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软件产业共同体 北京天津合作破题
发布时间:2006-10-14 9:00:10   收集提供:gaoqian

  今年以来,由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主导,北京软件促进中心和天津软件行业协会共同负责的“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已经成为推动这个“第三极”科技力量升级的主要力量

  以北京和天津两市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极”。今年以来,由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主导,北京软件促进中心和天津软件行业协会共同负责的“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已经成为推动这个“第三极”科技力量升级的主要力量。

  “北京和天津合作的战略是首先在软件方面寻求突破。”天津软件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珠三角以电子制造业见长,长三角的微电子产业称雄天下,而京津科技发展共同体的定位是软件。

  “这种产业的分工符合京津的产业发展特点,而三个经济带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产业分工。”

  两市合作

  2005年是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发展的第一年,很多工作都已经展开。

  1月28日,“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发展规划”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标志着京津软件业界发展合作的第一步正式展开。

  “这个共同体从一开始就是非常正规的操作模式。”北京共创开源软件公司一位对共同体非常关注的人士认为。

  共同体的招标文件规定:该规划的完成时间是2005年5月31日。

  在本次规划招标中,京津两地希望软件产业共同体的建设分为启动和一体化两个阶段。2004至2005年为启动阶段,重点在完善软件产业共同体,完成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制度和政策框架,推出一批促进政府合作、园区合作、企业合作的“三合”示范引导项目。2006年至2008年为一体化阶段,重点是做出软共体品牌,普及软共体意识,通过一批“三合”项目的推动,达到统一政策、统一市场的“两统”阶段性目标。

  “京津软件共同体未来将作为一个实体出现。”负责此工作的北京软件促进中心研究部陈榕告诉记者,共同体是政府支持下的企业行为,未来将形成自己的品牌,而目前其LOGO(标志)正在设计中。”

  “共同体的工作今年初已经展开,各方面进展都很顺利。”陈榕告诉记者。

  今年4月份,在北京软件促进中心和天津软件行业协会的主持下,已经连续召开了两场对接会,即中小企业信息化对接会和教育口项目对接会。

  “这两次对接会主要是请了几十家北京和天津的厂商与天津的用户进行交流,实现对接。”陈榕告诉记者,在对接会上,北京的厂商与天津的用户已经建立了很好的联系,为顺利进入天津市场奠定基础。

  “这两次对接会主要是北京的企业到天津寻找项目,并把北京好的解决方案向天津用户推荐。”李灏称。

  根据共同体的日程安排,5月份,京津将举行区县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和中间件应用推广两场对接会,并在信息安全、数据库等专业领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而到今年9月,两市软件企业将共同组团,由北京和天津的领导带队到海外市场进行外包服务推荐活动。

  “我们的第一站将设在日本。”陈榕向记者表示:北京外包服务的主要市场在日本,而对天津来说,日本和韩国占主要份额,所以日本这个共同的市场对京津两市都很重要。

  竞争与互补

  北京和天津的合作虽然已经开始,但竞争问题仍旧不可避免。

  目前,天津和北京已经形成各自的软件产业格局。京津两地共拥有5个国家级软件基地的资质(2个火炬基地,2个出口基地,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三三三”发展格局,即以软件园为主体,孵化器和专业基地为节点,以基于宽带网络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为纽带,服务辐射全市软件企业。

  “京津并不仅仅有合作。”陈榕告诉记者,两市的竞争相当激烈,京津和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很多领域交叉、重叠严重,没有形成市场的自觉分工。

  来自北京市科委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软件出口达2.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6%。天津的统计数据则为:2004年预计完成软件收入70亿元,出口实现1.68亿美元。

  “单从出口和外包方面来讲,两市场面临的都是日本、韩国市场,竞争会很激烈。”陈榕认为。但是,共同体就是希望通过政府引导,按规则进行市场分工,达到两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互补。

  “北京的优势是资金、技术和人才。”李灏认为,但是根据国际形势,近几年北京的成本上升很快,软件企业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大。“而天津也是一个大市场。”李灏告诉记者,天津的制造业和通信业发达,软件外包市场本身容量很大。而双方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两地软件企业向外发展,增强京津企业实力,且能够改变北京大企业向外埠无序扩张、天津企业向北京发展实力不足的状态,帮助两地企业积极融入两地的大市场。

  另一个方面,两市的合作可以增强国际市场对京津的注意力,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京津软件同共体发展。“跨国公司在选择进入中国哪个城市的时候,主要看市场规模和人才素质。”

  而京津两地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在技术互通性、人才互补性、资金互惠性、市场互动性的基础上,加快两市软件业发展,并以此带动整个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打造首都经济圈

  软件产业共同体只是京津两地走向合作的一部分。

  根据记者从相关部门得到的消息,京津两地政府对京津联手合作共创环渤海经济圈寄予了厚望。陈榕告诉记者,北京在政府工作中,多次突出“京津冀”联合经济圈的概念;而天津市则提出“靠近”北京、促进京津地区一体化的具体建设项目。

  据悉,中央政府也日益重视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区域规划,凝结着100多位中国学者智慧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已提交建设部审定。

  根据具体的构想,北京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为中心,带动现代制造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天津以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促进商业和城市服务业的振兴;河北省的唐山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秦皇岛巩固和提高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形成完整的、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首都圈的核心地域,共同带动外圈的发展。

  据悉,加强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已经被列入到国家“十一五”计划中。陈榕介绍,由科技部主导的“京津两地科技发展研究”项目已经于去年底启动。参加此项目的专家杨学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分为软件、生物、农业科技等多个方面,科技部已经组织了很多专家小组进行相关的规划工作。

  “京津的合作希望首先从软件方面实现突破。”杨学明告诉记者:先从软件开始突破的原因是由于软件产业规模小,合作相对更容易一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