数据量信息的需求。这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包括了软交换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下一代移动网的所有含义。它本身的魅力,加上追捧者的这股热情,使得概念中的“下一代网络”很快就演变成了新技术名词——NGN。

  当然,如今全球的NGN,已经真正开始走出概念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谢铁林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无论在技术、业务还是市场等方面,NGN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和字眼了。”目前全球已经有250多个商用的NGN,据权威咨询机构Infonetics最新的研究报告,2004年第二季度全球NGN语音产品收入达到了3.89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0%,比上年同期增长21%,全球NGN市场将从2003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8亿美元。

  在我国,近年来在运营商的开拓创新和设备商的有力支撑下,NGN商用进程不断推进,已呈现出大规模、高增长的态势。国内5大运营商在NGN的实验和测试商用上的积极投入为NGN商用化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在香港,盈通、和记、数码通、润讯、香港宽频等运营商也建设了自己的NGN网络。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移动也采取软交换技术组建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一级汇接网络,规模近百万端口。

  此外,中兴、北电网络、朗讯科技、UT斯达康等设备制造商无论是NGN产品、市场还是技术层面,已经能够满足运营商的业务功能要求,支持大规模的商用部署。

  整个业界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基于一个一体化的平台,同时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的下一代网络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惟一出路。中国移动一位主管明确表示,NGN将成为运营商新一轮市场竞争的第一枪。

  这样说来,柳暗花明的图景似乎就等着揭开纱幕了,然而究竟怎么做,成了新问题。

  颠覆旧格局并不能一蹴而就

  新事物诞生的同时,也就是打破旧有的过程。

  正如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对记者说的那样:“NGN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必须打破运维、管理等旧的生产关系,才能释放出NGN的巨大能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为传统的产业价值链,“设备制造商——基础电信运营商——用户”存在很多与NGN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NGN开放的体系结构、开放的API接口、采用统一标准的网络协议以及业务层与网络层分离的智能化网络为产业价值链的再造提供了技术基础。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式发展的趋势将是“设备制造商——基础电信运营商——虚拟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用户”。也就是说,在NGN中,电信产业带来的丰厚利润将不可能被基础电信运营商所独占,基础电信运营商只有通过虚拟电信运营商扩大用户基础,通过信息服务提供商发挥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发掘并提供信息服务。基础电信运营商只有通过虚拟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开发与提供新业务能够实现新的多赢的产业价值链,共同推动NGN的应用和电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NGN竞争中,运营商绝不可能单枪匹马,这种竞争是群居链间的竞争,是立体运动战,这种竞争正从企业间竞争向战略联盟间、产业价值链间的竞争过渡。电信运营商将起到群居链核心与领导地位,塑造服务品牌,利用第三方资源做大、做专,从一个高科技公司演变成一个巨型消费服务公司。

  影响还远不止如此。不同业务的商业模型采取的技术是不同的,商业模型的变化将决定产业的兴衰。

  但是对于下一代网究竟应该形成怎样的商业模式,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中国联通有限责任公司数据固定部副总经理李晓明认为,NGN的赢利模式必须符合经济规律,但具体到NGN的资费模式,特别是通过NGN提供互联网的资费模式仍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另外,随着NGN规模的扩大,必然会暴露出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NGN与现有网络到底是“长期共存”还是“颠覆与反颠覆”,这关系本身就是个问题。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信息通信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完全取决于商业模型和良好的生态链选择。目前有两种商业模型,也就是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基于互联网的免费IP业务,另一条是电信运营商提供优质服务的IP业务。这两条路一定是会共存的。”

  中京邮电设计院交换所总工程师肖子玉等专家也对PSTN网与NGN将“长期”共存持赞同观点。肖子玉认为,NGN试图统一各种通信网络,将现有网络中所有媒体流统一承载在IP网上的做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ATM技术也曾被认为是最具潜力、最完美的技术,但最终因为其太过完美、成本高昂而发展缓慢,NGN应该避免重蹈覆辙。”

  抛开预言不论,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的是,风云一时的“NGN速胜PSTN”的论断已被事实证明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运营商必须要倚重PSTN网来承载各种各样的业务。

  掘金NGN运营商需周全布局

  有人用“如火如荼”来形容近几年NGN在全球发展的现状。

  在美国,大运营商积极推进相关试验,无论是新兴的Leve13,还是传统的Sprint、时代华纳等都在设备制造商、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帮助下完成验证,最终实现在软交换方面的应用。

  而在我国,逐步市场化的电信运营商之间,在面对NGN的巨大市场前景时,看到的却是厮杀。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后,两大固网运营商“分江而治”,双方都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方式迅速渗透到对方的领域,而NGN的软交换体制,具有节省建设资金和缩短建设周期的优势,因此成为北方网通和南方电信优先发展的技术之一。

  中国电信于2002年3月开展了NGN试验网工程,并在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4个城市拿下建设NGN试验网络的合同。中国网通从2003年7月开始加大在网络建设和业务拓展方面的力度,现已启动了广东、陕西、山东三地的NGN商用实验网,为将来大范围部署和推广NGN 做准备。

   由于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身体小,力量弱”,故都将NGN视为“后发制人”的杀手锏。

  各家纷纷上马NGN项目,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可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人有我亦有”的攀比心态。在如此环境下,试想又怎能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开拓新业务呢?

  对此,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韦乐平总工程师强调,中国电信对下一代网的理解并不仅仅限于简单的交换设备更新,也不是简单的几个工程而已,而是有更长远的战略性认识。而在此之前,NGN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软交换,它虽然具有体系结构清晰、便于不同网络融合、便于快速生成业务诸多明显优势,但技术难点同样不少。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这无疑增加了NGN的难度。

  另外,NGN寄希望将所有通信业务都在IP网上进行承载,但现有的IP网却千疮百孔,最大问题一是不具备电信级的QoS、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二是目前使用的IPv4寻址方式远不能满足电信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还有,由于本地软交换系统的主要成本是终端的成本,运营商必须选用多家设备商的终端以达到控制终端成本的目的,但选用多厂家的产品必然面临互通问题,不同设备厂商都要遵从相同的技术规范,这无疑难度极大。开放API可以为应用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开辟巨大商机,同时也能帮助运营商丰富业务产品,减少客户流失,吸引更多客户,以及提高使用量和增加收入,但目前相关的接口标准都在制定之中。

  北京邮电大学杨放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一些厂商可以提供一些第三方业务,但还是限于同一个厂商的设备。”这一点似乎也与NGN所宣扬的平台开放性背道而驰,要想实现良性的NGN生态系统,这个问题就必须得到根本解决。不管怎样,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下一代网络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伴随而来的将会是企业管理体制、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因此,当前电信运营商在进行NGN建网试验的同时,要抓紧时间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为迎接NGN时代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归根结底,运营商需要在体制、机制、观念、理念上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成为永远的等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