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技术欲暖还寒 将成注入IT静脉的兴奋剂
发布时间:2006-10-14 8:15:35   收集提供:gaoqian

    近两年,网格无疑是一个热点词汇。对于网格的认识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有人乐观有人审慎。乐观的预测如:网格技术将在2004年至2005年出现一个高峰,推动信息产业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在2020年将产生一个年产值为20万亿美元的大产业。保守方则认为网格的宣传有些过头了,在2008年之前企业不可能部署。

  不论认识存在什么分野,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网格服务业的兴起会给厂商带来更多机会”。为此国外的Sun、惠普、甲骨文、戴尔、SGI、Cray和国内的曙光等厂商已经先行一步,并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政府也有相应的机构来推进网格应用,但国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厂商和企业用户行动相对缓慢。

  作为继网络之后计算机技术领域又一次“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网格计算必定会给IT应用带来“突破性变化”,并由此引发相关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在网格面前,国内的IT企业又多了一次迎接变革的机会。面对机遇,国内的IT厂商究竟该如何“搭车”

  源起

  网格计算因为在结构上酷似电力网络而得名。在九十年代中期,网格作为一种共享计算的方法被正式提出,并首先在科研领域应用。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也打算利用闲置的资源,网格开始逐步进入商业市场,并由此为许多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格技术是一种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像计算机最初是大型主机,发展到更加通用的UNIX平台小型机,现在则又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采用Linux平台的PC Server,这其中有成本的原因,有硬件技术的发展,也说明大家都在期待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网格技术正是这种趋势发展的一个必然。

  尽管网格的发展还面临很大的困难,有业内人士说,“网格的处境就好像10年前的Internet和3年前的Linux一样,正在从技术计算进入商业计算。”但是,曾经价格高昂的网格计算已经进入各个组织机构及跨国公司,广泛应用到金融和工程仿真,医学研究和石油勘探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汽车制造商们正实施更多的模拟程序以使汽车更安全;娱乐公司更细致地描绘数字人像以求逼真的效果……对企业来说,网格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工具,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网格进入市场。

  在国外,网格的理论研究和定义也就是五六年前,具体应用实现更是处于一个开始阶段。以Oracle为例,在2003年旧金山Oracle全球用户大会上,Oracle公司力推网格计算,发布了全球首个企业网格计算中间件应用服务器10g(此前是9i),并喊出了“将企业级应用带入网格时代”的口号。2004年,甲骨文再次发布战略部署,宣布网格与LINUX、中小企业并列为其新财年的三大战略目标。据甲骨文公司专门负责服务器应用的销售总监冯葵介绍,Oracle应用服务器10g在全球市场中已经拥有超过13000家的企业客户、超过250万次的网络下载,成为Oracle公司成长最快的业务。从“i”到“g”,业界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了网格商业化气息的逼近。

  Sun大中华区网格计算销售总监刘令徽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网格计算用于其数据中心。驱动网格计算这一新应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企业认识到了网格计算的好处;一个是现在有了新的网格工具和与适于网格计算的硬件系统,创建一个网格计算环境变得越来越容易。网格计算将使企业应用开发商重新考虑应该如何编写软件,这已经影响到主流企业。例如,Oracle和SAP这样的主要软件厂商已发布或即将发布他们的软件产品的新版本——能够展现网格环境优势的新版本。”

  应对

  为了在未来的发展潮流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国都纷纷加紧了网格研究的步伐。 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为此投下了巨资。日本文部科学省2002年5月决定投资700亿日元开发超大型网格计算机,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技术也已经接受了一定范围的市场检验。

  在美国,除了Oracle之外,包括IBM、HP、SUN等在内的各大跨国公司也相继公布了与网格相关的研究开发计划,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网格产品。

  IBM公司在2001年就宣布投资40亿美元大规模进入网格计算领域,研制每秒13.6万亿次超级网络计算机;后又宣布投入100亿美元,启动“按需计算”计划。

  在具体实施中,IBM全球服务部和其业务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提供各种与网格有关的服务,包括一个网格创新工作室(用于帮助企业在其业务中实施网格)以及专业化的行业专用课程(主要针对汽车、航空、化工、生命科学和石油工业)。在产品方面,IBM eServer产品线也形成了一个可以用来设计和开发网格解决方案、甚至管理整个网格的坚实平台;其 DB2产品和工具也支持网格计算解决方案,使得能快速、方便地建设复杂的数据基础设施;此外,IBM还在继续使自己的很多产品具有网格能力。目前,IBM网格解决方案已经帮助了几家主要金融服务公司加快了复杂的业务进程。

