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经验”常常与“青岛模式”、“杭州经验”等并而列之。但可惜的是,这个曾领衔全国进行数字电视试运营的城市,曾一度成为别的城市学习的“老师”,现在却很大程度上已沦为别人的学生。
先发而后至的症结
发展先进、高费用的数字电视,广东省佛山市条件着实优越:广东省惟一GDP超千亿元的地级市、人均年GDP近4000美元。或许正因如此,在国家广电总局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时间表里,佛山早在全国其他城市之前,就被列为2005年底停播模拟信号,实现完全数字化电视的城市。
但是,被寄予厚望的佛山,先发却未能先至。而影响佛山数字电视发展的原因,是佛山有关方面不太愿提起的一段“弯路”。
在南海区广播电视局一份上交佛山市的报告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开始的第一年,我们只发展了2000户。”而据说一直到了2002年底,南海区的数字电视用户也仍然只突破了5000户,其发展速度之慢,令人咋舌。
“我们开始认识到:靠一台台卖机顶盒,数字电视是永远普及不了的。”南海区广播电视局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其中,“一台台卖”4个字正是佛山走“弯路”的所在。据悉,一个机顶盒售价750元上下。
这个症结,之后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2004年7月20日的全国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毫不留情地当众捅破了。
从老师沦落成学生的悲哀
按照张海涛的意思,青岛最初本来是到佛山来学习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佛山本是青岛的师傅,青岛学习了佛山的技术,又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模式,而佛山呢,虽然很早就建立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体系,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推广模式。
“2004年3月,我们向佛山介绍了青岛模式,佛山决定学习借鉴青岛模式,推动整体转换。从那时起到今天短短一百天,佛山有线电视数字化就实现了转变。”张海涛的这番话语锋犀利。
所谓的转变,主要是指:由过去卖机顶盒转变为整体转换、免费赠送;由境外节目来推动数字化发展转变为以合法节目内容和信息化服务来推动数字化发展;由过去事业发展的模式和思路转变为市场运作、产业运作。这些后来竟成为现在所谓“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而电视观众每月只需承担3元的新增收视费,免费送机顶盒”的“佛山经验”。历经5年才有所悟,这个经验显然来得太迟。
迟钝的佛山,此时只能奋起追赶,“经过2004年实行区域整体转换模式的努力,佛山现在已有数字电视用户15万户,我们2005年将尽量加快速度,争取再增加50万户,达到65万户的水平。”佛山市广电局一位王姓副局长介绍说。但是,据悉佛山全市有110多万户家庭,全市有线电视登记用户98万户,照此看来,国家广电总局此前给佛山定下的“2005年底停播模拟信号”的任务着实是难以完成了。王也表示,现在佛山计划要到2006年年底实现全部数字电视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