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的大趋势
发布时间:2006-10-14 3:58:36   收集提供:gaoqian
白木 周洁
  人类将进入宽带交互式媒体新时代。

  随着HFC网的成熟,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业试图在HFC网上发展能够提供电视、话音,数据服务的全业务网。1993年美国时代华尔纳公司在奥兰多市搞的全业务网FSN提供模拟电视,数字点播电视VOD、电缆电话和数据通信业务。与此同时电信公司也在搞全业务网,在电信网上以拨号视频方法提供VOD业务。在1993年-1996年全世界有几十个这种试验网,但是最终都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不成熟。另一方面,技术上也不成熟,只能使用ATM交换机进行交换,不同网络互连性很差,技术复杂,成本也太高。这种依靠在原有体制下延伸来实现全业务网的方法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缺乏一个能够实现互通互连的标准。尽管如此,这仍然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电信业从80年代后期就致力于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希望集话音、数据、视频为一体,像电话网一样四通八达,一拨号就通。于是开始搞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它在90年代初面世以来只在欧洲一些地区有一定发展,在美国发展不多,一直未能成大气候。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兴起,N-ISDN作为接入手段得以发展,由于带宽增加不多,前景不妙,90年代又开始发展宽带综合业务网B-ISDN,为此发展了ATM技术。尽管国际电信联盟ITU花了很大力气制定标准,B-ISDN长期停留在纸面上、实验网上,未能走向商业应用。原因是技术太复杂,成本太高,与其他网络的互通互连能力差。在因特网巨大成功的冲击下,B-ISDN开始走向消亡。因为这种方法是在网络的链路层用电路交换的方法完成端到端的连接。因此想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无缝连接全世界不同网络构成它业务网路是走不通的。

  1994年以来,因特网商业化取得巨大成功。1989-1999年之间网上数能数目一直持以每三年增十倍的速率增长。近年来因特网数据流量增长速率平均为每半年翻一番,迄今仍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与之相比,支配微处理器发展的摩尔定律(每一年半翻一番)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因特网采用TCP/IP协议在网络层进行互连。这种机制,方便成功地解决了各种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问题。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因特网—开始商业化就实现了爆炸性增长。以Web应用为代表的新的IP数据通信快速增长,E-mail、Web浏览、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人们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整个经济发展。

  因特网的发展不仅造就了一大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也使许多传统电信和计算机公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随着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统一的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以三大业务来分割三大市场的技术基础已不存在:一是数字技术的全面采用可以使电话、数据和图像等业务信息都可以采用统一的数码传输、交换和分配。

  在未来的网络传送平台上,业务信息的种类将不再重要,网络将“一视同仁”。二光通信技术(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特别是为宽带图像和数据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质量以及低成本。三是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必改动或不必过多改动硬件就可使网络的特性和功能不断变化和升级,使现在的三大网络最终都能支持各种功能和业务。软件技术正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信息为中心转变。为“三网合一”信息时代的到来提供支持。上述三种技术的结合使三网在技术逐渐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电话、计算机和电视等终端最终将融合为统一的“三合一”终端,可以说“三网合一”在技术上已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三网合一”也是市场的迫切要求。

二、三网发展现状

1.电信网

  电信网是指原邮电部建设、管理的网,如传统的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ATM网等。在PSTN网里,目前一些通信主干线均已实现光纤化,而用户网大都为铜线,一般只用来传输4kHZ的模拟话音信号或9.6kbit/s抵速数据,即使加上调制解调器,最高也只能传34kbit/s的数据信号,但PSTN网覆盖面很广,连通全国的城市及乡镇。它是一个低速的、模拟的、规模巨大的网。此网的最大资产是铜线接入网部分,但其价值与日递减,在适应宽带多媒体业务方面无能为力。在DDN网中,DDN可提供固定或半永久连接的电话交换业务速率为n×64kbit/s,它的传输通道对用户数据完全透明,它可通过网管中心比较容易地完成多点连接的建立。DDN适合于传输实时多媒体通信业务。在FR网,是以统计复用技术为基石且进行包传输、包交换,速率一般在64kbit/s-2.048Mbit/s内,它可以使多个不间连接复用同一信直实现资源共享帧中继网适合传输非实时多媒体通信业务。在ATM网里,ATM是支持高速数据网建设、运行的关键设备,ATM采用短的、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数据包作为传输信息的单元,53个字节中有48个字节为信息的负荷,5个字节用作标识虚电路和虚通道等的控制和纠错信息。ATM支持25Mbit/s-24Gbid/s速率传输,ATM所组成的网络不仅可传话音而且可传数据、图像,包括高速数据和活动图像。人们过去曾希望用ATM网来兼容或取代传统电话网,但以失败而告终。目前,电信网除了上述几种网外,还有X.25网、ISDN网、CHINAET网等。

