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讨论:大论战,3G之辩何以胡阚?
发布时间:2006-10-14 8:08:27   收集提供:gaoqian

  可确定的是,每一次中国电信业的学术“大论战”,几乎都裹挟着重大变革而来。争论本无对错之分,都影响改革进程。同样可确定,这场3G论战还远远没有结束,论战也并不止“胡阚”之辩,一场行业大变革也许即将开始。

  但点起论战火苗的,为什么恰恰是胡鞍钢?而最先起身放炮的,为何却是阚凯力?

  正方:胡鞍钢 一个国情论者的3G情怀

  有一批经济学家常出入中南海,他们被称为“决策圈经济学人”,其著作也被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蓝本”。胡鞍钢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清瘦的中年人嗓子沙哑,但1月19日抛出的一份《3G报告》却震荡人心。

  自1986年参加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起,胡鞍钢就开始系统从事国情研究。对于这个3G报告,他认为“是一个关于中国如何从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发展报告,形成的5个重要发展观点,相信会成为社会共识”。

  权威消息称,这份3G报告曾被递上最高决策层案头,并引起关注。但究竟为什么最后诉诸报章,缘由还不得而知。

  这一个引起轩然大波的3G报告,按照胡鞍钢的话说,“研究前后共花了一年半时间”。报告充斥着大量演算数据。

  事实上,一个国情研究者不可能对国内电信业视而不见。据一位熟悉胡鞍钢的专家说,他对通信业的两个极端比较关注,一个是关于西部、农村的通信服务问题,一个就是3G了。

  这位专家说,当年邮电部还请胡鞍钢做过“十五”规划的咨询。2000年,胡鞍钢关于网络经济的报告极力提倡信息与网络领域放开竞争。以原信产部长吴基传为会长的电信经济委员会成立后,还请胡鞍钢来参加过讨论。

  这两年,电信行业垄断问题引起一些经济学家的关注。在比较了中国与印度截然不同的电信政策后,胡鞍钢评论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被俘获”的案例。他认为政府拖延3G上马时间,是被利益集团所俘获。

  2月2日,胡鞍钢打破沉默的反驳,实际上是对“3G报告”主要观点的强化。

  他说,“国家被俘获”这个观点并不是捕风捉影,这是在经济转型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经济现象。客观分析,3G市场迟迟不能开放,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被俘获”,这不仅仅是一个部门被俘获,而是多个部门被俘获。

  这一次“胡阚之争”,胡鞍钢正式的回应是:“不是技术争论,是政策之辩,(要)制度化和专业化地讨论这些问题。” 

〖下一页,反方:阚凯力 我为什么要当“炮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