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英特尔官方一直拒绝正面确认,但现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即将升任亚太区总裁的消息却日渐明朗。
1月16日上班以来,英特尔内部就盛传杨旭即将升职。在2005年农历春节之前,杨旭就远赴美国,并在大洋彼岸度过了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佳节。
英特尔内部人士透露,杨旭此次去美国的目的,一方面是向美国总部汇报英特尔中国区2004年销售情况,另一方面是跟原英特尔南亚区总经理赖一龙交接中国区工作。“因为春节之后,杨旭将升任英特尔亚太区总裁,中国区总裁一职将由赖一龙接任。”
从国内联想、方正以及同方等PC厂商处传出的消息是,各PC厂商已经得到通知,1月21日之后(各PC厂商生产等部门节后上班第一天),杨旭将带着赖一龙一起拜访各PC厂商,而杨旭的身份就是亚太区总裁。
此外,杨旭还将拜会明基、华硕等台湾PC厂商及主板厂商。而此前,拜访这些台湾厂商的则是英特尔亚太区总裁蒋安邦的职责。
2月17日晚,杨旭最终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然而每每谈及其升任亚太区总裁一事,杨皆不置可否,“目前还没有正式文件下来,没法谈”。
英特尔“微妙”调整
英特尔内部人士分析,杨旭升任亚太区总裁不过是英特尔最近一系列调整的延续。
1月18日,英特尔宣布了一项涉及广泛的重组计划,公司创建了两个新部门,分别负责数字医疗业务以及全球渠道分销业务。伴随着此次调整,公司原负责销售、市场业务的副总裁陈俊圣由于家庭和健康原因离职。
中国区的调整也差不多同时进行,原来负责英特尔南亚区的马来西亚人赖一龙调任中国区并出任中国区总经理职务。坊间当时传言,英特尔总部对英特尔中国去年的业绩不甚满意,故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管理力量。甚至有极端的分析认为,不排除杨旭最终会从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任上被换掉的可能。
1月19日,英特尔在北京高调发布主要针对商业用户的迅驰芯片升级——Sonoma。发布会上,时任英特尔亚太区总裁的蒋安邦到会捧场。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蒋安邦表示英特尔对中国区业务的发展非常满意,否认了杨旭可能出局的传言。并宣称同一个职务同时任命2名经理人是英特尔一贯的管理风格,即“二位一体”?Two in one Box? ,其中一名主要是给他实习、锻炼的机会,培育其快速成长为合格的英特尔经理人。“杨旭还将担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蒋安邦当时说。
蒋安邦当时还强调:“双执政架构主要是体现英特尔对中国区市场前景的看好。”而一位曾在英特尔工作多年员工当时对记者分析,“这不是一具稳定的结构,杨旭将另有他任”。
果然,美国当地时间1月14日,英特尔全球一年一度的市场峰会结束。随即,英特尔公司首次内部传达了关于亚太区总裁将调整的消息——蒋安邦将离职休假,杨旭将“暂时代理”蒋安邦的职务。但业内人士指出,“暂时代理”不过是英特尔在高管调整上的惯用说法,杨旭将成为英特尔亚太区总裁已经是不争事实。
英特尔官方拒绝对英特尔一系列调整之间的关联作出解释。英特尔公关经理刘婕仅表示,因为蒋安邦休假,亚太区总裁暂由杨旭代理。至于蒋休假期满后是否会恢复原状,刘婕表示现在还没有把握说以后的事。
“金童”执掌亚太区
在对亚太区以及中国区人事作出调整之后,英特尔迅速知会各PC厂商及主板厂商。在杨旭的工作日程中,带领赖一龙拜访国内PC厂商及其他台湾PC及配件厂商被摆上最重要的位置。
英特尔内部人士分析,之所以将杨旭放在亚太区总裁位置上,主要是英特尔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英特尔高层做出这一决策的逻辑是,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PC消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C制造基地,英特尔中国区的战略至关重要。要在中国本土与中国的厂商打好交道,完成英特尔在亚太区的战略,需要十分了解中国情况的人才能执行。
