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疗伤:股价回涨
2005年3月19日,长虹发布预亏公告称,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谨慎性原则,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预计11亿元左右。至此,长虹2004年计提预亏将达37亿元。随后的20日、21日,各大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猜测几乎一致,用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的话说“我们只想为历史划上一个句号”。
21日是消息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长虹(600839)以3.51元低价开盘,而后继续下挫,最低至3.38元,但似乎股民理解了消息发布的动机,很快股价回涨至3.70元。证券分析师们大多见怪不怪,认为11亿元的库存计提是利好消息,预计季报出台后还有机会上扬,建议持股待涨。
可是,长虹的决策者们,赵勇们,有什么理由这么自信,敢于发布“记录”性的公告?
守土:
“彩电大王”旌旗不倒
2004年7月8日,赵勇受任。
足足沉寂两月后,长虹新帅在公众前首次亮相,是为发动一场名为“虹色十月”的营销战役,终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作为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实现途径,彩电仍是长虹最核心业务,必须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
2004年以来,全球家电市场竞争加剧。一批老牌家电绩优股的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滑坡。与此同时,境外家电企业正加大在我国的投资,松下、日立、东芝均宣布将在中国的销售额扩大到1万亿日元。让传统消费电子厂商坐卧不宁的是,摩托罗拉、戴尔、惠普等IT企业巨头纷纷把平板电视作为进军家电领域的切入点。
2004年最后一个月,长虹高调表示未来3年内追加投入10亿元用于科研投入和团队建设,进军平板电视领域。“太早,要承担市场培育的责任;太晚,将失去市场机遇,长虹选择面板慢速下滑期大规模进入平板电视市场,水到渠成。”长虹后发制人,打通上下游企业的“通路”,整合完成平板产业链,美国Bestbuy、国美、苏宁等国内外流通企业纷下订单,借机显示渠道的巨大能量。
长虹翻身仗打得凶猛:今年1月1日至2月8日,长虹数字高清彩电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12%,背投产品同比增长182%,平板产品同比增长15.8倍———业绩创5年历史新高!
放权:
从“命系彩电”到“重振空调”
“长虹空调,中国风”,曾令人耳熟能详。
长虹1997年就已经进入空调领域,为发展这个产业,它先后共投入10亿元资金,2000年,曾以60万台的年销量位居行业第五。按照赵勇的理解,空调是长虹核心业务、战略业务和新兴业务三大梯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004冷冻年度后,赵勇放权,一举将研发、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责下放。长虹空调公司总经理李进称自己有了舒畅施展拳脚的余地,他重金引进的“空降兵队伍”已达40多人,其中营销骨干10多人。对于实现跻身空调第一集团军的目标,李进信心十足:“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团队。在未来两年里,我们会做些东西出来的。”
按长虹电器股份公司半年报显示,2004年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2亿元,其中电视机近39亿元。如果2007年长虹空调实现350万台的既定目标,销售收入在集团内则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届时,长虹“命系彩电”的风险就会得到释放。
根据长虹空调战略规划,力争在三年内跨入“前三甲”阵营。今年1月份,长虹空调国内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60%,而在去年表现较为落后的市场也出现直线反弹,在福建,长虹空调销量增长33倍,河南销量增长69倍,江西增长11倍,深圳增长47倍。
突围:
“信息家电”探路“3C融合”
基于家电、IT和通信的3C融合紧迫呼声,再度上任的赵勇称:长虹将从传统家电向“中国3C融合的终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内容服务商”进军。
2004年9月28日,长虹出资,占51%的股份,与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朝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四川长虹朝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电子及非专控通信设备的研发、销售、生产、制造和“四技”服务。长虹开始真正涉足IT行业,为中国传统家电技术与IT技术的完全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
一个多月内,“长虹朝华”完成一个多亿的销售任务。
2005年1月10日,赵勇与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紧紧握手,双方将共同进军网络电视,推动3C融合走出实验室。“本次框架协议签署,不仅只是合作意向,还涉及一揽子相关子协议的签订,已经具体到产品。”
2004年11月12日,长虹技术创新大会上,赵勇从“三大方向”描绘出新长虹蓝图———强化与微软、德州仪器等大企业合作,在软件及服务、关键部品、IC设计、等离子屏幕制造、空调压缩机等方面取得突破;市场方面,从开发信息家电、IT产品出发,直面应用环境,与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联手,挖掘互联星空、IPTV、新视通等新市场。
长虹道路迢迢,称之为“新长征路”毫不为过,但长征过后能否“尽欢颜”?我们曾经为长虹倡导的“以民族昌盛为己任”而感动,今天,善意的人们仍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