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核心技术(附争议人物观点)
发布时间:2006-10-14 7:59:21   收集提供:gaoqian
小灵通核心技术(附争议人物观点)

  核心技术简介:

  小灵通实际上是固定市话网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将固定电话的最后一段线路由电缆连接改为无线连接方式进行通信。它由局端设备RT、空中话务控制器ATC、基站控制器RP和移动手机PS等部分组成。它能实现固定电话网上的所有功能。例如,转移呼叫、三方通话、语言信箱等。另外它还具有移动电话的一些功能。例如,越区漫游、无线上网、定位报警和ISDN等多种业务。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固定电话的低收费和移动电话的多功能,这是它近来得到迅猛发展并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小灵通的核心技术是采用微蜂窝和信道动态分配技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频率的使用率和系统的容量。小灵通小区基站与手机之间采用了时分双工模式TDD,其无线信道基于时分多址TDMA结构,语音编码采用32kb/sADPCM方式,无线接口采用数据V5接口技术,因而加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话音通信质量,增强了系统的保密性。

  通信频率选择与多址技术

  小灵通是在现有市话网上通过V5数据接口技术将本地交接机LS与个人手持电话PS系统相连接,并与空中话务控制器ATC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利用原有固定电话网迅速而有效地开发移动业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小灵通将1.9GHz作为其小区基站的手机通信频率。小灵通的无线接入信道即基站和手机之间使用的是多载频时分双工模式TDD,无线信道基于时分多址TDMA结构。在多频率子带中实现给每一基站、每一时刻动态分配一个频率。小灵通系统的无线接入方式采用TDMA/TDD。TDMA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不重叠的帧。每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不重叠的时隙,再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个时隙中接收到各个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乱。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从而实现了多址通信传输方式。

  微蜂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小灵通是采用微区制来组网的,它把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许多个微小区。这些微小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满足整个无线接入移动通信的需求。小灵通为了解决频率资源的短缺问题,在频率资源分配上采用了动态信道分配技术,系统没有为每个小区单独分配固定的使用频率,而是随着通话建立过程,在区站内自行分配最佳的频率和信道。对于同一个载频设备的每一个时刻所选用的频率可能是不相同的。这样,小灵通系统在网络建设与优化时无须进行频率规划,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可在多家运行公司共同使用有限的频率资源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同频干扰与邻频干扰,从而提高了频率资源利用率。它不用像GSM和CDMA系统那样进行频率规划、基站选址、机房建设等大量基础建设工作。它是利用现有市话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有效手段。所以小灵通系统把微蜂窝技术和信道动态分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无限信道资源。

  V5接口技术

  该技术是为了适应接入网范围内多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和业务开展而提出的。它能支持普通电话业务和ISDN专用线业务。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V5接口可分为V5.1和V5.2接口,其中V5.1具有复用功能,V5.2具有集成功能和时隙动态分配的特点。作为本地交换机和接入网的数据接口,V5接口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它是一个全开放的接口,表现在网络运营商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厂家的设备进行有效优化的组合以提高网络功能;可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通过全方位的开放接口,本地交换机可以接纳各种不同接入网设备并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从而使网络向有线、无线结合的方向发展;能提供综合业务数字服务,例如语音、图像、数据等多种业务的开展;信息传输安全、可靠,因为V5接口传输的是数据流信息,不易丢失、加密方便,这样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成本,由于通过V5接口的数据量很大,相应地降低了每线传输信息的成本费用。V5接口技术被小灵通系统所采用是由于它的业务适应范围更广、标准化程度更高,它也是小灵通具有无线上网、越区漫游和在线计费等多项功能的基础。V5接口结构共有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由于目前小灵通的发展迅猛,各厂家纷纷推出了各种款式和型号的手机,并且在技术上不断地更新,所以说小灵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正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但小灵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论上必须每隔100米~500米就建一个用于联络手机信号的基站,要布很多基站才能消除网络盲区。小灵通的另一个隐忧就是频段问题。



韦乐平反驳阚凯力:小灵通必死之说无道理

于姗姗


  电信专家阚凯力日前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中,发表了对“小灵通”技术、业务的一些看法,并称“小灵通”将在三年以后灭亡。针对阚凯力教授的一番言论,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另有见解。虽然韦乐平强调这些完全是自己的个人看法,但其中国电信总工程师的身份却使得他的表态不可避免地被认为带有“官方”色彩。

  观点一:“小灵通”虽然声称是“无线市话”,但是也可以看做是“准移动通信”。“小灵通”在打概念的擦边球。

  韦乐平:首先,“小灵通”不是一个技术术语,而是一个广泛流行的市场用语,泛指各类无线市话业务,最早来源于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

