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游批判
发布时间:2006-10-14 8:40:14   收集提供:gaoqian

策划 杜昊 特约撰稿 谬君

一个日进斗金的所谓“朝阳产业”,在日益蓬勃发展之际,却浸淫着全中国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及家长的血泪,在众多急功近利和生存压迫的综合作用之下,众多的媒体只是推波助澜却鲜有正义和良知的声音。而网络游戏的本 身,尽管有这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但在疯狂的资本追捧之下,泡沫已经如东南亚海啸般纷涌而来……

中国网游批判

良知篇

网瘾惨剧

关键词:网瘾少年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国已经有了8400万网民。这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1650万,占到了19%.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244万,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244万个孩子的家长因此痛心疾首。

网络以及网络游戏,在继电子游戏之后,被人称为“电子海洛因”,正蚕食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分数、升学或者其他一些因素为孩子敏感的心灵造成了一定压力,争强好胜本来是孩子的天性,网络游戏的新奇和拼杀的搏斗恰好迎合了孩子这一时期的心理并且强化了它。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胜利感和愉悦在网络上得到了满足,让一些孩子“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网络的怀抱中去。

2004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更是将众多沉迷于网游的少年心态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令人震惊。武汉少年吴穹曾经在网吧7天7夜奋战,他坦言:“如果我不离开,我极有可能死在网吧。”事实上,在他脱离网游之前,曾将苦心规劝自己好好学习的母亲视为网游中的妖魔,也曾用“仇恨”来形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紧张程度,在当时,他认为只有战胜自己的母亲,才有可能在在虚拟的世界获得极大的超脱和满足。

2004年12月27日清晨,天津市塘沽区的张潇艺起床洗漱后,爬到24层高的楼顶,悄然写下了4页遗书,然后,这个13岁少年以最极端的方式——飞跃而下,结束了他小小的生命,从而也就与困扰他的“网络游戏”永久地“决裂”了。人们发现,正在读初二的他生前还根据网络游戏情节写下了近8万字的笔记,其中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述说,情节充满了游戏中的魔幻色彩。他在遗书里写道,“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注:“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都是网络游戏《魔兽争霸》中的角色。)

沉湎于“网游”,还可能衍生出其他种种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北京,一位中学生父亲带着绝望的心情对记者说:“孩子一天要打十来个小时游戏,我们一管,他还急,对我们非打即骂,甚至抡起菜刀,我现在连家也不敢回”。他希望大家能够给予帮助,将他那个在“网络游戏”中已沉迷三年的儿子唤回来。

没有必要再多举例了,至少那些惶惶然不可终日的中小学学生家长们心中是有数的,至少些挖空心思投身于网络游戏公司的心中有数,而这一切,难到陈天桥们、丁磊们就没有听到过。至少我不相信。

北京海淀检察院一项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半数上网诱发。在网络游戏中,虚拟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未成年人的心理随意性被无限放大。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难以协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引导,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为了满足自我需要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的利益。

此外,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文化对未成年人影响尤为深刻。枪战、暗杀、绑架、武功打斗、帮派行会、有组织犯罪等,都会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青少年产生误导,使他们在现实中做出各种暴力行为,导致暴力犯罪。网站中的色情内容,更是对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关键字:瘾从何来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继续。我国虽没有具体的IAD统计数字,但有研究表明上网人群中有IAD症状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14%.网络游戏真的能让人上瘾吗?一位曾在多家网络游戏担任高层的人士意味深长笑着说:“网络游戏就是要让人上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链上的各个要素充分调动起来,也就能保证自身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

为了挣钱,游戏设计者一开始就安排了许多诱惑和陷阱,让游戏者不知不觉地把时间耗费在游戏中。很多的网络游戏,哪怕玩家只是在游戏上挂着,什么也没做,也能增加积分;绝大多数网络游戏,玩家买的点卡点数越高,出来的装备就越多越高级,打起来就越过瘾越不容易失败,在网上呆的时间就越长。一网吧的服务人员说,有一些晚上在网吧里打电子游戏的人是来挣钱的,有的小孩白天逃学来网吧玩,如果晚上必须回家,就雇佣“代练”公司的人员,专门替小孩练功夫,挣经验值和点数,当然这种雇佣需要有大量的金钱支出。