  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网格供应商HP,已经把网格计算作为其成长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计划将其所有的产品,从最小的手持设备、打印机、PC,到强大的存储阵列、超级计算机等互相连接作为网格中的资源提供服务。目前,在HP内部已经建立了公司的网格计算高级开发中心,并在全球网络防火墙内建立了安全的公司内部网格。

  在未来,HP将根据自己的特长、发展网格相关的产品,包括作为基础设施的服务器、工作站、集群、超级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和OpenView等资源和负载管理软件以及技术服务。一方面满足用户当前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网格技术成为主流产品准备条件。

  作为最早倡导网格的企业,SUN公司则把网格计算分成三个阶段:部门网格、企业网格、全球网格,并推荐客户从最熟悉最容易满意的部门网格开始应用。随着业务量和经济规模的增长,一些组织可以把部门网格联合成为企业网格。最终,当某个应用超出了企业网格的计算能力时,便能够通过全球网格寻求同伴的帮助。全球网格能够利用分散的资源为世界任何角落的客户服务。

  在Sun公司内部,有4000颗CPU的企业网格,该网格达到了98%的利用率,每天执行50000个以上的EDA任务。

  产业化

  国内对网格的研究始于2000年,与国外相差几年时间。但总体来看,网格的研发在全球仍处于起步阶段,美国的医疗网格、英国的国家网格与中国的教育网格和国家863网格性质相似,都是研究性网格。“应该说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这也正是中国的一个机会”,IBM中国研究及开发部总经理王玮博士如是说。

  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内网格“自上而下”的进展并不慢。目前,以中科院、硬件IT厂商等为代表的国内IT业界已经在网格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2年6月,我国政府在“863”计划中设立了网格专项:研制中国国家网格。总体目标是研制一台每秒4万亿次运算能力、面向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机;建设一个具有5万至7万亿次聚合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建设2至3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应用网格;形成若干网格技术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格研究和应用人才。

  由12所大学联合推出的中国教育网格更是被称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网格”,其可以实现全国100所重点大学资源共享。应用将涵盖生命科学、图像处理、远程教育等众多领域,这将大大简化和方便全国教育系统的资源配置。

  政府推动网格应用方面,走在最前面的城市是上海。2003年11月5日,在上海市政府主办的“数字城市与城市网格”论坛上,上海宣布启动“城市网格”建设以整合全市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推动全市信息化再上一个台阶。有人曾评价“上海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在政府报告中将网格计算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有远见政府”。

  总体来说,网格在我国的应用还比较落后,应用范围仅仅局限在与科学计算相关的领域。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网格建设除了上海网格中心之外,第一批网格中心几乎全部分布在如中科院网格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比如科技部863计划的国家网格项目和教育部的网格项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网格产业的发展。

  洗牌

   “作为继网络之后计算机技术领域又一次‘最重要的突破性创新’,网格计算必定会给IT应用带来‘突破性变化’,并由此引发相关产业的新一轮洗牌。”钱德沛是这样认为的。

  从厂商角度来看,网格这种“用电用水”式的服务机制与传统的IT服务机制也有很大差异,需要尽快调整主动适应。毫无疑问,任何一次大的市场调整过程,都意味着厂商之间的新一轮角逐,新一轮洗牌。好在业界普遍认同“网格服务业的兴起会给厂商带来更多机会”的看法。

  在采访中,很多厂商都认为“洗牌”过程中的机遇大于挑战,因为网格作为公用设施是分层次的:资源层、系统层、中间件层、应用层等,没有任何厂商能够把网格技术全部覆盖,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都增大了许多。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孙凝晖认为,企业涉足网格应用只要把网格标准与现有的应用资源结合起来就可以了,无须从零开始。

  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技术,网格的发展还存在障碍。钱德沛认为主要是标准问题——虽然有了国际公认的OGSA网格标准,但还只是一个大框架,相关的产品也不够丰富,用户和厂商的理解和观念也有许多分歧。钱德沛认为,网格较大规模的应用起码是三年以后的事情,说2004到2005年会形成气候还过于乐观。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认为,“在第一代与第二代Internet协议的研究开发中,我国丧失了机会。在第三代Internet协议的制定中我们应该发挥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方面,企业界要大力推进第二代Internet技术,特别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应用;另一方面学术界要大胆创新,积极发展第三代Internet技术,争取早日实现技术跨越。”

  目前,国外网格的发展速度和应用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在被标榜为“第三代互联网”的网格机遇面前,国内的产学研只有尽快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共同应对新一轮的挑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