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不再沉默 此番焦点在就业与3G关系
发布时间:2006-10-14 8:08:08   收集提供:gaoqian

  胡鞍钢不再沉默。

  2月2日,国外归来的清华教授胡鞍钢开始“绝地反击”,以一篇《我为何主张尽早开放3G市场》首次公开回应。

  这一次,胡鞍钢除了接招反驳外,还是坚持己见———“对中国国情而言,信息产业首先是服务业,其次才是制造业。发展信息产业首先是要创造就业,是目的。”“3G市场开放得越早,开放得越充分,它创造的就业规模就越大。”

  胡鞍钢再次重申,3G提供了创造就业的“契机”———“我们不是从中国3G技术成不成熟的角度,而是从就业压力的现实角度研究。”

  但这些还是没让阚凯力教授信服。在他看来,用增加就业来论证上3G立不住脚。“创造就业,挖沟填沟就可以。几千亿的钱,投到哪不增加就业?这个能用来说明该不该尽快上3G吗?”

  阚凯力还从市场来分析,“光说就业,你看看市场成熟了吗?联通号称2.75G的CDMA1X已经开通了几乎所有3G业务,但是网络容量严重空闲,高端业务的使用更是微乎其微。结果投资680亿,换来的却是连连亏损,进退两难,公司高层都不得不承认它‘超前于市场需求’”。

  他说,3G的技术现在还没有形成什么看得见的应用前景,全球做3G的没一个赚钱的。“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国家还要再为3G投资几千亿,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吗?”阚凯力反问记者。

  在咨询公司IDC中国区副总经理万宁看来,这场“胡阚之争”应该是经济界与行业界的争论。何时上3G,实在牵扯了太多的利益,决策起来很有难度。

  早上3G,谁是受益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上3G就意味着会在未来几年带来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设备采购,受益者显然是设备厂商。”

  事实上,在中国3G运营的产业链里,政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和消费者都扮演重要角色。北京蓝澍霖公司总经理于忠东说,至于上不上3G,政府担心投资失误将带来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从而招致各界指责,同时又担心被指责为错失机会,因此容易被误解为“被俘获”。

  此外,立即上马3G,则意味着中国几大运营商将面临市场尚不明朗的风险,而这些公司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总不可能让这些企业吃亏。

  还有更微妙的。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其实各有想法。“电信、网通欢迎3G,因为他们的固话业务快到尽头,拿移动牌照是梦寐以求的。”

  “3G技术和市场不成熟。一旦业绩达不到预期要求,电信业特有的全程全网、技术惯性及投资惯性将使运营商无法停止资金投入。”于忠东相信,运营商对3G的态度非常谨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