家住大连甘井子区的李女士说,今年春节期间,她15岁的儿子收了近3000元压岁钱。2月22日,王女士收拾孩子房间时发现,孩子存放3000元压岁钱的抽屉里只剩下千元左右。王女士急忙找孩子询问压岁钱的下落,此时她才知道,春节刚刚半个月,3000元压岁钱已基本被孩子花光了。 孩子告诉王女士,他用近1000元给自己添置了一部MP3,其中600多元购买了玩网络游戏用的点卡,其于大量用于了雇佣别人“代练”。

网络游戏让人成瘾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电子游戏最初是日本人的掌上机或电视机擦卡,画面、声音简单而机械;随着电脑的普及,发展到了单机版游戏;当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韩国人将日本人的游戏移植到了网络上,同时在游戏画面的逼真性和人员的协助上有了质的飞越。新的三维画面和音响效果可以让游戏里的一切都和真的一样,枪、剑、车、建筑,动作的频率、速度、角度,物体之间的作用结果……另外,过去的电子游戏是人和机器玩,现在的网络游戏基本上是每个角色背后的人和人在玩。这要比人和机器玩有意思得多。一个网络游戏,通常都有好几百人同时在线,对抗、合作、恃强凌弱、行侠仗义、欺骗、炫耀、谩骂……都发生在玩虚拟游戏的人和人之间。

有一个数字可以表明电子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是多么让年轻人浪费时间。国际数字公司公布,中国2003年网络游戏的产值突破30亿元,2004年达到35亿元,而有统计表明2005年将是中国网络游戏的“黄金之年”,到2006年我国的网络游戏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就是说,按照游戏月卡35元一张来算,2004年我国玩游戏的人一共要玩掉1亿个月,或者说,有833万多名中国人一年到头都在玩游戏,而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用玩物丧志来形容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绝对不会有任何的过分。

关键字:网瘾?毒瘾“网瘾”和“毒瘾”是一回事吗?2005年1月16日,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栋赴北京,向中国工程院的“九七三”毒瘾治疗基础研究课题小组汇报他所参与的一部分工作进展。会上,杨国栋还专门做了一个长达15分钟的题外汇报——《药物干预加心理疏导治疗网络成瘾综合症6例报告》。杨国栋说:“国际上已经公认,网瘾和吸毒、酗酒、赌博一样,都是化学成瘾。‘网络成瘾综合症’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成瘾机制类似毒瘾,同样可产生躯体依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手心发汗、容易激怒等不适症状。”

陶宏开教授认为:“一般人对一件事不会成瘾,现在为什么孩子素质不高,容易上网成瘾,主要是家庭教育的不健康,学校教育的不科学,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当前国内很多的电视文化、影视文化、港台包括韩国等等文化比较低俗的连续剧,跟网络游戏画面相近,言情小说、打打杀杀的连续剧、武侠暴利影视文化,就把孩子引到了网上去,网络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觉得自由,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一切在网上能够得到。本身的心理素质各方面不够好,所以很容易投向网络游戏从而成瘾”。

一位玩友在论坛说,打网络游戏就是在一个小社会里表现自己,所以快感主要来自于出人头地:装备要追求最好的,玩游戏的人叫做极品;地位要做最高的,成百上千的人同时在线,我要做老大。在网络游戏里,永远有更值钱的极品装备;哪怕打到了最顶一级,你还会发现,竟然还有“转世再来一遍”的规则。

一位名叫汪斌的上班族说,在网络游戏里你能体验到许多极限感受,既能发泄不快,也可以过关斩将成为“英雄”;可以和上千人同时游戏,边打边聊,驱除寂寞,还能交上一些天南地北的朋友。网络玩家尤其是青少年,能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现实生活中失落的自信和成就感。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的情况来,网瘾和毒瘾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来看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产业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