  信息产业部最近调整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将其很明确地归入网络接入业务,而不是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小灵通”是在一个本地网范围内利用固定网的资源结合无线接入技术实现的终端具备有限移动性的固话通信业务,这是地地道道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新业务,是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电信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观点二:“小灵通”技术落后,不代表电信技术发展方向,就技术而言,“小灵通”没有前途。

  韦乐平:就技术而言,“小灵通”源于数字无绳电话系统,自然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后来将它改造后作为无线市话业务应用。经过这两年的技术改进,“小灵通”的基站功率提高了50倍,基站覆盖范围也达到数百米,已经基本解决了覆盖、切换和容量等关键问题;在业务上也已经从单纯的电话发展到实现预付费、短消息、数据上网和定位等一系列新业务。

  观点三:“小灵通”业务并没有合法身份,从经营执照到设备的入网许可证,到手机的入网许可证几乎一个都没有,是从头至尾全盘的非法经营,违规操作。

  韦乐平:是否“违规”,有多个信息产业部的红头文件为据。我认为“小灵通”基本不存在“违规”问题。几年来,中国电信一直按照“信部电〔2000〕604号”文的规定,将“PHS作为市话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定位于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从来也没有将PHS看做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观点四:“小灵通”惟一的卖点就是便宜。因此当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到与“小灵通”相同的时候,“小灵通”将会自动退出,毕竟它除了资费,相比于移动电话没有其他优势。

  韦乐平:首先,对于移动电话资费下调到与“小灵通”相同的假设我是不敢苟同的。其一,移动就是移动,固话就是固话,国家不会允许两种不同性质的业务实行同样的资费政策,这是所有国家监管机构的基本职责。其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小灵通”的资费同样也会跟着下调,无异于恶性价格战,这是两败俱伤的事,我想大家都不至于愚蠢到这一步。

  至于“小灵通”的优势,我可以总结为这样几方面:首先是设备简单,造价低,不仅比传统固定电话系统低,而且也比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略低;投资回收期短,只需要3年左右即可。

  观点五:中国电信发展“小灵通”,无非是想借此拿到移动牌照,有了牌照,电信就会很快放弃“小灵通”。

  韦乐平:中国电信并未将“小灵通”作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对“小灵通”的发展起抑制甚至部分替代作用,届时如果拿到移动牌照,中国电信也会利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将主要力量和投资集中到具有更大市场前景和更长技术寿命的3G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上来。但在一定时期内,“小灵通”仍会有其自身的特定用户群和市场发展空间,两者的业务也可以共存。正如有人比喻的,汽车的发明会抑制自行车的发展,但短期内并不会完全替代自行车。两者应该也可以共存。



决定小灵通短命的技术、竞争与体制原因

新京报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上,有数十家企业推出了小灵通,至少在展会上,小灵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对此,记者采访了断言“小灵通3年内必出局”的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

  记者:阚教授,你在半年前曾经讲过,不出三年小灵通就要被淘汰。今天,你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吗?

  阚凯力:是的,我仍然坚持认为小灵通的寿命不可能长久。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竞争与体制三个原因。

  技术上的原因,我完全同意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的意见,就是“小灵通是一个技术上没有发展前途的系统”。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灵通的基站容量特别小,只有几个话路,而且传输距离很近,只有几十米或一二百米。GSM或CDMA是大型基站,一个基站可以覆盖几个到几十平方公里的面积,而为了同样的覆盖,小灵通却需要几十、几百个基站。在用户不移动的时候这是可以的,但是移动通信的用户必然移动,他们完全有可能都集中到这个覆盖面积的某一个角落(例如体育场)。这时,移动通信的大基站就自然把整个覆盖面积的信道都集中到这里使用,仍然可以畅通;而小灵通在这里的小基站早就阻塞了,其它的基站即使容量空闲也无济于事,帮不上忙。因此,小灵通是一个不适于大规模公众业务的系统,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用户一多,就必然严重阻塞,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小灵通一个本质上的缺陷,因为它是在无绳电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什么办法都无法弥补。

  说到竞争上的原因,小灵通唯一的优势就是话费低。如果移动资费降下来了,小灵通还靠什么竞争,靠什么生存?在日本,小灵通也曾经“火”过,但是移动资费一降下来,小灵通就迅速萎缩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移动通信的竞争不够充分,资费还远远没有降到位。去年中国移动的税后纯利润达到28%,这样高的利润在全世界都令人瞠目结舌。为什么资费降不下来?就是竞争不够充分。或者说,我国只有二个移动通信运营商,竞争者的数量不足以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如果有三到四个移动运营商,情况就会好得多。

  从体制上讲,小灵通是市话垄断的延伸,它只有依靠市话的补贴才能实行“市话资费”。但是市话又是天然垄断的,所以小灵通对正规的移动通信构成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如果放开让小灵通泛滥,不但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而且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大倒退。所以我说过,与其如此,不如把中国移动重新合并到中国电信里面去。但这样,联通公司就象1998年之前一样,又会完全无法发展和竞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关闭中国联通,恢复中国电信的独家垄断。

  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小灵通就和自行车一样,虽然技术比汽车落后,但是可以和汽车长期共存。你的看法如何?