2.CATV网

  CATV网是高效廉价的综合网络,它具有频带宽,容量大,多功能、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支持多种业务连接千家万户的优势,它的发展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我国最近几年CATV网发展来看,全国已建有线电视台超过1500座,用户数达8000多万,在全国覆盖面达50%,并且每年仍以30%的速度增长。电视机已成为我国家庭入户率最高的信息工具之一,CATV网也成最贴近家庭的多媒体渠道,只不过它目前还是靠同轴电缆向用户传送电视节目,还处于模拟水平。宽带双向的点播电视(VOD〕及通过CATV网接入Internet进行电视点播、CATV通话等是CATV网的发展方向,最终目的是使CATV网走向宽带双向的多媒体通信网。

3.计算机网

  因特网集中了大量投资,在因特网中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如浏览器、Java、Internet/Intranet等。因特网的优势是网络结构简单、传送网主要依靠其现有网络技术更新快、成本低。我国已建成的国内互连网络“三金”工程、CHINANET、CERNT等。“金桥”网是一个连接国务院和各部委的专用网,它已在24个省市建成了70多个站点。“金卡”工程又称为电子货币工程,通过它可向城市居民推广金融交易卡和信用卡。“金卡”工程是利用EDI实现国际贸易信息化进一步与国际贸易接轨。

  CHINANET网是依托强大的CINAPAC、CHINADDN和PSTN等公用网,采用国外先进设备,而成为我国国内Internet的主干网。在1994年8月,我国与Sprint公司签订协议,由其向我国提供Internet服务,在1995年4月,CHINANET向社会各界开放,目前此网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台区。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T)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建立,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现已连接了300多所大学。因特网主要问题是缺乏大型网络与业务方面的技术和运营经验,对全网没有有效的控制能力,难以实现统一网管,高质量的实时业务质量还无法保证,除此之外,用因特网开放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4.三网竞争优劣势比较

  电信公司在财力、设施和业务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业务量上占了较大优势它的主要问题是,电信公司缺乏运营IP业务和图像业务的经验,它最大的资产——铜缆接入网,价值正在与日俱减,适应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显得先天不足。它的高传输复用和交换成本,网络资源的浪费和复杂的信令、计费和网管系统使其无法有效支持以数据业务为主的下一代网络。

  有线电视网普及率高,掌握着重要的信息源,带宽最宽。许多有线电视网的目标是首先用电缆调制解调器抢占IP数据市场,再逐渐争夺电话业务和点播业务,但这些公司经济实力有限,近期内多数无意进入激烈的电话业务市场,IP业务则势在必争。有线电视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分散、各自为政、无统一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网络规划,因而质量较差,可靠性低,缺乏通信方面的知识和运营经验。从长远看,其计划在网络中提供全部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业务提供者,与电信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因特网发展速度呈指数增长,年增长率高于300%,它的最大优势TCR-IP是目前唯一可为三大网共同接受的通信协议。该网网络结构简单,没有通信公司的巨大铜缆包袱,技术更新快,成本低,擅长企事业网,目前正试图以数据网来逐渐吸收融合公众电话和图像业务。以前传送网主要依靠其他现有电信网或有线电视网,现在有些地方已开始独立兴建以IP业务为基础的新型骨干传送网,容量极大,成本却比传统电信网小得多。它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大型网络与电话业务的技术和运营经验,对全网没有有效控制能力,难以实现统一网管,高质量的实时业务质量还无法保证,此外,用因特网开放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法规和标准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四、下一步的倾向性工作

