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开创新的商务模式,已经被运营商提上案头。
颇善言谈的刘明,是重庆一家土生土长的SP企业总经理助理。在记者面前,刘显得颇为兴奋:“有了政府的重视参与,我们会紧跟运营商的步伐,在无线电子商务领域进一步探寻新的突破口。”
其实,和刘明一样信心十足的还有来自我市多家SP以及政务、交通、卫生、税务、物流等多个行业的百余名相关人士。11月5日,在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成立暨2004年重庆联通无线增值业务研讨会上,他们各自已经开始盘算着下一局棋子该如何布阵。
现状面临突破
目前,较为红火的移动增值业务仍然集中在短信、IVR(互动语音)等仅有的几个方面。随着3G临近,如何开创新的商务模式、如何拓展新业务,成了电信运营商和SP必须面对的问题。
上海捷银的CEO罗圣平,一位在中国待了十年的美国人。他的兴趣似乎全部集中在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消费习惯、支付方式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瓶颈。”
其实,移动支付对消费者来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手机支付话费、手机缴纳水电气费、手机投注等业务的成功,不仅让通信运营商,同时也让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为移动支付业务的深度扩展苦苦寻觅。
“关键是看用户需要什么。”有业内人士指出,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支付渠道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和法规予以规范,最大的制约应该是如何发掘用户的真正需求。“一旦顺应用户需求,习惯不需过多培养就会成为自然。”
运营商起核心作用
在庞大的用户群体基础上,通信运营商拥有直达用户的通信手段、销售渠道以及网络资源优势。同时,基于手机的相关应用为打造个人化、个性化的电子商务产品奠定了基础。重庆联通副总经理尹远表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通信运营商应该发挥其核心作用。
据了解,目前,重庆联通的WAP业务收入已经超过总业务收入的12%%。重庆联通增值业务与互连网部总监刘淳透露,“移动增值业务正在从短信类向WAP类转移。重庆联通将和价值链上的SP、终端商等合作伙伴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个人消费寻找新突破口,逐渐形成新的商务模式。”
而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在消费者、银行、通信运营商和SP之间所传递的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物流在各个环节间的关系将日益紧密。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开创新的商务模式,已经被运营商提上案头。
多方整合出击
今年秋季伊始,一场波及全国的SP整治工作全面铺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对有违规运作事实的SP进行了严格清查。同时,有消息称这场“清剿”将使得全国接近70%%的SP失掉饭碗。
业内人士分析,整顿违规只仅仅是一个开始。“SP企业日渐增多,业务同质化严重,行业洗牌势在必然。”从发展前景来看,SP不一定需要规模,只要不违规操作,同时能够满足企业、个人、政府的电子商务、政务发展需求,就有生存空间。
刘淳表示,基于CDMA1X的增值业务品牌“UNI-联通无限”整合推出,将成为联通增值业务方面的一大转折:从产品向品牌过渡。不可否认,这一转变将为联通在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方面带来机遇和新的突破口。同时,在3G蠢蠢欲动的这样一个敏感期内,运营商、SP以及各应用行业一道共同探寻新的商务发展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无线上网方式,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随身,可以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面临3G,移动电子商务将迎来一个真正的发展机遇。无论在技术、应用、速度、安全性、及时性方面,都将出现全面提升。预计到2007年,在针对政府、企业、个人的服务和应用上,电子政务、商务的一体化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电脑报社长、天极网CEO李志高
“通信运营商应该把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看作是一种责任。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成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对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目前,BtoB(企业间)电子商务环境已经成熟,目前正处在一个规模扩大、发展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而BtoC(消费类)电子商务正处在一个成长阶段。”
———IBM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电信媒体事业部客户总监丁志远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一只手牵着用户,另一只手牵着SP。在这个链条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兄弟关系。联通始终将以积极的合作姿态,在各个环节上形成平等依赖关系,寻求共赢局面,推动产业发展。”
———重庆联通增值业务与互连网部总监刘淳上半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杨昕华采写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杨孝荣在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大会上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固定电话用户602.5万人、互联网用户116.4万人、移动电话用户714.7万人,全市发放各类电信卡2000多万张。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长给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据了解,在个人电子商务消费领域,从1996年开始,重庆市就开通了固定电话股票交易业务;2000年在互联网上开通网上银行;2001年,开通移动电话短信股票交易业务。截至目前,我市有十万多家企业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等方式进行商务交易。针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已经渐趋成熟,但个人消费业务仍然是未来电子商务中最具价值的“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