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发布时间:2006-10-14 4:07:20   收集提供:gaoqian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零四研究所 王晓海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今遥感卫星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未来遥感卫星应用前景,由此引出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问题,于是重点分析讨论了当前遥感卫星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尽快实现的指导理念和主要措施以及预测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可能发展趋势。

前言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一个在科学技术上无所作为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受到极大制约。

  卫星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走过了多年艰苦探索与攀登的道路。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经起步并正在走向成熟和辉煌。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卫星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如何发展,如何使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成为实用化、产业化的技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当好先行,是当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焦点。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首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其次,除了上述发射的遥感卫星外,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非常关键,必须要重点指出的是两大系统的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

  1、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

  2、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

  3、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前景

  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十五年把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由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协同,高、中、低分辨率相弥补而组成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用户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发展。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能够较好的满足诸多用户的需求,它们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商业化前景。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对空间遥感信息以及空间地理信息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为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得以持续稳固发展,空间遥感信息技术和应用必须相适应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我国对遥感信息和技术的应用需求来看卫星遥感应用前景,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公益需求方面和遥感图片的商业应用需求两个方面:

  1、社会公益需求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

  (2)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3)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

  此外,对道路、建筑工程的设计、选址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这方面的需求主要靠政府扶持。

  2、商业应用需求

  遥感技术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包括凡是涉及地球科学的各门类的学科和技术种类,遥感技术都能为它们提供信息。这种广泛性必然会使对遥感数据的需求用户范围变广,因此除了社会公益型用户外,还存在部分商业应用型用户。虽然这些商业应用型用户由于遥感卫星正处于产业化初期,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的原因,目前数量较少,但随着将来技术的进步,商业化的发展,这部分的用户肯定会逐渐增多,最终成为用户群体中的主要成员。

  高空间分辨率图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地籍管理、工程评估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市场,预计每年会有14%左右的增长率;近年来,由于卫星数据的增加和小型廉价的工作站,图像处理系统、软件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空间信息服务公司大大增加,由此形成的增值收益是卫星图像销售收益的六倍。由此可见,卫星遥感的商业化是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三)、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要求商业化

  未来卫星遥感技术将采取多元化、融合的发展途径。卫星遥感只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即向着规范化的业务运行模式发展,连续不断的向国家、地区、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信息产品,才能真正发挥其对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任何一项高新技术,它能否形成产业,或者它能否作为一种强大产业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是它能否长久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说来,只有形成产业之后,有了雄厚的物质条件,这项技术才得以持续发展。通常,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初期,总是通过商业化活动来加速其产业的形成过程。

  “商业化”其实并不是什么复杂概念。简单的说,“商业”就是“做买卖”;而“商业化”就是“保持买卖持续进行”。买是投入,卖是产出。实现商业化的必要条件是要求“产出大于投入”,即“效费比大于一”,用俗话说就是“要赚钱,要赢利”,只有符合这个基本条件,买卖才能持续稳固进行,商业化才能实现,而要达到“产出大于投入”,需要采取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正确方针和有力措施。

遥感卫星商业进程

  (一)、影响遥感卫星商业化的不利因素

  遥感卫星的商业化进程并非象人们当初所预想的那样简单顺利。事实上,民用遥感卫星由于本身固有的特点,其“买卖”做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实现商业化存在如下四方面不利因素:

  1、成本高。遥感卫星至今还基本上处于单件研制水平,一颗星一个样。一颗工作寿命为三年的中型遥感卫星制造与发射费用大约在三亿到五亿美元,先进一些的遥感卫星甚至需要十亿多美元。经营遥感卫星的公司除了需要投入卫星制造与发射费用外,还需要投入建造、维护和运营地面站或租赁地面站用于接收、处理和加工图像数据等成本。

  2、收益低。经营遥感卫星的公司主要依靠出售其接收的卫星遥感图片来回收资金。即使每张卫星遥感图片的售价按二万美元计,三年内需要售出触目高达二万到三万张的图片,才能满足商业化所要求的效费比大于一的条件,这在缺少公众用户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所以,仅靠出售自己卫星的图片不能保本,更不用说赢利了。

  3、用户少。遥感卫星市场有社会性、公益性等特点,大多数国家都将其视为政府行为,因此到目前为止,遥感卫星图像的用户基本上是政府的农林、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环保、军事、科学研究等部门,用户的面虽宽,但需求数量并不大。同时,也只有这些属于国家的、政府的或者军事的部门才能具备强大经济后盾,拥有雄厚资金基础,方可承受得起每张图片数万美元的昂贵价位。

