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中开放式业务平台的设计
发布时间:2006-10-14 7:11:24   收集提供:gaoqian
北京邮电大学 张 跃 段云峰 宋俊德
  软交换技术简介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开放式体系结构的发展,应用在电信领域中的软交换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它不但提供了针对传统电信网络的互联方法,还提供了一种未来的电信开放式体系结构,是未来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软交换技术是建立在VoIP技术和网关控制协议(MGCP)的基础之上的,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了传统的智能网技术中的“呼叫与控制相分离”的思想。

  1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和骨干技术的发展,目前的VoIP技术已经能够提供比较满意的通话质量且已达到了实用的阶段。在VoIP技术中,比较有优势的并不是其价格因素,而在于其具有开放性,而且可以比较容易地提供各种丰富的增值业务。

  在MGCP中,通过将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与媒体网关(MG)相分离,可以比较灵活地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其中,媒体网关负责媒体变换及PSTN和IP两侧通路的连接;信令网关负责信令转换,但仅进行信令的底层转换,并不改变应用层消息; MGC根据收到的信令控制媒体网关的连接建立和释放,对信令消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应用层的互通变换。MGC与MG之间采用MGCP进行通信。

  2 软交换概述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No.7到IP)。这里软交换的功能是以媒体网关控制器为基础,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的生成等功能。

  1999年5月,国际上150个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如阿尔卡特、朗讯、Cisco、西门子、富士通、诺基亚、爱立信和北方电讯等,还有一些电信运营商如美国的Level 3、Qwest、AT&T、日本的NTT等共同组成了国际软交换协会(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ISC),系统地研究交换技术的有关协议和标准,并颁布了一些标准。

  2 开放式业务平台的设计

  1 整体结构

  软交换的核心是MGC的设计,要求不仅能够控制媒体网关,同时还要能够灵活地为第三方提供增值业务。

  参考ISC提出的软交换系统结构,我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开放平台体系结构,其中有关的接口如下。

  1) 媒体网关与软交换控制器(SC)之间采用MGCP,由SC进行具体的业务控制,包括通信链路的建立和路由的选择等。

  2) 软交换控制器与业务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之间采用微软在Windows 2000里新推出的TAPI 3.0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该接口灵活地设计自己所需的业务逻辑。

  3) 媒体网关与PSTN之间采用H.323协议、G.729协议或G.723协议进行编码,并采用RTP/RTCP协议进行媒体流的传输。

  4) 用户的信令直接由媒体网关控制器进行控制。

  5) 媒体网关控制器间采用SIP协议进行通信,由于SIP协议是由IETF推出的,因此在互联网上应用要比H.323协议理想。   2 业务节点结构

  具体节点的体系结构不仅可以提供传统语音业务,而且还可以提供呼叫中心的人工座席服务,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业务经营节点。

  在该节点中,用户可以通过传统的PSTN电话与坐席端进行VoIP通话。用户还可以在访问节点内部的互联网网站(Web Server)时,点击网页上的“呼叫按钮”与后台呼叫中心的坐席人员进行直接通话。这样,有关的业务服务内容可以扩展到Internet领域,从而可以大大地丰富业务类型。

  在该内部环境中,软交换控制器(SC)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由SC进行各种业务逻辑的具体控制,并具体选择某个业务应用服务器。

  3 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1 通信协议方面

  由于软交换将各个功能部件进行了分离,因此涉及的通信协议比较多,设计也十分复杂。在协议方面,国内的VoIP信令协议基本上采用的是H.323协议,并且已经组建了实际商用的系统。在MGCP方面,也有成熟的协议可以被直接使用,有的厂家已经推出了实际的产品。而在SIP协议方面,目前国内研究的并不多。

  SIP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借鉴了Internet中的许多技术,SIP与H.323协议相比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 容易理解。SIP协议是基于文本形式的,而H.323协议则是按照ASN.1格式的,比较复杂。

  ② 比较简单。SIP协议(包括SDP)文本仅100多页,信息类型也比较少,而H.323有700多页,信息比较复杂。

  ③ 功能扩充性比较好。SIP协议定义了Require头部字段,可以比较灵活地扩充各种增值业务,而H.323的扩充有其局限性。

  ④ 扩展性好。SIP能支持多域搜索,可以支持比较大的网络,而H.323要求保持呼叫的状态,因此扩充能力有限制。

  ⑤ 效率较高。完成一个呼叫,SIP协议的消息流数量比较少,因此执行效率比较高,而H.323协议则比较复杂,因此效率不太高。   2 开放式编程接口

  软交换技术本身具有开放式的体系结构,用户可以通过开放式的编程接口,灵活地编写各种业务程序,我们选用了微软公司在Windows 2000中新推出的TAPI 3.0接口。TAPI 3.0采用了通用对象模型(COM)技术,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

  我们在TAPI 3.0的基础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业务节点,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语音通话业务,而且还可支持基于VoIP的呼叫中心业务,可以由后台的人工坐席提供友好的交互式服务。通过TAPI 3.0,业务应用服务器可以比较容易地提供各种业务逻辑。

  3 与传统电信网络的连接

  软交换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在VoIP通信方式上的,但对于传统的电信网络提供了连接接口,这里采用了CTI技术,通过专用的计算机板卡进行信令转换,能够提供比较理想的控制。

  4 业务流程举例

  在软交换开放式业务环境中,我们以计账卡业务为例,介绍业务的具体执行流程。

  1) 用户A拨通电话,通过特征号码(如“200”),表明要使用计账卡业务;

  2) 媒体网关1向软交换控制器进行请求,同时上报用户要使用业务的业务特征码;

  3) 软交换控制器通过分析业务特征码,将该呼叫转给业务应用服务器;

  4) 业务应用服务器根据业务逻辑的要求,向软交换控制器发出控制信息,要求媒体网关1接收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

  5) 软交换控制器将有关要求转达给媒体网关1;

  6) 媒体网关1将用户输入的结果传送给业务应用服务器,由其通过检索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核对;

  7) 如果用户鉴权通过,业务应用服务器将通知软交换控制器,建立主被叫间的电话通路;

  8) 软交换服务器建立起相应的话路连接;

  9) 用户A通过电话线与用户B进行通话;

  10) 通话结束后,由业务应用服务器控制产生详细的电话话单,便于日后对账。

  5 结论

  软交换提供了一种十分灵活的实现业务的方式,是将业务智能推向网络边缘的一种具体途径,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自《电信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