  阚凯力: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即使世界上只有一辆自行车,它还可以照样骑。小灵通不同,因为它必须有覆盖面很广、需要大量投资的系统来支持,否则就是一个废物。但是,如果小灵通的用户数量下降到一定数量以下,建设和维持这套系统的代价就太昂贵了,不但用户承担不起,运营商也受不了。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停止小灵通的服务,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近来,不少设备制造商宣布杀进小灵通领域,这是不是说明设备制造商的态度有了转变?

  阚凯力:如果这些设备制造商认为小灵通有发展前途,为什么他们以前不干?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基本建设投资萎缩,日子实在不好过。尤其是最近,眼看已经投入巨资的3G至少一年之内没有希望了。因此,尽管小灵通的风险很大,市场不可能持久,但是在看到UT斯达康靠小灵通发了财以后,也按捺不住,犯了“红眼病”,于是铤而走险,“趁乱能捞一把就捞一把”。我认为,这是一种“近视眼”的做法。我记得,两年前华为公司的任正非讲过,要在世界电信业不景气的时候,抓紧时间“趁着冬天打兔子”,杀入世界市场,确立我国电信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才是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正着。

  记者:众所周知,信产部在一开始是禁止小灵通发展的,但是后来又说“不鼓励、不禁止”。这是不是说明信产部对小灵通的认识有了变化?

  阚凯力:几年前信产部禁止小灵通的发展,是经过很多专家论证过的。但是,政府监管的软弱无力在这个问题上也最为明显。几个月前有报道说,某地的几个人私自开通国际电信业务,不但设备财产全部没收,而且还被法院判了刑。但是,小灵通更是完全的非法经营。为了建立移 动通信领域的公平竞争,三年前中国电信“一分为四”的时候,国家明确地规定了中国电信不得经营移 动通信业务。在小灵通开始迅速蔓延的2001年11月,国家领导曾经明确批示:小灵通的“实质是中国电信变相经营移 动业务。小灵通技术落后,盲目发展,后患无穷。”至今,小灵通不但没有业务经营许可,而且设备和手机的入网证一个都没有。比起那几个人偷偷搞一点国际业务,其规模和危害不知要大多少倍。试问:如果搞小灵通的不是中国电信,而是一个民营企业,不是早就被封掉了吗?如此一意孤行,人都抓起来了。但是,中国电信因为是大型国企,又与原来的政府监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人事联系,看准了不会把它怎么样,所以才有恃无恐。“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此的电信监管,能够说是公平、公正吗?

  你所说的“不鼓励、不禁止”,应该是指今年三月媒体报道,信产部的前任领导所讲的话。但是,当时人代会都开了,离政府换届只有两天了,在这个时候急急忙忙地讲“不鼓励、不禁止”,不知道是个人观点还是国家政策?信产部以前禁止小灵通的政策都有文件,这次政策改变为什么没有?是不是经过部党组讨论、专家论证?后来又有流传,说他自己否认说过这种话,那么为什么不出来公开澄清?总之,事关国家政策的大事,这种做法弄得现在无据可查、一团混乱,未免太草率、太不负责任了。

  记者:如此看来,你反对小灵通的看法没有什么改变。如果三年之后,小灵通仍然在发展,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大,你会怎么看这个问题?

  阚凯力:我认为小灵通的寿命不长,是基于上面所说的技术、竞争和体制这三个原因。如果几年以后小灵通仍然泛滥,只能说明三点:第一,原来信产部的专家对小灵通的技术论证是错误的,但是我认为绝对不会如此。第二,几年后我国的移动通信资费还没有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也就是移动通信的竞争还不充分。但是这也就说明,我国的电信监管部门没有尽到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职责。从现在信息产业部大力加强电信监管的做法来看,我也完全相信不会如此。第三,市话的垄断延伸不但没有打破,而且还有所扩大,这只能说明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产生了大的倒退。但是,电信改革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或者说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最近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个历史也是不可逆转的。

  
摘自 赛迪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