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豫沛
一些厂家因为5类产品的性能指标有余量,优于5类标准,表示自己的5类产品是“超5类”。“超5类”一时成为时髦,给人的印象是性能似高非高,概念模糊。
“超5类”的机遇
最初在北美开发千兆以太网时,意图是在5类双绞线上运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发现,并非所有的5类线缆均可以运行千兆以太网,主要体现在电气性能是否满足千兆以太网所需的4对芯全双工传输要求上。因此,许多厂商把可以运行千兆以太网的5类产品冠以“增强型” 推向市场,“增强型5类”简称为:“5E”,也被人们统称为“超5类”。“超5类”线缆有4对芯和25对芯(通常叫做“大对数”)两种。
到了去年初,美国TIA/EIA 568A-5 增强型5类标准被正式批准发布,回答了人们对4对芯“超5类”线缆的疑问。即从全双工传输信息出发,在四对芯电缆中,经过每对电缆及电缆对的不同组合,其NEXT等参量都应当符合规定的5类线缆的技术规范,每一对线都支持100MHz的带宽。但是,必须指出:该建议性文件没有解答人们对大对数“超5类”线缆的质疑,对于大对数“超5类”线缆来说,至今仍然是各厂家自说自称。
由于实现了千兆以太网跑“超5类”,致使 6类线缆应用较少,发展受很大限制。6类线缆速率可达200MHz到250MHz,但费用却高得多,基本上接近光纤的价格。因此众多用户为了千兆以太网接入桌上电脑的应用,要么宁愿选择光纤,要么不如选择“超5类”比较实惠。千兆以太网跑“超5类” 方案的发展,一方面为光纤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使6类线缆得不到广泛的运用,给“超5类”保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机遇。这期间, 6类线缆的价格很可能降不下来,光纤倒可能会因为被用户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导致价格下降得跟铜线差不多。到那时,广大用户自然会转而支持光纤方案。由此看来,铜线应用的终结不一定就是6类,不能排除“超5类”有可能是铜线真正普遍应用的终结。
质疑大对数“超5类”
符合5类标准要求的双绞线工作于半双工时,即一对线用于发送,另一对线用于接收数据时,是两对线具有100MHz可用带宽。而4对芯都工作于全双工模式时,即每一对线都被用于两个收发信机之间的双向传输时,通过某对线接收数据信号的站点,会同时受到来自另3对线的信号串扰。在线路的两端,对每一对线都要进行串扰叠加计算,如果最差线对的功率和串扰达到标准的5类要求,则每对线传输带宽为100MHz,4对芯共具有400MHz可用带宽。
目前在市场上,无论是4对芯线缆,还是大对数,几乎买不到5类,都是“超5类”。其中的大对数“超5类”线缆,在所有线对都全双工传输信号时,能保证5E类系统的串扰指标吗?如何检测?我们不能不提出质疑。可以翻阅相关布线的测试规范,不要说“超5类”,就是对于3类、5类线缆来说,在条文中也指出:“大对数主干布线测试待研究”。
使用4对芯“超5类”
以往的许多设计,主干子系统不分数据、语音,为每个信息插座都同样地配置若干对芯线,很不合理,多用了很多主干线缆,在竖井中成了摆设,给用户造成浪费。对于数据部分的配置,应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主要应考虑缆线在各种不同传输速率的计算机网络中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不能单独从数据水平电缆的线对容量去进行配置。
建设部去年发布了设计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GB/T 50311--2000, 该标准在第3章“系统设计”中指出:计算机网络的铜缆干线的容量配置,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置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集线器群配置4对对绞线进行。这一配置原则对于“超5类”应用来说可以参考遵循:即24个信息插座配置4对对绞线,集线器或集线器群的配置不变。
市场上常见的超五类产品
这样配置干线,基本上和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比较合理。因为网络设备通常是分级连接,主干线一般不直接连接到桌面,往往是数十路共享或交换,用量并不大,所以不必安装大对数线缆,可以采用4对芯“超5类”双绞线缆作为网络主干线。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来测算一个规模为2000个信息点的垂直干线的需求量。信息点的配置方式有三种:最低配置、基本配置和综合配置。在这三种配置方式中,以基本配置为最常用,综合配置也是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为基础配置。在此我们也按照基本配置方法,为每个工作区配置1个双信息插座,其中一个用于电话,一个用于计算机终端,即用于电话和计算机终端的信息插座各1000个。假定分布于20个楼层,每楼层用于计算机终端的信息插座是50个。如果用于千兆以太网1000Base-T,按每24个信息插座配置4对双绞线考虑,则为每个楼层布放3条4对芯“超5类”线缆就完全可以,并且性能有保证。如果按4个集线器组合成为一个集线器群考虑,则只需要为每个楼层布放1条4对芯“超5类”线缆。
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是围绕以实际使用需求和应用环境的条件为线索展开的,设计者在工程设计中,应以发展变化的概念去思索,在跟踪国外技术时应多思考、多分析。
摘自《中国计算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