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企业的产生及其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根据自己生产、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对产品的品种与规格、花色式样等提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此,现代企业向组织结构简单化、扁平化方向发展,于是就产生了能将知识、技术、资金、原材料、市场和管理等资源联合起来的虚拟企业。
1991年,美国艾科卡(Iacocca)研究所为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构想,即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联盟,以便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1992年,William Davidow和MichaelS.Malone给出了虚拟企业的定义:“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协议的企业组成,成员之间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竞争对手。这就改变了过去企业之间完全你死我活的输赢(Win—Los)关系,而形成一种共赢(Win—Win)的关系。虚拟企业集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赢的目的。虚拟企业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全球化协作生产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创新形式。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在相关文献中有虚拟企业、虚拟公司、虚拟团队、虚拟组织等称谓。不过总的说来,虚拟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合作型竞争。虚拟企业运建立在共同目标上的合作型竞争,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合作比竞争更加重要。虚拟企业—般由一个核心企业和几个成员企业组成,在推出新产品时能以信息网络为依托,选用不同企业的资源,把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组合成单一的靠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动态联盟,共同对付市场的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虚拟企业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跨越空间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备选组织中精选出合作伙伴,可以保证合作各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有效合作。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上的联盟,它随着市场和产品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在项目完成后联盟便可以解散。
2.动态性。虚拟企业能动态地集合和利用资源,从而保持技术领先。它快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各成员企业以及各个环节的员工都能参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和实施工作,从而维持技术领先地位。虚拟企业不仅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更重视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背后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传统的组织常常为大量顾客提供同一产品,而忽视了同一产品对不同顾客在价值上的差异,虚拟企业则能从顾客的这种差异入手,综合所有参与者给顾客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虚拟企业能够按照产品新观念和灵敏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利用经济上可承受、已有或已开发的技术与方法,同时十分重视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保证了技术的领先性。
3.组织扁平化。扁平化的网络组织能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和中间管理层的作用,虚拟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得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橄榄型”或“哑铃型”,组织的构成单位就从职能部门转化成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使企业的所有目标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来完成。组织的边界不断被扩大,在建立起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能随时把握企业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组织内部和外部团队的重新构成,以战略为中心建立网络组织,通盘考虑顾客满意和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不断进行动态演化,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4.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提倡“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突破了传统的层次组织。虚拟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处在十分复杂的动态变化中,企业经营者必须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适应性的调整。所以虚拟企业的经营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互动式教育过程,因此人力资源不仅要从学校里产生,而且要从企业中产生。企业要建立一种适应动态变化的学习能力。虚拟企业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避免组织犯错误或者是避免组织脱离既定的目标和规范,而是鼓励打破常规的探索性的试验,是一种允许出现错误的复杂的组织学习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反馈机制,是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
二、虚拟企业中的协调管理
虚拟企业是战略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突出的是技术联盟,要求各个企业有核心技术的存在、企业优势有互补性。而且由于虚拟企业是各成员企业就某一项目的完成为目标而结合起来的临时性联盟,管理过程中的协调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需要更灵活的协调管理机制。
1.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与协调。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知识共享与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知识管理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促进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经营过程的紧密结合。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对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2.虚拟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与协调。虚拟企业的管理经常面临着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甚至冲突,一般的企业是基于统一的文化管理,而且存在一个固定形式的组织内部,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无法实施单一的文化管理,临时性的合作又不可能有时间来培育十分完善的组织文化,构建虚拟企业、保持和培育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以及对核心能力的载体——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发展,都要求虚拟企业要实行跨文化的协调管理。虚拟企业的文化管理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团队文化。虚拟企业实际是一个以完成项目为目的的团队,合作是参与各方共同的义务,因而要求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不是以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来服从整体目标,而是应用并行工程技术系统地考虑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并在项目实施中通过随时协调、沟通达到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一致。因此,在选择伙伴时,要利用网络中足够的信息。选择信誉好、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良好合作意愿的成员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沟通信息、加强协调,促进团队文化的形成。②建立信任关系。虚拟企业必须建立起—个良好的需求信息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网,使各成员企业能充分、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从而准确理解与把握相互的需要,建立信任关系,这是虚拟企业协调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各成员企业来自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背景,在合作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在虚拟企业中形成障碍。所以,必须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尊重,建立起信任关系。
3.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虚拟企业需要魅力型领导、中层教练和知识型员工。虚拟企业要求领导在判断力和能力上有绝对的自信,善于创建组织的共同未来远景,并能清楚地向下属阐明目标与要求,鼓励下属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中层管理人员在虚拟企业中由考评、监督者的角色转变为教练的角色,为其所领导的小组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建议、协助、鼓舞和激励;企业的所有员工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适应能力。在虚拟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员工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团队产出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激励框架要有对团队内部协调性的刺激,以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4.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的自觉协调。虚拟企业的管理过程的目标就是通过各个成员企业的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成员企业的核心技术实现良好的配合,从而完成合作项目。协调是在自觉、自愿、自主的条件之下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间的合作。为了处理好虚拟企业中内部组织关系、各成员企业间的关系、成员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虚拟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必须研究分析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素,例如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亲密的人际关系等。在管理过程中,各成员企业自觉地在协调相互需要的范围和程度上大体保持一致。虚拟企业应注重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由于虚拟企业的成功必须依赖各成员企业的业绩,因此,选择合适和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是非常关键的协调管理工作。如果合作伙伴不能按时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业务,就会影响虚拟企业目标的成功实现。同时,要培养和保持“共赢”的虚拟企业经营理念。各成员企业都应主动地分析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运用多个伙伴企业的能力,为用户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虚拟企业中要培养和保持共享市场、新产品及人才用户的合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