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网络中的移动服务
发布时间:2006-10-14 8:00:13   收集提供:gaoqian
陆学锋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网络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摘 要 介绍了固定网络中的移动服务,探讨了发展固定网络移动服务的意义,指出了ISDN中提供移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发展这种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固定网络 移动管理功能 通用个人通信

一、什么是固定网络的移动性

  一提到移动服务,人们就会想到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移动服务,其实固定网络也可以具备移动性。单纯固定网络内的移动性是指用户可以移动,并能就地使用所在地点的任何通信终端与接入网络来接受网络服务,包括发出去话呼叫和接受送给他的来话呼叫(或者发送与接收数据),并将通信开支都记录在移动者本人的账上。但在固定网络中,一般难以提供无线移动网络移动的连续性和切换的无缝性。

二、固定网络移动性的意义

  实现固定网络移动性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点首先可从无线移动网的经验中看出:人们需要在移动中保持通信,这正是移动通信得以迅猛发展的市场因素。这一点在无线移动网中有意义,在固定网络中也同样有效。在大城市中,人们所到之处几乎都有固定通信终端的存在,如果加以利用,也可以提供类似于移动通信的服务。人到哪里,通信就在哪里,既可以发出呼叫,也可将自己的电话来话和数据通信都转到其所在地点。当然,固定电话有根线,不如无线方便。其实,这一点也可以用WLAN,蓝牙和无绳电话等技术加以弥补。固定网络的移动通信在方便性上不如无线移动通信,但它有传输质量高而稳定及便宜的优点,仍然有它的长处与竞争力。

  另外,固定网络的移动性可以作为无线网络移动性的一个必要补充,因为无线电频率资源有限。当前,这一问题尚不明显。原因是虽然用户人数众多,但使用的频带较窄。宽带多媒体业务尚未大规模商用。但随着用户人数的进一步增长,加上宽带服务的普及,资源紧缺问题迟早会突显出来。如果能同时提供固定网络的移动性,使移动用户处于静止状态时,可以通过固定网络接入服务,将可大大缓解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需求。

  固定网络移动性若能与无线移动通信(包括2G/3G/超3G)统一起来,将固定网络作为接入2G/3G/超3G服务的一种接入网,就可以使固定网络用户能够享受到移动网中才有的服务。同时,也能使移动用户享受到固定网络中才有的服务。

  固定网络中加入移动管理功能后,固定网络的控制平面和移动网络的控制平面将变得大同小异,这也为二者在核心网的完全融合奠定了基础。国际社会已经就未来的网络将以数据包为基础达成共识。可以想象,未来的网络将由一个数据包方式的核心网,加上多种多样的接入网所构成。而这些接入网中,不仅有2G/3G/超3G的无线接入网络,也将有各种各样固定的接入网络。

  固定网络移动性也是实现个人通信的重要一步。“通用个人通信”(UPT/Universal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s)一直是信息通信业界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前面定义了个人移动性,它实际上已经是一种个人通信,但系统的局限性依然存在。统一个人通信就是为每一个个人分配一个个人识别码,不管这个人移动到哪里,网络都能依据该个人识别码向其传递呼叫或传送数据。为实现这一点,不管一个人走到哪里,均应能就地使用各种可用的通信手段,包括有线的和无线的,而不仅仅依赖一只手机。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固定网络对移动的支持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三、ISDN的移动性

  在目前的固定网络中,应该说已经有了有限的移动性。这种移动性是ISDN的补充服务:“呼叫前转”和“Follow Me”所提供的。它不仅允许在任何ISDN终端上发出呼叫或发送数据,也允许在移动地点后,在另外一个地方接受来呼叫。在用“Follow Me”的情况下,当你移动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只要告知网络你在何处,网络就可以将来呼叫转到你所在的地方。上述“告知网络你在何处”的操作,实质上就是一种位置管理的注册操作。

  但从长远来看,ISDN在提供移动性方面是很不够的。其一是,它只有人工的位置注册,没有自动的位置注册,再加上终端不统一,用法不统一,使用很不方便,妨碍了它的发展。其二是,ISDN用户有限,普及性不足,因而作用有限。其三是,实践和容量尚有限,大规模发展有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与移动网络一样,具有专门的位置注册器,包括驻地位置注册器(HLR)和访问者位置注册器(VLR)。如果这样,固定网络也就真正有了移动功能。其四是保密性差,没有安全严密的识别与认证。如果真的大量推广,安全保密和防止被恶意利用问题,就变得非常必要了。

四、固定网络移动性的实现

固定网络移动性的实现办法归纳如下:

  (1)在固定网络的控制平面提供类似于无线电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管理的类似功能。包括用户的识别与认证(在移动行业称之为“鉴权”)、位置管理、寻呼功能(可将寻呼信号发送到用户注册过的一个或多个固定终端)等。

  (2)为每个需要使用固定网络移动通信的个人配备智能个人身份识别卡。这种卡应该是国际通用的,卡上的个人识别码也应该有全球统一的编号计划。

  (3)在新生产的固定终端上提供可以插入一张到多张个人身份识别卡的插口,以及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自动注册功能。用户将自己的个人身份识别卡插入这种插口,即能自动完成向网络进行位置信息的注册任务。

  (4)促进固定网络向ISDN或NGN发展,这对自动注册的实现有利。当然,在模拟电话机上用输入密码的方法进行认证也是可行的,权 当是在自动注册普及前的一种临时办法,但这仍然会增加使用者的不方便。

  (5)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按需配备有个人身份识别卡插口的固定通信终端,供公众使用。这种终端可以有一个集中的处理功能,同时有多个个人身份识别卡插口和多个分终端供多人同时使用。但这种终端主要供来话或接收数据使用。需要呼出时,仍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终端。


摘自 电信网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