放眼英特尔内部,杨旭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中国内陆重庆出生的杨旭在英特尔内部有英特尔金童之称。早在其上学期间,杨旭就在英特尔实习,直到学业完成留在英特尔,一直为英特尔工作到现在。而在英特尔工作的历程中,杨旭有大部分时间在英特尔中国区工作。其就任中国区总裁期间,与中国本土PC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上述内部人士称,中国区越来越重要是英特尔从上到下一致的认识,但对于是否在中国区实行双执政的管理架构英特尔高层存在分歧。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要真正加强英特尔在中国区的执行力度,就必须从亚太区总裁的位置安排与中国PC产业关系良好的人选,因为只有亚太区总部,才能方便地向美国总部汇报。
至于蒋安邦,有消息称,休假期满之后,蒋可能回到英特尔美国总部工作。
而上述英特尔内部人士分析,这将是英特尔全球变阵的前奏,英特尔CEO贝瑞特将于今年5月份离任,原英特尔COO欧得宁接任,对亚太区新班子进行重组,或将是欧得宁打造新管理团队的肇始。
英特尔的“天花板”
但英特尔在中国区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老冤家AMD在中国市场的异军突起。去年,联想基于AMD芯片推出了面向农村地区的低价电脑。迫于价格的压力,其他许多二、三线厂商也正纷纷追随联想的做法。
与此同时,尽管中国PC市场大势看好,但要再现互联网泡沫时期的辉煌已经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赛迪一位分析师认为,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临界点。而新的亚太区总裁杨旭及新的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赖一龙的首要任务将是突围业绩天花板。
面对来自AMD的强劲挑战,英特尔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3.6%下滑至56%。过去一段时间里,AMD的Opteron服务器市场份额几乎增长了一倍,英特尔必须下调旗舰产品Xeon处理器的价格积极应对。
在移动处理器市场,随着AMD上周推出了对抗迅驰的Turion移动技术,英特尔的市场霸主地位也遭遇了威胁。
压力已经扑面而来。据英特尔200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营收比2003年同期增长10%,但营运收益却减少了9%,尽管其收入增加了,但其利润却为负增长。同时,2005年英特尔CPU销售的任务量将史无前例的被加重,200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销售额预计要达到88亿至94亿美元。分析人士此前预计英特尔200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89亿美元。
据英特的尔内部员工透露,前英特尔副总裁,加盟台积电陈俊圣离开英特尔的原因就是因为业绩压力。在欧得宁为核心的新内阁中,杨旭必须顶住来自亚太区的压力。
杨旭对此表示了信心:从英特尔与AMD三十余年的竞争态势来看,英特尔一直比对手做得优秀,对手一直处于跟随者的地位,今后英特尔将继续保持这种领袖者的地位。
即将退位的贝瑞特也对战胜竞争对手表示了信心:200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里,我们的营收再创新高,整个2004财年,英特尔的净利润为75亿美元,每股收益1.16美元,销售额为342.1亿美元,而2003年英特尔的净利润为56.4亿美元,每股收益85美分,销售额为301.4亿美元。
但显然,英特尔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只是AMD,还有面对3C融合的产业转型,这将是整个英特尔面临的天花板。包括三星、AMD、IBM在内的厂商现在已经将触角伸进了家电、通讯、游戏机芯片领域。作为PC时代的芯片霸主,英特尔当然希望自己掌握3C融合时代的芯片话语权,但现在看来,掌握话语权并不如想象般容易。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今年1月份,对公司结构进行了重组,新增加移动电子、数字企业和数字家庭部门,并撤消通信部门。英特尔公关经理刘婕这样解释英特尔全球变阵,这是为了适应3C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而作出相应调整,调整后,英特尔将能更迅速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华尔街有分析师早就预言,为应对产业变局,突围天花板,欧得宁上任之后,英特尔必将进行新一轮人事调整。
杨旭之变,不过是英特尔更大变局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