  “三网融合”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以及网络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说法,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三网融合的难点不在技术,而是如何解决既打破垄断、又避免重复建设的矛盾,如何考虑网间互联和结算,解决各种标准和结构之间的兼容等,阻力较大。

1.打破垄断和避免重复建设的矛盾

  要解决打破垄断和避免重复建设这一对矛盾,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这一对矛盾不是简单的事情。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应用,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的道路来。就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所有网络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为了有效使用宝贵而有限的网络资源,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完全必要的。然而,电信竞争是一个完整的链条,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阻塞都会影响竞争充分有效的展开,因此最终适度放开基础网络层上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和完全有益的。事实上,我国目前除中国电信的主体网以外,中国联通、广电、铁道和电力等部门都建设了为数不少的传送网络,网通公司建设的中国高速互联网也已经开通。这些网络同样是宝贵的国家资源。若能实现政企分开,资产重组,利用其空闲设施和容量,再适当填平补齐,重新组建一两个大型基础网络公司,通过企业化经营与中国电信展开网络层上的竞争,对于进一步打破电信行业垄断,推动全方位竞争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目前我国关于打破垄断的争论很多,尤其是电信业打破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从积极的方面考底电信业打破垄断有益于促进良性竞争,有益于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利益。

2.网间互通和网间结算要及早考虑

  就目前而言“三网”融合在网络层上主要是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使业务层上可以互相渗透和交叉。网间互联形式的确定和网间互联费用的结算,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健康发展和良胜竞争的关键因素。对于新的市场进入者,网间互连就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他必须借助于原有运营公司的网络才能够接入更多的用户。网间接续协议的建立、适当的的网间接续价格的确定以及网络的非绑定等,是开放的电信市场中竞争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通信界、计算机界和有线电视界历来存在着观念上的巨大差别,真正实现互通首先需要各方抛开成见,真诚地沟通,寻找共同点。同时,必需考虑处于发展之中的网络的特殊性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标准。这些都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前提,必须及早做过研究。

  网间结算政策是保证网络互联互通的关键。在为独立运营设计的网络之间实现互通,除了技术复杂性之外,资费结算也十分复杂。从电信网发展看,资费政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其杠杆调节作用直接关系到网络的发展速度。所以,网间结算政策必需在充分研究国家有关政策基础上制定,结算费用要核算网间接续的直接成本,同时对于所接入网络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也应考虑给予适当补偿。价格是杠杆,价格的制定应该是政策的体现。

3.标准的统一与互通问题

  有序的网络竞争是在国家管制和统筹考虑下进行的,因此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制定技术标准和互联互通标准,以便在竞争的同时保证网络的统一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由于电信界、计算机界与有线电视各观念上的巨大差别和各自网络结构和接口。标准之间不兼容以及各种技术之间透明度和网络互联互通性的不理想,“三网”真正融合还要假以时日。因此,各运营者应在技术经济合理,体制许可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融合进程。

4.“三网”融台应该有法可依

  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政企分开的实现,政府的职能越来越体现为宏观调控,而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则主要靠法律来规范。市场的有效作用离不开有效的法律支撑,因此需要建立坚实的法律基础。从国外看,1996年美国电信法的修订对“三网”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国内,目前信息产业部已出台《电信条例》,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还应进一步加快《电信法》的制定,为“三网”融合提供长期、稳定、规范化的支持环境。

5.运行机制深化改革问题

  我国“三网”运营者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大多属于国有资产,为了保证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应该考虑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对网络进行企业化经营,以实现国有资源共享。通过经济上合理拆帐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对于公共资源,以投标的方式提供给已被批准的信息业务经营者(包括民营)使用,实现在统一的信息传送平台上开放业务网的经营,其后果是同一业务可能由多家以不同的组网方式经营,通过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目前许多国家虽然在国际和长途传输干线引入了竞争,但本地设施的竞争进程仍十分缓慢,即使在广泛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国家也是如此。因此,我国也可考虑先在骨干网上引入适当的竞争,待时机成熟再展开本地网的竞争。

  尽管“三网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三网融合”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国信息产业部的成立为统筹管理三网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避免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融合进程将起到历史性作用。

摘自《邮电商情》2002.21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