  4、由于军事应用和经济政策的关系,遥感类卫星进入市场较晚,市场开发限制多,阻力大。再者,遥感卫星有效载荷本身种类繁多,应用门类复杂,领域广阔,遥感数据处理麻烦,用户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市场开发。所以,对市场开发和直接获取经济效益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

  (二)、促进遥感卫星商业化的指导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进行观点转变,接受并且应用新型指导理念,为遥感卫星商业化进程下一步具体举措实施提供方向保障。

  1、树立全球化、网络化的开放观念。立足本国,同时放眼世界,遥感应用系统需要与国际接轨,兼容并充分利用国际卫星信息资源,支持“数字地球”的共建共享。

  2、明确遥感应用现阶段的新目标,由静态识别进入动态监测,加强影像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点目标的侦察与面扫描的普查功能的集成,军用、民用优势互补。

  3、改变传统作业方式,摒弃从大比例尺地图逐级浓缩到小比例尺地图的旧模式,寻找分布式保存、无级缩放、压缩储存、图像思维等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功能的飘移。

  4、简化目前图像处理与分析的过程,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采用并行处理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缩短从信息获取到决策的全过程,去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努力争取将我国遥感观测的信息反馈,由现在的几天、几小时压缩到几分钟,逐步接近准实时的水平。

  (三)、实现遥感卫星商业化的主要措施

  有了以上正确指导思想,就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具体行动,实施变革。

  1、努力降低卫星制造以及发射成本用户应向经验丰富的卫星制造商订购卫星,并且以价格较低、质量较轻(大约几百千克)的小型遥感卫星为主。同时在卫星的设计、制造中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商用现货产品,使卫星的制造与发射费用比大中型遥感卫星降低一个数量级,从而大幅度的降低投入。

  2、代销或经销非本公司的其它遥感卫星图片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或建立伙伴关系的方式,代销或经销其它公司或非商业化的民用遥感卫星图片。由于代销经销这些图片无需支付卫星的巨额制造费和发射费,所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3、发展个人图像服务,面向个体用户,扩大市场需求私营企业和个人用户是最庞大的用户群体。遥感卫星公司必须努力吸引个体用户,树立面向个体用户的方针策略,改进图像供应方式,使个人用户能够从网上按需下载部分图像,而不一定非要全部图像,甚至可以允许个人复制图像,按需付费。倘若此种设想可以实现并得到应用,那么肯定可以吸引大批房地产商等个体用户成为卫星图片的使用大户。

  4、降低图像产品的单价和起售价薄利才能多销。早期的遥感卫星图片的销售对象基本上都是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军事部门,没有私营企业和个人用户。卫星遥感图片每张售价约数万美元,远远超出个体用户的采购能力。后来虽然逐渐有所降低,但是相对来说,仍然显得偏高。

  5、盘活存档图像,发挥商业价值

  其实,存档图像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尽管存档图像存在陈旧、过时的不足,但对于某些需要地面静态或缓变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的用户,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可以用它来创收增效。

  6、应使图像产品增值,并且根据用户需求不同提供不同档次级别的图像产品

  图片的价值不应局限于图像数据本身,而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使其增值,形成有附加值的商业产品或商业服务。此外,可以同时经营多种项目,包括利用在轨卫星提供“参与运营”服务。

  (四)、未来遥感卫星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如果前面所讨论的转变理念、采取措施都能认真切实执行,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初步预测未来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可能趋势如下:

  1、政府和商业混合的运作系统以及纯商业化系统的比例会逐渐增加;

  2、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入市场使商业行为的运行模式所占比例逐渐扩大;

  3、新的对地观测产品和服务与现有的运行化的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

  4、加强数据提供商与信息增值服务商间的合作关系;

  5、既竞争又合作,开发通用卫星平台,军民商遥感卫星同时出击;

  6、以技术创新所具有的优势开拓市场,以卫星品牌和标准产品占领市场;

  7、国内,国家和私营公司采用高新技术合作开发;国外,跨国公司合并,形成规模开发能力;

  8、与非对地观测部门采取联合行动,以便更好的将对地观测数据集成到标准的商用工具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近几年的突飞猛进,已经为其未来朝着商业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强稳固基础——包括可靠的技术基础以及广阔的应用基础。只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商业化发展在经营理念的指引下保证正确的方向,加上科技工作人员的勤奋努力使技术不断创新,再加上遥感应用产品开发经销商有效的市场运作,以及广大遥感用户的热情捧场四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那么就能极大的促进遥感卫星的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相信今后遥感卫星商业化的步伐会加快,能够早日进入产业发展新时代。


----《通信世界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